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据报道,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据我国1992年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所以对学生渗透讲究呼吸卫生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4)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2.能力:
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讲究个人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健康,关注环境质量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挂图,没标明结构名称的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
气管、肺和肺泡的模型,胸廓的结构挂图或模型。
正常人和吸烟者的肺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演示肺通气、胸廓的动态变化)
演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膈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
◆ 学生准备
收集人类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资料。
尝试制作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及目的
创设情境: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那么人类要生存,离不开什么呢?
据测定,一个人不进食不饮水最多能活7天,不进食但饮水能活10天。那么不呼吸呢?
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大家先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久。
再坚持一下,使劲坚持。
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复习旧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呼吸作用的意义。谁来说说?
导入新课:说得非常好。同学们认为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
还有别的观点吗?请看大屏幕(投影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完成相关的题目。
呼吸系统 呼吸道:由_、_、_、_、组成__
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板书:??????????????????????
呼吸系统:呼吸道,肺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他说得好不好?非常棒!他很善于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也很善于推理。他所提到的这个实验作为课下作业,本周活动课生物实验室对大家开放,大家可以去做这个实验,下节课交流。不过有一点他表达不是太完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不仅仅是肺内气体交换的结果,还有其他原因,请同学们课下思考,我们下一节课解决。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
师: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大屏幕(展示呼吸和吞咽时会厌软骨的位置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请大家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52页和53页的“鼻”和“气管”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2.在灰尘较多的地方停留久了,鼻腔前部的鼻毛及黏液中都粘有许多灰尘。这说明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作用?
3.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
5.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6.根据以上问题,你认为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
师:我们现在来认识肺,请看大屏幕。(展示气管、肺和肺泡)与学生共同分析: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并利用电教光碟进行总结概括
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外界的气体怎样进入肺?肺内的气体怎样排到体外呢?课件显示: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板书: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肺的通气。
课件显示:1.肺泡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问: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
有没有肌肉呢?
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
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师:就像这个气球一样,气球自己能不能从外面主动地吸入气体,把自己吹大呢?请一学生来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气放掉。
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提问:吸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呼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吸气、呼气与胸廓变化有何关系?
师:我们就把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演示实验: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运动的关系。
1、肋骨的运动
学生自己做这个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1)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是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2)胸腔的内径有何变化?
(3)胸腔内的体积有何变化?
那么胸腔内的气压有何变化?
气体运动方向?
2、膈的运动;请学生观察并总结:膈收缩,其顶部稍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也扩大胸廓的容积,肺也随着扩张。人体吸气。膈舒张时人体呼气。请学生看课本第59页图IV-51和图IV-52。
请同学们再用手按在腹部作一次深呼吸。根据自己体验说说深呼吸时,除胸部肌肉参与活动以外,还有哪部分肌肉参与活动?
可见,呼吸有关的肌肉,不只是肋间肌和膈肌。不过,肋间肌和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和体验,说明呼吸运动是由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肺通气。
课件展示:
呼吸运动原理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扩张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四)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分发:平和呼吸时呼吸运动过程表,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
小组交流完成情况。课件显示:表格的答案。(点击空白处即出现) 生:食物、水、空气等。
七嘴八舌。
吸气屏息,很快就坚持不住了。在接近一分钟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都坚持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松了一口气。
生:人离不开呼吸,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生: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可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呼吸系统。
生甲:鼻、喉、气管。
生乙:还有咽、支气管和肺。
生:(观察、思考、完成思考题。)
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在小学的自然中做过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说明吸入的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所以说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生:尝试吞咽和呼吸。(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生:爸爸妈妈不让大声谈笑,我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引起剧烈地咳嗽。
生:观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略)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呼吸系统的疾病,及如何注意呼吸系统的卫生
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生: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没有肌肉。
不能。
生:不能。
学生体验
生:略。学生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这说明吸气和呼气与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有关。
生:向上移动。
生:前后径变大,左右径同时变大。
生:明显变大。
生:胸腔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生:由气压较高处(外界气体)进入气压较低处(肺泡内),这就是吸气。反之,肋间肌舒张时人体呼气。
观察并跟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边观察边看课本第59页图IV-51和图IV-52。
生:腹部肌肉。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弄清楚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肺通气的
完成分发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学生切身体会,自然引出“呼吸”。
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新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通气”作好铺垫。
组织学生看电教光碟,并能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回忆学过的知识。点明个别学生的回答还有待补充完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情感教育)。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呼吸道到底有些哪些作用。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直观教具、自己亲身体验、新手制作,使学生知道吸气、呼气与胸廓扩大与缩小有关,知道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并且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当堂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查漏补缺,同时便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A. 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B. 结构:由众多肺泡构成,肺泡与树枝状的支气的细小分支相通;
C. 肺泡的结构特点:
数量多;面积大;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外包毛细血管网。
D. 功能:主要呼吸器官;肺泡的功能是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肺的通气—肺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与缩小。
呼吸运动原理: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扩张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课堂练习〗完成呼吸运动过程的表格(见上面教学过程中)
〖课外作业〗
思考:为什么由人体肺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是在细胞内怎么到达血液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怎么到达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