(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四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0 14: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毛毛虫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认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努力去做,有耐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毛毛虫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在什么地方认识的?把你知道的有关毛毛虫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2.出示蝴蝶的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其实它和毛毛虫是一家呢 你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3.我们一起来读读《毛毛虫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A.标出自然段,思考文章的大意。
B.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试着对照拼音认读,不理解意思的词语,尝试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帮助理解。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认读生字:
齐读——指名读——一一擦去拼音抽查,正音——齐读。
(3)认读词语。
蜷缩叹息顽皮严厉
与世隔绝五彩缤纷大惊小怪生机勃勃
3.指名说词义,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理解的?
4.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5.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6.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评点。
三、学习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生字,小组讨论:怎么记忆这些字的字形。
2.指导观察,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舞:上下结构,共14画。上面部分中间一横上有四竖,下面左边是“夕”。
严:上面一个“亚”,下面一撇,注意两点的方向。
脑:左右结构,右边的“点”“横”下是一个“凶”字。
顽:左“元”右“页”,注意“元”的最后一笔要变形写成“竖提”。
3.有哪个字需要老师范写?师举例范写。
4.学生描红。
5.指导评议。
四、作业。
1.练习读课文。
2.将好的词语添加到你的词语库中。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毛毛虫找朋友。
教师将身上写着本课生字的“毛毛虫”卡片发给部分同学,拿到卡片的同学,大声地将看到的字书空,能最快答出“毛毛虫”身上是什么字的小朋友就是“毛毛虫”的朋友。“毛毛虫”和它的朋友一起带大家认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对照表格细读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瓢虫的话瓢虫妈妈的话毛毛虫的心理活动丑八怪伤心极了毛毛虫虽然不像我们一样会飞会跑,可是他也一样能做一些事情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妒忌别的虫子,要吐丝……埋头苦干一切都会好起来…(毛毛虫有毛毛虫的长处)(咬破茧子,变成蝶)
3.引导学生感悟朗读课文。
如:a.毛毛虫听到小瓢虫的嘲笑,它会怎么想?它是怎么做的?
b.你怎么理解瓢虫妈妈的话?
c.如果你是毛毛虫,你听到瓢虫妈妈的话会怎么想?
d.课文中的毛毛虫是怎么想的呢?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e.小瓢虫听到妈妈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4.巩固课文,加深体验,语言训练:
把自己当成是毛毛虫。以“我的成长”为题说说这个毛毛虫的故事。(虫→蛹→蝶)
提示:我刚开始感到自己是“不能……也不能……”,后来也曾叹息“以后又会怎么样?”接着自我安慰,激励自己:“一切……一切……我必须……”。
5.小结:毛毛虫的心理变化,都是自信的作用。它不光想了还做了,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四、思维拓展,课堂延伸。
1.毛毛虫成为了蝶后,它会怎么想?(教师采访刚才起来说故事的同学)引导感悟:自信预示着成功!
2.试想:当小瓢虫看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它会怎么说?怎么想?
五、作业设计。
续写故事。
板书 毛毛虫的故事
              羡慕
                  大惊小怪地叫
              伤心
                  各种各样的议论
14 举手的秘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要充满自信的力量。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的告诉老师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 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
        注意多音字:
         lù tiáo
          露调
         lòu diào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再练说几个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要有创见。
  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 急( )兄( )分( )
     扔( )扁( )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 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水份 情况 偏旁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地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所读内容的感受。
    (5 )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打”或“搁”你认为行吗?为什么?(用动作实践辅助区别这三个字的意思。)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高老师对“我”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想一想,高老师知道以后,会怎样做?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当“我”再次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作业
   1、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2、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的“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
     (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生字: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越。上下结构:室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六、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陷儿 (不自信)
         秘密
       (老师的爱) 从容  (自信)
15 自 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篇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到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点评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名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
    A组:
      肤色自信经历自卑温和
      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注: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B组:
      著名一窝蜂兴高采烈色彩艳丽
      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
     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采——彩、踩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划、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过渡:读得正确流利不够,还要边读边想,想词语意思、课文内容、从前学到哪些方法?(查词典,开动脑筋,请教小同桌……)
   4、出词体会
    (1)从书上多读多想找得到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划下来,默读,用上法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一文(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
    (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
      (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个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
      (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的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
     (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小结。
     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演成课本剧。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
    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慈祥的老人)
        (自卑的小男孩)———→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16 最后一根火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屏”,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和他们表现。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4、建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生存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中理解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往往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处变不惊的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旦处于危机时刻,这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火柴、可可西里暴风雪图片或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播放课件:可可西里山,又名可可稀力山。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南临昆仑山脉,蔓延在青海与西藏境内,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16、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联系上下文,请教同桌,查字典、……)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无人区……突然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营救的队伍无法到达这里……这里夜间温度将达零下37°c……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一个队员猛然发现……大家激动不已……老队长心领神会……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到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六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一堆篝火欢快地燃烧起来!”)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的老队长,你心里怎么想?
