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市利州区荣山三小科学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教科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广元市利州区荣山三小科学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教科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16: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季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科学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水在_______温度下,会慢慢变成_______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答案】 (1). 平常 (2). 水蒸气
【解析】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点睛】水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
2.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的。
【答案】不同
3. 空气有一定的_______,但是很轻。
【答案】质量
【解析】
【详解】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4. 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_______,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_______。
【答案】 (1). 膨胀
(2). 轻
【解析】
【详解】热空气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点睛】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5. 风其实是由空气_______形成的。
【答案】流动
【解析】
【详解】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因此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点睛】识记风的形成原因。
6. 当阳光明媚,天空只有少量的云时,是_______天,当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是_______天。
【答案】 (1). 晴 (2). 阴
【解析】
【详解】人们通常根据云量来确定是晴天、多云、阴天。如果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则说明是晴天。当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则说明是阴天。
【点睛】掌握云量与天气的关系。
7. 实验室里用来给水加热的仪器叫作_______,它的_______火焰温度最高。
【答案】 (1). 酒精灯 (2). 外层
【解析】
【详解】实验室里用来给水加热的仪器叫作酒精灯,它的外层火焰温度最高,我们用酒精灯时用外焰加热。
8. 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_______的,“蜡烛”是用来_______的。
【答案】 (1). 装空气 (2). 加热空气
【解析】
【详解】热气球的基本原理是热胀冷缩。当空气受热膨胀后,比重会变轻而向上升起。装有热空气的气球能上升,根据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而产生浮力的原理。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装空气的,“蜡烛”是用来加热空气的。
【点睛】本题考查制作一个热气球,要求学生掌握制作一个热气球。
9. 天气的冷热程度可以用_______的高低来表示,需要用_______来测量。
【答案】 (1). 气温 (2). 气温计
【解析】
【详解】气温的高低表示天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常接触的温度计有气温计、体温计等。测量空气的温度要使用气温计。
【点睛】人们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的温度,它的单位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
10. “四季如春”指的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概况。( )
【答案】√
【解析】
【详解】气候是指某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所以“四季如春”描述的是一个地方的气候。
【点睛】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
11. 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不会有变化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会有变化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气温,要求学生掌握同一个地方一天中的气温是会有变化的。
12. 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
【答案】√
【解析】
【详解】水在常温下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蒸发现象是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蒸发,要求学生掌握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13. 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地下降。(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水的结冰的认识,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是0℃,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保持在0摄氏度,在水开始有冰块出现到完全结成冰之前温度一直保持不变。
14. 热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里面装的是热空气。( )
【答案】√
【解析】
【详解】热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变小,重量变轻,热空气向上升,热气球就会飞起来。
15. 溶解到水中的物质,就不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溶解到水中的物质,也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溶解,要求学生掌握溶解到水中的物质,也可能再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16. 空气流动的越快,风就越大。(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风力的认识,空气的流动越快,风的速度越大,则产生的风力就越大。
17. 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实验过程的认识,记录实验现象是实验操作的步骤之一,根据对记录的分析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得出实验结论。
18. 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用来测量气温的是气温计,用来测量水温的是水温计,不能混用。
19. 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 )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我们可以借助空气中轻小物体的飘动状态来间接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比如柳条、红旗等。
三、选择。(共20分)
20. 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 )的缘故。
A. 水蒸发 B. 杯子吸收了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这叫水的蒸发。没有封闭的杯子里的水量少了,是因为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跑到周围的空气中了。
21. 冰块在( )的环境里会融化 。
A. 0℃以上 B. 0℃以下 C. 0℃
【答案】A
【解析】
【详解】冰是水的固体形式,冰和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温度是水的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常状况下,冰的温度升高到0℃时,就将开始融化为水;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就开始结冰。
22. 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 )。
