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十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瑞安市十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0 14: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瑞安市十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共11分,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倜(chóu)傥 强(qiǎng)颜 玉醅(péi) 力能扛鼎(gāng)
  B.胚(pēi)胎 龟(guī)裂 栏楯(shǔn) 自怨自艾 (ài)
  C.舂(chōng)粮 醴(lǐ)酪(lào) 垣(yuán)墙 纨绔(kù)子弟
  D.乳媪(ǎo) 缂(gé)丝    鹰隼(sǔn) 叱咤(chà)风云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参与 浸渍 桀骜不训 陨身不恤 B.萌蘖 醴酪 绳头微利 淡烟暮蔼
C. 贮藏 亲睐 杯盘狼藉 金榜提名 D.退化 老趼 壳如红缯 黯然泣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一字一词的得当与否,一语一句的顺当与否,自然该按照至当不易的标准,一一使其恰到好处。
B.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满志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D.近几年,铁路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大城市之间每天都至少开通一班次城际列车,朝秦暮楚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
B.道德从来不能败坏肉食主义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素食主义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C.城市建设设计更多追求的是足下的文化之美,这是由于设计师的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所决定的。
D.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
5.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3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融进你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9题(10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节选) 贾祖璋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的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6、简述一下所选部分写了哪些内容。(2分)
7、本段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3分)
8、请分析一下第三段的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9、文中划线处引用的谚语和诗歌,试分析一下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0-12题(9分)
        春之怀古(台湾)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 一记忆、一 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蜜蜂去编册”“风去纵宠”写这些,作者想表达些什么?(3分)
11、文中出现了三次“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的题目说是“春之怀古”,可通篇不见其踪影,这么写有何用意?(3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2分)
项脊轩志(节选) 明 归有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东犬西吠 B.客逾庖而宴 C.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时至轩中
1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其他项不同的是(   )(2分)
A.呱呱而泣 B.余扃牖而居 C.往往而是 D.客逾庖而宴
15、以下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的(   )(2分)
A.令人长号不自禁 B.鸡栖于厅 C.痛哉斯言 D.雨泽下注
16、翻译: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17、试分析最后一节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共 10分,选择题每题2分)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污浊)
B.“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C.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通“嘱”,嘱托)
D.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追思)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原“曾经深受楚怀王信任的原因”和“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组是( )
A.(1)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1)屈原者,楚之同姓也 (2)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C.(1)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D.(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这段文字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分)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分)
四、名句默写(任选四题,每空1分)(8分)
1、 ,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3、三五之夜, ,桂影班驳,风移影动, 。
4、所以隐忍苟活, ,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
5、世人皆浊, ?众人皆醉, ?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五、作文:(4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台阶上的条石和庙里的神像,都是同一座山上的石料做成的。条石愤愤不平地对神像说:“你我都是石头,为什么人们却踩着我去瞻仰你?”神像平静地说:“因为你只挨了六刀,而我却经历了千敲万凿。”
根据你对上述内容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1学年第一学期瑞安十校高二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9题(10分)
6、荔枝的贮藏、荔枝的种子和荔枝的花期与花。(答对二点1分,三点2分)(2分)
7、引用:“"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列数字:“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举例子:“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光说手法不得分,一种1分)(3分)
8、由一般到特殊。这样能产生对比使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顺序和分析各1分。只说顺序不分析不得分。)(2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
13、(B)(2分)名词作动词,赴宴。其他项是名词作状语。
14、(D)(2分)承接关系的连词;其他项是修饰关系。
15、(D)(2分)常式句,其他项是变式句。
16、翻译:a(3分)项脊轩共四次遭遇火灾,能不被烧,大概是有神灵保护吧。(被动句1分; 凡:总共,1分;殆:大概,1分)
17、(3分)借物抒情,既借此表达对亡妻怀念,又抒发对往事的感慨,进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技巧1分,分析2分)
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