    2)讨论:
      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3)齐读第七自然段。
      这最后一根火柴成功点燃了篝火,拯救了六个人的生命,但是原先火柴盒里有好几根火柴,为什么这最后一根能成功的点燃起来呢?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三、拓展交流,讨论:
   1、课文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根火柴”为题?
   2、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
  四、小结
  五、作业
   1、将好词佳句收入你的词语库。
   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6、最后一根火柴
          点燃    可可西里无人区      产生
          天气恶劣 迷失方向
       老队长(坚强、镇定、聪颖)         奇迹
 
语文乐园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讨论,在讨论中乐于表达,提高分析和说话的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在有趣的小故事中明白标点符号的作用,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6.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7.学习写一件事。
8.学写毛笔字,学习写“弯撇、竖撇”。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特点,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2.积累成语。
3.正确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灯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今天我们来放松一下,跟老师一块儿去语文乐园玩玩吧!
二、有趣的汉字。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有“鬼”字的词语;“鬼”字在各个词语中的意思都不相同。)
3.小结: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意思不完全一样。
4.小组交流,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这样,在不同的词语里面有不同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三、词语超市。
1.现在我们快乐的小火车开到了词语超市,进来看看吧,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由认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你能发现这个超市中词语的特点吗?
3.给这个超市命个名吧?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4.游戏:我当老板开超市。
提出规则:
可以先确定一个字,以它为首开一个词语超市。如:“百”——百年树人百花齐放……
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开一个词语超市。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词语写得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秀超市”。
四、有趣的标点。
1.过渡:大家通过自己开超市又积累了不少词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师讲述《有趣的标点》的故事,出示小黑板:
契约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想一想财主和长工各是怎么念的?指名试念。
3.师标注:
财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长工们:“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4.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遇到过或听过哪些妙用标点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阅读欣赏。
1.读《我给老师当“老师”》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的主要意思。
3.找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4.理解内容后,指名读短文。
5.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
a.选材新颖。
b.有概括,有事例。
6.小结:阅读短文的方法。
三、推荐阅读。
第三、四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每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途径搜集一两条新闻,或搜集自己身边的新鲜事,要求把事情听清楚、听明白。
2.学校广播站招聘新闻播报员公告的课件。
3.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一则新闻的播报录像。
4.小结新闻播报要求的贴花。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明确要求
1.最近,我们学校广播站准备招聘一批新闻播报员。新闻播报员,就是把小记者采访到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写成的新闻,通过广播、电视向大家宣传。(出示招聘公告。)
看了这则公告,同学们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
2.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评选出班级“最佳新闻播报员”,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板书课题:小小新闻发布会)
3.(出示课件)展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播报节目中,一则大多数学生知道的新闻的播报录像。
4.明确新闻播报的要求。