A. 平视 B. 仰视 C. 俯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有: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平视,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观察方法是平视。
23. 装有( )的气球不能上升。
A. 热空气 B. 空气 C. 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气球的基本原理是热胀冷缩。当空气受热膨胀后,比重会变轻而向上升起。装有热空气的气球能上升,根据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而产生浮力的原理。当气球里所充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就会出现上升的现象,就像氢气和氮气。装有空气的气球不能上升,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空气,要求学生掌握装有空气的气球不能上升。
24. 把纸巾揉皱后,塞入杯底,将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中,纸没有被水打湿的原因是( )。
A.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 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 C. 空气能流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纸揉皱塞入杯底,将杯子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阻挡水进入杯中,说明空气占据空间。B选项符合题意。
25. 空气流动会形成( )。
A. 风 B. 气泡 C. 火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自然里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点睛】掌握空气流动会形成风。
26. 玻璃中装满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瓶中还有( )。
A. 一瓶空气 B. 半瓶空气 C. 大半瓶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由于空气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而且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所以当一瓶空气抽出半瓶后,剩余的空气又将瓶子装满,仍然还有一瓶。
【点睛】本题考查空气的性质。
27. 在“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 )。
A. 开始溶解的快,后来溶解的越来越慢
B. 开始溶解的慢,后来溶解的越来越快
C. 从开始到最后,溶解的快慢一样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实验可知,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是开始溶解得快,后来溶解得越来越慢,到达一定程度后,食盐不能溶解了。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点睛】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等有关。
28. 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
A. 0℃、100℃ B. 37℃、0℃ C. 100℃、0℃
【答案】C
【解析】
【详解】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水沸腾和水结冰,要求学生掌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29. 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
A. 水什么时候变成冰 B. 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C. 水变成冰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所以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四、实验方法。(共25分)
30. 童童想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勺白糖”,请你根据本单元做过的相关实验作出回答。
(1)将实验需要的材料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带刻度的烧杯 ②漏斗 ③搅拌棒 ④食盐 ⑤勺子 ⑥酒精灯 ⑦白糖 ⑧水 ⑨记录单
(2)量取100毫升水时,我们应_______(选填“平视”“仰视”或“俯视”)刻度线。
(3)用勺子取白糖时,每一勺白糖的量应_______。
(4)往水里增加白糖时,要等先加入的白糖_______,才能加下一勺。
(5)如果加入第8勺白糖后,无论怎么搅拌,杯底还是有白糖颗粒,那么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_______勺白糖。
【答案】(1). ①③⑤⑦⑧⑨ (2). 平视 (3). 尽量相同 (4). 溶解 (5). 7
【解析】
【详解】(1)将实验需要的材料:带刻度的烧杯、搅拌棒、勺子、白糖、水、记录单。
(2)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刻度线,这样量取的液体最准确。
(3)用勺子取白糖时,每一勺白糖的量应尽量相同。一勺一勺慢慢加入,同时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4)往水里增加白糖时,要等先加入的白糖完全溶解,才能加下一勺。
(5)如果加入第8勺白糖后,无论怎么搅拌,杯底还是有白糖颗粒,那么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7勺白糖。
【点睛】做溶解试验时,溶解物要一份一份地加入,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31. 观察下面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你做过以上实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是在研究空气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团会被打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做过 (2). 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3). 将纸团紧塞在杯底,保证不会掉下来。 (4). 将塞有纸团的杯子杯口向下竖直压入水底,让杯子全部沉没在水中。 (5). 不会,因为纸团和水之间隔着一段空气,空气会占据这部分空间,水接触不到纸,所以纸不会打湿。
【解析】
【详解】根据实验图示可知,这个实验是在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纸团紧塞在杯底,保证不会掉下来;
2、将塞有纸团的杯子杯口向下竖直压入水底,让杯子全部沉没在水中;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观察现象。
纸团不会被打湿。因为纸团和水之间隔着一段空气,空气会占据这部分空间,水接触不到纸,所以纸不会打湿。
【点睛】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
五、实验分析题。(共20分)
在探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试验中,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请认真回忆,并回答下面问题。
32. 写出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
________________
33. 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4. 能加快溶解的办法还有:______________
35. 如果想迅速地将白糖溶解,喝到一杯糖水,你会怎么做?
【答案】32. 两个杯子、白糖、热水、冷水
33. (1). 热水中的白糖颗粒比冷水中的白糖颗粒更快地变小和变得看不见 (2).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4. 搅拌、砸碎、加热
35. 答:可以用热水溶解,并不断的搅拌。
【解析】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温度等。
(1)写出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两个杯子、白糖、热水、冷水。
(2)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中的白糖颗粒比冷水中的白糖颗粒更快地变小和变得看不见,得出的结论是: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能加快溶解的办法还有:搅拌、砸碎、加热。
(4)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加热等。将白糖放入热水中,并不断地搅拌,可以迅速地将白糖溶解,喝到一杯糖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