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加与减教案(6份打包)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加与减教案(6份打包)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21:48:06

文档简介

第1节 买电器
教材第43~44页的内容。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瞧,淘气一家正打算购置一批新电器呢,现在让我们陪同他们一起走进商场购买电器吧!(板书课题:买电器)
1.师:快来看看电器价格表,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生:洗衣机的价格是500元,电冰箱的价格是960元,电视机的价格是800元,电风扇的价格是200元。
2.师:你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很完整。那么淘气家要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要花多少元呢?你能帮淘气算算吗?
预设:
生:可以列算式500+8000。
师:很棒!求一共要花多少元,要列加法算式,那么有谁知道该怎么算呢?
预设:
生1:一百一百地数,从500开始点数,再数8次,就是1300。
生2:借助计数器来计算,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
生3:我先算5+8=13,然后就能知道500+800=1300。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列式解答就是:500+800=1300(元)
答: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花1300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
3.师:同学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示课件)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
预设:
生1:我的列式是800-500,我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计算可以得出结果是300。
生2:我用计数器帮助计算,8个百减去5个百剩3个百。所以800-500=300(元)。
生3:我先用百位上的8减5等于3,得知800-500=300(元)。
4.师:同学们的妙招可真不少。那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尝试着解答一下。
预设:
生1:买1台冰箱和1台电扇一共要花多少元?
生2:买1台电扇比1台冰箱便宜多少元?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让我们动笔试着算一算吧!(生思考并解答)
预设:
生1:960+200=1160(元),我先从900数起,一百一百地数,数两次就是1100,再加上60就是1160。
生2:960+200=1160(元),我借助计数器在百位上先拨9个珠子,十位上拨6个珠子,就是960,然后再在百位上拨2个珠子,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就是1160。
……
生3:900-200=700,700+60=760(元)。
生4:96-20=76,960-200=760(元)
生5:9-2=7,960-200=760(元)
……
师归纳总结:
1.960+200=1160(元)答:买1台冰箱和1台电扇一共要花1160元。
2.960-200=720(元)答:买1台电扇比1台冰箱便宜720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4题。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买电器
500+800=1300(元)
答: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花1300元。
800-500=300(元)
答: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300元。
方法1:一个百一个百地数
方法2:线段图
方法3:计数器
《买电器》情境中,我注重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如“洗衣机和电视机一共多少元?”“洗衣机比电视机少花多少元?”,并能通过探究学习,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们感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并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第2节 回收废电池
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
1.借助口算或数线、计数器等直观模型,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加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
3.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三位数加法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课件(教材主题图)。
同学们知道吗?一颗纽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可见它的危害有多大!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好不好?(好)一起来回收废电池。(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1.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1:我知道每个班级回收的废电池数,还知道回收的奖励。
生2:我知道(1)班和(2)班一共回收199个废电池……
2.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你们能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3:哪两个班级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3.师:这个问题提的好,现在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哪两个班级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
预设:
生4:(3)班一个班就一百四十多了,加上(1)班的肯定能获奖。
生5:(3)班人数最多,加上(2)班的也能获奖。
生6:我觉得(1)班和(2)班的加在一起也能获奖。
4.师:那么事实真的像同学们估计的一样吗?让我们来逐步验证吧!
(1)班和(2)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师: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生1:122+77=199(节),我先用122+70=192(节),再用192+7=199(节)。
生2:我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表示1个百,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122,再在个位和十位上各拨7个珠子表示七十七,加在一起就是199,所以122+77=199(节)。
生3:我是口算的。2+7=9,20+70=90,100+90+9=199。
生4: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1
2
2

7
7
1
9
9
师: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呢?还记得吗?(相同数位要对齐。)没错,现在我们来看一看(1)(2)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总数能不能获得奖励。
预设:
生5:不能,必须超过200才有奖励,199小于200,所以没有奖励。
5.(1)班和(3)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师:先思考,然后列出算式(122+149=)你能估算出是多少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预设:
生1:把122看成120,149看成150,120+150=270,我估计(1)班和(3)班一共回收270节废电池。
生2:我是口算的,120+140=260,2+9=11,260+11=271,所以122+149=271(节)。
生3:我也是口算的,100+100=200,20+40=60,2+9=11,200+60+11=271(节)。
生4:我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法。
122+100=222,222+40=262,262+9=271。
生5:我借助计数器来进行计算的。先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22,再在个位上加9个珠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退出10个珠子还剩1个珠子,十位现在有3个珠子,再加4个就是7个珠子,百位上再加1个珠子,合起来就是271。
生6:我用了列竖式的方法。(师随机板书)
          