①评一评刚才新闻的播报。(引导学生从表达的声音、表情、态度到内容的选择及事情的叙述顺序等进行评价。)
②师生小结:播报新闻必须做到大方有礼、信息正确、条理清楚、吐字清晰、选材新颖等,观众也要认真倾听。
贴花:

二、多向互动,赛中演练
1.尝试交际,初步感受。
指一名学生讲述自己课前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老师点评。
2.小组交际,推选代表。
小组初赛:四人为一小组,每个组员轮流将自己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讲述给其他成员听。组长组织大家有秩序地倾听,并共同评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新闻发布会。老师宣布活动要求:选手积极参赛,听众认真倾听,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公正地评选出“最佳新闻播报员”、“最佳小记者”、“最佳评委”、“好新闻”若干。
(1)每组推选的代表轮流上台播报新闻。
(2)其他同学既是评委又是小记者,在每一则新闻播报完毕之后,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修改建议,提出没听明白的地方,咨询播报的方法等。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并相机组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
(3)参赛选手夸夸自己,说服评委。
(4)活动评奖。
A.“最佳新闻播报员”。
根据“播报是否大方有礼、信息正确、条理清楚、吐字清晰、选材新颖”等要求进行评选。
B.“最佳评委”。
根据“评价是否公平公正、态度诚恳、以理服人”等要求进行评选。
C.“最佳小记者”。
根据“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表达条理清楚、提问抓住问题关键”等要求进行评选。
D.“好新闻”。
推荐新闻发布会上你听到的觉得精彩、新颖的新闻,也可推荐小组交流时你听到的新闻。
4.采访获奖者、颁奖。
(1)“最佳新闻播报员”、“最佳小记者”、“最佳评委”答记者(其他学生)问。(如:获奖时的心情与思想是怎样的,比赛的收获是什么等。)
(2)由其他学生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并表示祝贺。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班举行了小小新闻发布会,这可是咱们班的新鲜事,谁能对这件事进行现场播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2.其实,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篇作文了。(布置作业。) 五、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
2.掌握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3.能区别弯撇和竖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正确书写带有弯撇和竖撇的例字。
教学重点:
区别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运笔的方法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投影仪、范字挂图、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的知识最牢固:激发兴趣。
1.复习出示:“十”“士”“工”,说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复习横和竖的运笔方法。
2.出示课件:“厂”“斤”“井”三个字,并将这三个字中的竖撇和弯撇,用红色突出,并渐渐从文字中跳出来。
教师介绍:这些淘气的笔画从生字家里面跳出来了,它说如果你能喊出它的名字,并且知道怎么书写,它就乖乖地回家。你们愿意送这个调皮的宝宝回家吗?
板书:弯撇竖撇
二、我的眼睛最亮: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及异同。
1.出示范写的笔画,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点。(指名回答。小结:弯撇斜而弯,但比斜撇稍直带弯;竖撇上段直,撇尾向左出尖,比弯更直一些,弯处没有弯撇长。)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运笔方法,学生跟着书空。
a.逆:逆锋起笔。
b.折:折笔右下斜顿,以写出撇头的方角。
c.转:稍转向左下或下行笔。
d.提:写竖弯撇笔锋离纸时,借下行之势提笔,形成尖细的撇尾。
把这些运笔的方法步骤说给同桌的听一遍。
3.刚才大家都看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将弯撇和竖撇的幻灯片重叠。给大家观察一分钟,指名回答: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强调弯撇和竖撇的不同点。
4.你们这些小朋友可真不错,不仅把我的名字叫对了,还知道了我的写法,现在我想回家了,你想知道我回家后跟其他笔画宝宝是怎么住的吗?(课件演示:弯撇和竖撇都回到“厂”“斤”“井”中。)如果你能把我住的位置大声地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我将会送你一张“智慧卡”。想得到它,就先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吧!
交流:
“厂”:由横和弯撇组成。横在上半米字格的中部起笔,弯撇起横头,在右下框的中部收笔。
“斤”:由平撇、竖撇、横和悬针竖组成。平撇在靠竖中线上段起笔,竖撇紧靠平撇尾,撇尖在左下格中部收笔,竖起横画中部。
“井”:由两横竖撇和悬针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写在横中线上;竖撇起笔比悬针竖低。
三、我的模仿能力最强:书写汉字。
1.复习写字和握笔姿势:“食拇捏笔一寸腰,两指弯成小圈圈;笔杆斜靠虎口上,掌心空虚如握球。”
2.在田字格中书写弯撇、斜撇及三个例字。
3.播放柔和的音乐,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四、我是小小书法家:作品交流。
1.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
2.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
3.评选出字写得最好的“小小书法家”和会评的“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