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上学时间
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时间的知识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了解记录数据的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进一步理解与时间有关的内容。
3.进一步掌握两个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发展时间观念。
重点:制作上学时间记录表,会用记录表记录上学时间。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教材主题图)。
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珍惜时间)那么你是否做到了珍惜时间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有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上学时间)
设计意图:提出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呼吁学生珍惜时间,学会利用时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述你看到的故事内容吗?
预设:
生1:淘气早上去上学和爸爸妈妈说“再见”,然后和同学一起来到学校。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2:淘气什么时候从家出发?
生3:淘气什么时候到达学校?
生4:他上学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啊,那么大家能根据屏幕给出的时间信息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淘气上学路上用了多长时间的?
预设:
生5:淘气每天早上7:30去上学,7:50到学校,上学路上用了20分钟。分针从6走到10,经过了4个大格,每个大格5分钟,四五二十,所以经过了20分钟。
生6:我用淘气到达学校的时间减去他早上出发的时间也能得知,他路上用了20分钟。
……
师:那么淘气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一样吗?
全班交流发现:这个问题单凭简单的思考难以得出答案,需要知道淘气每天的出发时间和到达学校的时间,进行比较方可得知他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发现、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想要知道淘气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是否一样,就需要知道他每天的出发时间和到校时间,也就是说需要进行记录,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记录自己一周内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看看每天用的时间一样吗?
(一)议一议
1.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自己的任务了,现在请你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要制作一个记录表。
生2:要认真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
2.师:那么我们又该怎样记录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呢?
预设:
生3:先记录从家里出发时是几时几分,再记录到达学校是几时几分。
……
3.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4:要把家里的表和学校的表对准。
生5:不要在路上贪玩。
生6:上学、放学选择的交通工具要一致。
……
(二)做一做
师:大家考虑的真周到,老师这里有一张淘气一周内每天出发、到校的时间记录,请你帮他填出路上用的时间。
生思考后填表。
同桌互相订正,师讲评。
(三)想一想
1.师:根据表格说一说:淘气这周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一样吗?
预设:
生1:不完全一样,但是所用时间相差不大。
生2:淘气在星期一和星期五路上用的时间一样,星期二和星期三路上用的时间一样。
2.师:淘气每天上学路上最多用了多长时间?(25分)最少用了多长时间?(23分)大概用了多长时间?(20多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1.教材第83页想一想第3题。
2.教材第83页想一想第4题。
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
上学时间
上学时间记录表
,出发时间,到校时间,路上用的时间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本节课是学习时间的活动课,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淘气的上学时间”的情境学习,记录一星期内的上学时间情况。然后根据记录的时间去计算经过的时间,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但是在活动中,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有个别学生在记录时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没有掌握好方法,使得计算缓慢。所以,还应继续加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时间,学好数学为生活服务。
3第2节 “重复”的奥妙
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者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让学生感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谁能很快地记住老师给出的数字。(课件出示:123123123,135135135)谁记住了?来说一下。
生纷纷踊跃回答。
师:这里有这么多个数字,同学们为什么记得这么快呢?
生:因为数字是重复的,很好记。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乘坐“快乐号”小火车去奇妙的数学乐园,一起去探索“重复”的奥妙。(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的加入为低年级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感知“重复”的规律,激发学习的兴趣。
1.看一看,做一做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做游戏的小朋友们为迎接联欢会而准备的。瞧,他们把教室布置得多美呀!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规律?用你喜欢的方试表示。
预设:
生1:我发现队伍排列很有规律,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用“1”表示女生,用“2”表示男生,就是12121212……
生2:彩旗的排列很有规律:□□△□□△……
生3:我发现灯笼的悬挂也是有规律的,大小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发现的规律,使其体会到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表示不同事物,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表示同一种事物。
2.说一说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了,那么下面的表示方法,你看懂了吗?
预设:
生1:用“√”表示绿花盆,“×”表示红花盆,花盆的摆放规律是绿绿红红绿绿红红……所以用符号表示就是:√√××……
生2:柱子上的气球颜色是黄黄红黄黄红,用“1”表示黄气球,“2”表示红气球,所以柱子上气球的排列可以表示为:112112……
3.想一想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能说说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预设:
生:它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师:那么,按照这些规律你能再继续说一说吗?
预设:
生1:像上面这样再挂一些灯笼,下一盏应该是大灯笼。
生2:接着插一些小旗,下一个应该插红旗。
生3:如果再继续摆一些花,下一盆应该是红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重复”的现象。比如说:星期的变更、四季的交替、音乐节奏的重复、甚至还有12属相的重复。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关于“重复”的知识呢?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重复”的奥妙
灯笼:大小大小大小……
队伍:女男女男……
彩旗:□□⊿□□⊿……
花盆:√√××……
气球:112112112……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设定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接着播放教材主题情境图,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