122+1  419271
师:你认为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7:相同数位要对齐,还要记住满十进一。
师: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用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8:相同点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9:不同点是第二个算式个位相加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1)班和(2)班一共回收的电池不能获得奖励,而(1)班和(3)班一共回收的电池能获得奖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1.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师强调计算时数位对齐,满十进一。
2.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3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3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很多珍奇的动物,你都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大象、老虎、熊猫。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青山县动物园看看吧,比较一下它十年前和现在有什么变化。(板书课题:十年的变化)
(一)谈论相关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你们有没有发现动物园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
生1:环境好了,绿树环绕,小河也变宽了。
生2: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生3:原来只有87种,现在增加了139种。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那么根据你们发现的动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
师: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师:怎么列式呢?
生:87+139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喜欢的生活情境,自然的通过课件为进位加法作知识铺垫;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迁移渗透,尝试解决问题
1.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写到练习本上。
(生尝试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内交流算法)
师:有谁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生1:7+9=16,80+130=210,所以16+210=226。
师:你计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2:我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87+100=187,187+30=217,217+9=226
生3:我借助计数器进行计算。
生4:我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8
7

  11
  31
9
2
2
6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根据预测去生成,如果在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算法,只要有理就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注重开放已生成,才能构建生动的课堂。
2.统一计算要求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竖式重新在黑板上列一次,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写。在老师列竖式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老师的?
预设:
生5: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87+139,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7+9=16,写6进1;十位上8+3=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百位上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2;所以87+139=226。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87+139竖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完成加法竖式,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醒学生在运算时注意的事项,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
3.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加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习的至多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师:那么这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呢?让我们动笔练习一下:教材第47页用竖式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完后,不要忘记把算式的得数也写上。
师:总结得很棒!但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就是不要忘了加进位数。下面老师来看看你们计算得情况吧。(师巡视观看学生做题情况,然后讲评。)
1.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复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2.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后并加以改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增加同学们的知识,为大家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学校准备开办“小小图书馆”,大家高兴吗?(高兴)让我们去图书馆参观一下吧!(板书课题:小小图书馆)
1.师:(出示课件:“小小图书馆”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我发现故事书有239本。
生2:我发现连环画有118本。
生3:我发现科技书有57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仔细思考的好习惯。
2.师: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生2: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生3: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设计意图:设定学生提问题的方向,让学生提出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可以避免学生提出与本节课教学重点不相关的问题,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
3.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几个问题。先从前两个问题开始,暂时把第三个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一会再提取解决。(课件出示问题: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
生1:239-118=
师:你的列式很准确,那么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思考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生2:我用口算,239-100=139,139-10=129,129-8=121。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
生4:我用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39,再减去118。结果是121。
生5:我用列竖式的方法。
    
2
3
9

1
1
8
1
2
1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239-118=121(本)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本。
4.师:我们轻松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着急的跑出来等着大家解决呢!(课件出示: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
生1:列式为118-57=,然后口算:118-50=68,68-7=61,所以118-57=61(本)答:科技书比连环画少61本。
师:你的回答很完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2:我用画图的方法。
生3:我用列竖式的方法。
    

5
7
6
1
(此竖式对学生来说要完整、准确地列出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竖式情况加以引导,应着重强调“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发散思维,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到方法的多样化。
5.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老师还有一个新的问题想让大家来解决一下,大家有没有信心?(有)(课件出示:说一个算式“239-57”能解决的问题)谁来回答一下?
预设:
生1:我知道这个算式可以解决问题: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生2:我认为这个算式可以解决问题: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师:同学们看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我们存在问题银行的是不是很相似啊?(是)现在我们快来提取这个问题解决一下吧!最好用上我们这节课学会的新知识。
预设:
生:
    

5
7
1
8
2
师:计算得很准确,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吗?
(重点强调: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百位上退掉的“1”,要在被减数的上方用小圆点标注出来。)
1.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2题。
2.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4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小图书馆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239-118121
-5761
-57182
答:故事书比连环画多121本。
答:科技书比连环画少61本。
答: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82本。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第5节 小蝌蚪的成长
教材第53~55页的内容。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但是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你们知道它们会遇到多少危险吗?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可见他们的成长旅程是多么的艰辛啊,因而同学们一定要善待蝌蚪,善待青蛙啊!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青蛙的问题。(板书课题:小蝌蚪的成长)
1.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西池塘原来有蝌蚪514只,变成青蛙的有126只。
生2:东池塘原来有蝌蚪412只,变成青蛙的有89只。
2.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生2: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
3.师:问题提出来了,就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课件出示问题: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师:同学们,让你们充满智慧的小脑瓜运转起来,说说谁能列出算式?
生:412-89=
师:你能估计出得数是多少吗?能说说你的估计方法吗?
预设:
生1:把412看成400,89看成100,400-100=300,所以估计有300只。
生2:把412看成410,89看成90,410-90=320,所以估计有320只。
师:同学们很会估算,但是要知道准确结果到底是多少,还得精确计算,请大家试着想办法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预设:
生1:我是口算的,412-80=332,332-9=323,所以412-89=323(只)
生2:我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生3:我借用计数器拨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12,再减去89,也能算出412-89=323(只)。
生4:我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8
9
3
2
3
师:为什么计算结果的百位是3,而不是4呢?
生4:由于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字小于减数十位上的数字,所以十位相减时,被减数百位的4被借走了1,所以剩下的是3。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先估算,再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既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体现了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4.师:算完了东池塘的问题,西池塘也来了精神,瞧,问题跑出来了。下面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出示问题: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514-126=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预设:
生1:我是口算的,514-100=414,414-20=394,394-6=388
生2:我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生3:我用列竖式的方法。
    

