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数一数(一)
教材第19~21页的内容。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正确地数出千以内的数。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课件(教材主题图)、计数器、小正方体模型若干。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字比100大得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一))
(一)动手操作,感受大数。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数器,分别拨出9、99、999,再分别加1个是多少?
生:9再添上1个就是10,99再添上1个就是100,999再添上1个就是1000。
师追问:9怎样变成10?
引导学生思考:10-9=1,也就是9+1=10,所以才要在个位上添加1。
师:那么添进来的“1”还放在个位上吗?
生:不行,要向前一位进1,就在十位上拨1,个位上的珠子全部退回去。这就是“满十进一”。
(同样的道理,引导学生在十位上“满十进一”至百位;百位上“满十进一”至千位。)
设计意图:“千”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因为数字比较大,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耗时耗力,比较麻烦,所以由简单的9添加1个、99添加1个,直至999添加1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用心思考,合作交流: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1.(出示大正方体)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呢?(出示小正方体)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数一数?(愿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预设:
生1:我们组数的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生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生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个,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面,就是1000个。
师:同学们一共得出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600个,另一种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结果呢?究竟谁数的是正确的?
预设: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只数了正方体表面的数量,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大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的详细过程。
(2)课件演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学生跟着大屏幕数)
师:一个100是100,2个一百是多少?(200)3个一百呢?(300)5个一百?(500)9个一百?(900)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1000)(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师:一个一个地数比较麻烦,聪明的同学们,开动你智慧的小脑瓜思考一下吧!你打算怎样数?
预设:
生1:我打算五个五个地数,这样很快就数到了。
生2:我打算十个十个地数,可以更快数到一千。
生3:我想先数出一百,也就是数到987,这一百个要十个十个地数,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数。
师:同学们真棒,都想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那么就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吧!看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数数,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想一想,再大致圈出1000个小方块。
师:同学们真棒,数的既迅速又准确,老师这里有许多个小方块,你能圈出大约1000个吗?
预设:
生1:我打算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这样就能准确画出1000个小方块了。
生2:老师说画出大约1000个小方块,所以我先数出10个小方块,再看十个小方块大概占多少位置,大概画出十个十所占的位置,就是100,再看看100个小方块占多大位置,然后画出十个100来,就能圈出大约1000个小方块了。
……
4.看一看,说一说。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看来关于数一数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那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千到底有多大吗?你能根据大屏幕试着说一说吗?(出示课件:教材第20页第二幅主题图)
预设:
生1:一本数学书约有50张纸,20本书摞在一起大约有1000张纸。
生2:一张贴纸上有100个笑脸,10张这样的贴纸上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
1.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
2.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7题:小组游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满十进一
10个一百是1000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巧妙地运用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数学中蕴含的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
2.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第2节 数一数(二)
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1.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2.借助计数器,数方块等活动,交流探究新的计数单位“万”,理解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3.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数数的乐趣,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准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万”,了解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课件(教材主题图)、计数器、小方块若干。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一)》,认识了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遨游在大数的王国,一起来学习《数一数(二)》,看这节课又能让我们认识哪位朋友。
(一)拨一拨
师: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计数器,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好)游戏的名字叫做:我说你拨。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么游戏开始。
9+1,99+1,999+1。
生练习拨珠子。
师:这里的“9”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9表示9个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9加1就是10,代表十个一,个位上已经满十,需向前一位进一,代表一个十。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计数器上拨动数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时刻不忘“满十进一”。
师:老师也想拨出一个数字,(拨出9999)这个数读作“九千九百九十九”,你能说说它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吗?
预设:
生: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十位上的9表示9个十,百位上的9表示9个百,千位上的9表示9个千。
师:说得真好,那么你能拨出比它大的数吗?
生:如果再添一个珠子就比它大了。
师:那么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呢?
(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师: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生动手拨动计数器。
师生共同小结:在计数器上个位上拨出9个珠子代表9个一,十位上拨出9个珠子代表九个十,百位上拨出9个珠子代表9个百,千位上拨出9个珠子代表9个千,个位上再加1个珠子应该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的珠子退回到0,十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也达到了满十进一再向百位进一,十位退回到0,以此类推,百位如此,千位上的珠子也达到了满十进一应该向万位进一,千位上的珠子退回到0。所以这个数就是1000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更大的计数单位“万”。这个数读作:一万。
设计意图:进行教学时,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体会9999再添加一个珠子就到了“万”,从而加深对“万”的认识。
(三)数一数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主题图)那么一万里到底有多少个“千”呢?你能数一数下面的小方块吗?
生1: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生2:10个一千是一万。
师:说得真好,那一个“千”里有几个“百”呢?
生1:一个“千”里有10个“百”。
生2:我还知道一个“百”里有10个“十”;一个“十”里有10个“一”。
2.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你想怎样数?
