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15: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第1课时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62-65页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是帮助学生继续深入掌握20以内各数,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一。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一的第4、6题。主要是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中先摆小棒再拨计数器最后口算,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理解算理,将练习设计成情境游戏方式,让孩子在乐中练习。
【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比较容易。所以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探索算法,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尝试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继续深入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
2、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减法算理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对齐数位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11数到20,从20倒数到10。)
2、口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10+3
3、复习数的组成。(课件出示:13)
问: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那1在什么位上?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4、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共有多少只小棒?”
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让学生明白加在个位上)
问: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导学生明白: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再加上一捆小棒,即一个十,一共就是15。
2、拨算珠
问: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先拨13,再加2。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呢?
学生回答个位后,继续提问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老师总结从我们摆小棒和拨算珠来看。个位对齐相加。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提问:如果不用小棒和算珠,你还有什么方法算13+2=呢?
学生可能说数数算:
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有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学生可能想:
3+2=5,10+5=15
4、试一试(课件出示)
14+3= 13+5=
抽学生口答说算法。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让学生看书说出加法各部分名称。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请学生描述课件中所包含的信息。
学生列出算式:15-2=
提问:那15-2=等于多少呢?用我们刚才学习加法的方法,这次是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先独立计算,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提问15-2你是怎么计算的?
请生上台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并提问: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从5根小棒里)。指出当单根里够拿出的时候,就先从单根里拿出。
2、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老师介绍减法中各部分名称。
3、试一试
17-5= 13-3=(抽生口答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出书上的各个算式,并将结果填在书上。
2、看卡片口算。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个人拿着两张数字卡片,同桌算出两个数的和与差,看谁答的又快又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怎样计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个位的数加在个位 个位的数从个位上减
13+2=15 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