1
2
6
3
8
8
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5.师: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用了竖式计算,谁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退一当十,也就是说哪一位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退“1”,退下来的“1”在这一位上当十,与这个数位上原来的数相加,再减减数上相同数位上的数,在计算前一位时,要注意数字头上如果有一点,说明它被退了1,要少算1。(如果学生不能完整陈述,则由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强化竖式计算的方法,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能力。
6.师:看下面两道竖式计算,说一说他们算的对吗?
生1:此题错误在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5
2
6

4
1
1
1
6
应改为: 

4
1
4
8
5
生2:
4
8
2

1
7
8
3
1
4
应改为: 

1
7
8
3
0
4
7.师:同学们突破了一个个关卡,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你们真是太棒了,下面让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课件出示第54页试一试)
预设:
生1:300-76=224(个)

7
6
2
2
4
答:没吹好的还有224个。
师:个位上的0不够减6,从十位退1,可是当十位也是0时,又该怎么办呢?
生2:十位先从百位退1到十位,十位上就有10个十了,这样再从十位退1给个位。
师:你真聪明,很会解决问题。当十位是0不够退1时,就先从百位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给个位。记住十位和百位都退了1,头上都带着小帽子,计算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应该减去1。
师:刚刚这个问题,笑笑是这样做的,你能看懂吗?和同伴说一说。出示:300=299+1,299-76=223,223+1=224。
生:把300分成299+1,进行计算可以避免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连续退位减法比较容易出现失误。
师:说得好,我们只要多动动脑筋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像笑笑一样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意图:新方法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度,也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
1.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3题。
3.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4题。
一节课的时间匆匆过去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323(只)
-89323
514-126=388(只)
-126388
300-76=224(个)
-76224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答:没吹好的还有224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已有的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
课堂中时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说得比较多,但由于容量大,整堂课显得很紧张,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一点也不高。在今后的计算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过程一定要细心,计算完成后及时检查等。
5第6节 算得对吗
教材第56~58页的内容。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探索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难点: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课件(教材主题图)。
同学们喜欢看书吗?我看到课前很多同学都在看书。淘气和笑笑也喜欢看书,瞧,今天他们来到了书店。(板书课题:算得对吗)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说一说从图中你收获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淘气和笑笑要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
生2:科普丛书每套118元,中外童话每套138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3: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应付多少元?
师: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4:118+138=256(元)
师:结果算出来了,淘气又会怎样说呢?
生5:256元,对吗?
师: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解决这个疑问。
2.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呢?有些同学想好了,那就在本子上试着写一写你想到的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做法?
生1:我用和256减去其中一个加数138,就能验证出是否正确。
    

1
3
8
1
1
8
生2:我用和256减去另一个加数,也能知道答案是否正确。
    

1
1
8
1
3
8
生3:我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改变了,也能验证。
    
1
3
8

1
  11
8
2
5
6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像这样检验一个算式是否正确的方法就叫做验算。同学们,题目我们已经算完了,还差什么呢?
生: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验算方法。
3.师: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出示: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对于这个问题又应该怎样解决呢?
预设:
生1:
     

4
4
2
5
6
生2:
     
4
4

  21
  51
6
3
0
0
生3:
     

2
5
6
4
4
生答,师随机板书并讲解。
5.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身手。
计算并验算:367+254=     732-186=
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强调:验算时,要在验算方法前写上“验算”两个字。)
6.师:同学们算得这么好,那么老师要考验一下大家,(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看一看这两道题,说说它们错在哪里?
预设:
生1:第一道题十位忘记加上进位的一了。
234+256=480
234+256=490
234+2  516480
改:
234+2  516490
  生2:这道题把第二个加数的十位和个位写反了。
296+153=431
296+153=449
296+1  315431
改:
296+  1153449
生3:这道题个位不应该用9减5。
515-49=474
515-49=466
-49474
改:
-49466
生4:此题应该连续借位计算。
900-632=368
900-632=268
-632368
改:
-632268
7.师: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
生1: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生2: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生3:要认真,别抄错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计算时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计算错误,应该注意什么,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1.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2.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算得对吗
118+138=256(元)
-138118
-118138
138+1  118256
答:应付256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
加减法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应该紧扣教材,通过教材创设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并由此引入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此次采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集中呈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有效的学会了如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