预设:
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九千八百八十七,九千八百八十八,九千八百八十九,九千八百九十……
生2:我先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七后,再一个一个地数,九千八百八十七,九千八百九十七,九千九百零七……
生3:我想先一个一个地数,数满整十后,再十个十个地数。九千八百八十七,九千八百八十八,九千八百八十九,九千八百九十;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一十,九千九百二十……
(四)说一说
师:你们真是充满智慧的小天使,那么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预设:
生1: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生2:我国已发现的鸟类大约有一千四百种。
……
1.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2题。
2.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在数学王国中游览了这么久,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数一数(二)
满十进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10个千是一万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操作的时效性,让学生动手拨动计数器,但不是单纯的拨动,还应在拨动的同时有所思考,达到动手动脑的统一练习,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大数。还应注意学生小组的讨论与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看懂学会。
3第3节 拨一拨
教材第24~26页的内容。
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3.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
重点: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法。
课件(教材主题图)、计数器、算盘、小正方体若干。
师: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计数器)你能说说从右到左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吗?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师:如果老师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呢?
生: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百。
师:老师拨出几个数字,大家试着读一读。(师拨数,生读。)
师:像这样,我们把个、十、百、千、万叫做计数单位。(板书课题:拨一拨)
(一)填一填,认一认。
师:我们早就认识了计数器,对于上面的数位也有所了解,同学们打开书,试着填一填数位顺序表。
生填写,师巡视,集体订正。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填写的顺序。
生:
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师:非常好,填写的既准确又工整。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比“万”更高级的单位吗?
生:有,因为表格前面有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师:你真善于发现,其实啊,数位的家族很庞大,等待同学们去慢慢了解。
师:大家表现的这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二)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
师:老师在计数器上拨2932,你能读出这个数吗?试试看。
生:二千九百三十二。(可能个别学生会读,一些学生不会读。如果没有学生会读,则由教师引导学生读数。)
师:你真是太棒了,那么你是怎样读出这个数的呢?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是从左往右读起,也就是从高位开始读起,所以这个数我也试着从最高位读起,千位上有2个珠子,代表两个千,读作两千;百位上有9个珠子,表示9个百,就是九百;十位上有3个珠子,代表3个十,就是三十,个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一:连在一起就是二千九百三十二。(若学生不能完整说出,则由教师引导完成。)
师:说得真细致,再看这个数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生:4个。
师:像这样的数,就是四位数,可以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就叫做几位数。再看下面两组数字,“9040”“1001”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并读出来吗?
预设:
生1:由9个千,0个百,4个十,0个一组成。读作:九千零四十
生2:由1个千,0个百,0个十,1个一组成。读作:一千零一。(想要准确读出这个数,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准确读出。)
师:像这样叫做数的读作,要写成汉字,称之为“大写”。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读了数字就应该加上相应的“单位”,遇到0就读“零”,两个或多个0连在一起只读一次。0在末尾无论有几个都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计数器加深对大数的认识,在训练学生读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看一看,写一写。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会拨会读这些大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吗?我们来试一试吧!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教材中表格)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预设:
生1:八千零五十二
写作:
万
千
百
十
个
8
0
5
2
生2:一千五百零三
写作:
万
千
百
十
个
1
5
0
3
师:像这样叫做数的写作,写数时,从高位起,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如果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零。(再对学生的表格填写加以评价,纠正)
(四)认一认,拨一拨。
师:(出示课件:教材小资料,并拿出教具算盘向学生介绍清楚算盘的一般结构和常见的形式。)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算盘上拨出2014这个数字?
生:先确定个位,个位上把下珠向上拨4个,个位左面一位是十位,下珠向上拨1个,百位是零不用拨动珠子,千位上把下珠向上拨两个,就得到了2014。
(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向学生介绍清楚在盘算上表示数的这些规则。)
师: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位上的几表示几十……梁上面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下面的五个,某数位上是0,则以不拨珠空档表示。(再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一拨。)
(五)看一看,说一说。
师:还真是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呀!你们个个都是小天才。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情境图)2128=( )+( )+( )+( )
师: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生:让我们写连加法算式。
师:是随便写吗?(出示小正方体帮助学生理解)同学们可以拿出计数器拨一拨。
预设:
生1:我知道了。这道题是让我们分析出2128是由2个千,1个百,2个十,8个一组成的。
生2:2个千可以写成2000,1个百可以写成100,2个十可以写成20,8个一可以写成8,所以算式可以这样填2128=(2000)+(100)+(20)+(8)。
师:说得真好,那么换个数你还能说出它的组成吗?(课件出示数,生练习。)
设计意图:结合计数器的拨数过程,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读出这个数,再说这个数是由哪些数位组成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然后再拨出数字,写出加法算式。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4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想一想读数时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拨一拨
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932读作:二千九百三十二 三百二十七写作:327
9040读作:九千零四十
八千零五十二写作:8052
1001读作:一千零一
一千五百零三写作:1503
2128=2000+100+20+8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开展,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理解数位顺序表,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动手,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时间,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数学。
3第4节 比一比
教材第27~29页的内容。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通过“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
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和运用生活中的大数的比较方法。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是否欣赏过我国大好的山川河流,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欣赏几个美丽的风景区,让我们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教材主题图)(板书课题:比一比)
(一)比一比
1.谁最矮?谁最高?
师:观察大屏幕,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黄山:海拔约1865米。
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
生3:泰山:海拔约1533米。
生4:华山:海拔约2155米。
师:知道了几座名山大川的海拔,让我们比较一下谁最矮?谁最高?
预设:
生1:香山低于1000米,其他都高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生2: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反之,三位数比四位数小,香山的海拔是三位数,其他山脉海拔都是四位数,所以香山最矮。
师:(相应出示课件,教材第27页中间第1个表)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位数不同,可以直接比较出大小。
生3: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是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生4:三个都是四位数,先看最高位,2大于1,所以华山最高。
师:(播放课件,教材第27页中间第2个表)
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知道了香山最矮,华山最高。那么你知道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吗?
2.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生5:黄山高。黄山1865米是四位数,泰山1533米也是四位数,从最高位千位比起,千位都是1,再看百位,黄山百位是8,表示8个百;泰山百位是5,表示5个百;8大于5,也就是1865>1533,所以黄山比泰山高,也就是黄山高,泰山矮。
师:你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师相应播放课件:(教材第27页第3个表)
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哪座山脉高,哪座山脉矮,那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吧!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生:(575)<(1533)<(1865)<(2155)
位数不同,直接比。可以比较出575最小;
位数相同,比首位。可以看出2155最大;
首位相同,依次比。可以得知1865>1533;
最后得出结论:(575)<(1533)<(1865)<(215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既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试一试
师:外出旅行需要交通工具,自行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让我们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课件:教材第28页主题图)比较一下,哪辆车最便宜?
( )>( )>( )
预设:
生1:由1000到2000之间的十个线段可以知道,一个线段代表100元,所以800应该标在1000前面距离两个线段的位置,1200在1000后面距离两个线段的位置,1500在1000后面距离5个线段的位置。
所以(1500)>(1200)>(800)
生2:800是三位数,1200和1500都是四位数,所以800最小,1200和1500都是四位数,看最高位都是1,再看百位,2个百(代表2百)小于5个百(代表5百)。所以1200<1500。
师:说得真好,既结合了图形又用到了我们所学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可真不错。那么你能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吗?
预设:
生:我先标出3500的大致位置,3200离3000更近些。
1.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题。
3.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6题。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对”或“不对”,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同学们个个表现出色,你们太可爱啦!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比一比
1533>575位数不同,直接比
1865<2155位数相同,比首位
1533<1865首位相同,依次比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设定旅游的情境来开展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将快乐带入课堂,结尾以“猜数游戏”来结束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本节课由始至终都在快乐中度过,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速成长的目的。
3第5节 有多少个字
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1.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的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结合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文化,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体会估计策略。
难点: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大家喜欢学数学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数学家。让我们一同来感受数学家的魅力吧!(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名读。(板书课题:有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通常只是在单纯的学习数学,对数学家的认识却是少之又少,本节课以数学家引出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位数学家,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回答得最好。问题是:刚刚的文字材料大约有多少字呢?
预设:
生1:我估计有100个字。
生2:我估计有1000个字。
师:相同的故事,估计的结果相差有这么大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
预设:
生1:每行约有10个字,共有17行,大约有170个字。
生2:每行约有10个字,共有17行,但是其中有2行只有4个字,所以算成15行,所以大约有150个字。
生3:右栏大约有50个字,左栏大约有100个字,一共约有150个字。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啊,那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
预设:
生1:我觉得先估算出一栏的,再估算出另一栏的字数,然后两栏相加的方法好些。更方便,更快捷。
生2:我觉得先估算出一行的字数,然后查出共有几行,最后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方法,有由一行字数估算出全文字数的,有由一栏字数,估出另一栏字数,再加在一起的。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先找到一个估计的“单位”,即“部分”量,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这种方法比较科学,也比较快捷。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计方法,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3.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豆子,你能很快的说出要装满一个杯子需要多少豆子吗?
预设:
生1:一粒一粒地数,可以知道装满一个杯子需要多少豆子。
师:是个方法,虽然可以知道准确的数量,但是会比较浪费时间。谁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生2:先抓出一把豆子,看这把豆子有多少粒,再看看装满一个杯子共需要几把豆子,再把这几把豆子的数量加在一起。
生3:先数出100粒豆子放进杯子里,看有多高,然后再估计。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更好?
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多样,虽然正确但是却有简便与复杂的区别,帮助学生选出最优方案,有助于学生发展估计策略。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3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估计的时候要先找到一个参照的标准,这样估计出来的数字才更合理,更准确。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也可以使用估计的方法,希望你们的估计越来越准确。
有多少个字
小故事:150字左右
黄豆:第二杯:200粒 第三杯:300粒
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数
以部分估计整体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合理的估计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去数具体的数字,以求得到精确的结果,不能正确的理解与使用“估计”,实际上“估计”的方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孩子们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估计”的方法,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强大,本节课力图让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法,发展数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