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梯形的面积(共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梯形的面积(共2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17:37:25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梯形的面积(第1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3月第1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经历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提升自主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说理意识。
3.
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学习难点:沟通图形的内在联系,以转化思想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一、
复习引入
(一)复习方法
在前面,我们学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记得它们都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
预设: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利用割补、拼合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找到新图形与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旧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明确问题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梯形吗?
预设:车窗玻璃的形状可以看作是近似梯形。
质疑:怎么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呢?
预设:可以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找到联系,再尝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13分钟
二、
自主探究
(一)自主操作
学习任务一: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并把推导过程写下来。
(二)交流方法
方法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这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预设: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就等于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和。接下来找梯形和两个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此时三角形1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三角形2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
质疑:得到的梯形面积公式怎么跟刚才得到的不一样啊?
预设:公式还没推导完,计算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时,都有乘高,除以2,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这部分提出来,梯形的面积也就等于(上底+下底)×高÷2。
出示另外的分割方法:
质疑1:我也是用分割的方法,将梯形分成了两个图形,大梯形的面积就等于三角形的面积加上小梯形的面积。我知道三角形面积是底乘高除以2,可小梯形面积我不知道怎么求啊?
质疑2:我把梯形分割成了两个小梯形,这样大梯形面积就等于两个小梯形面积之和,但是梯形面积我也不会求,所以也就没法推导出梯形面积了。
预设:虽然把梯形分割成了两个图形,但其中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图形还是梯形,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所以这样分割并不能解决问题。
方法三:把梯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把梯形沿着它两腰的中点连线,分割成上下两个小梯形,剪开。然后把上半部分绕中点旋转,补到右边就与下半部分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又因为是沿着中点分割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除以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质疑:这种方法是不是和第一种方法一样呢?都是将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
预设:第一种拼法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再除以2,才是一个梯形的面积。而这种方法是用割补的方法,将一个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本身的面积。
方法四:把梯形割补为长方形。
预设:过梯形两腰的中点向下底作垂线,剪开,得到两个小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别绕中点旋转,补到上面,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介绍“你知道吗?”——出入相补原理。
小结: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找到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总结方法
师:梯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预设: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
=(a+b)h÷2。
3分钟
三、
练习巩固
(一)求汽车车窗的面积
(二)这是三峡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1分30秒
四、
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2:知道了可以通过割补、拼合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再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3:在研究新图形时,只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解决问题了。
30秒
五、
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97页第1题。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梯形的面积(第2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3月第1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灵活解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题过程中发展探究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图形问题。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0秒
一、谈话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8分钟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解决梯形的面积问题(单位:cm)
1.
第一幅图。
质疑:梯形的高在哪里?
预设:9厘米就是隐蔽的高,可以把它叫做形外高,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列式:(18+12)×9÷2=135(平方厘米)。
2.第二幅图。
质疑:梯形的下底是7.2厘米,高是4.8厘米,它的上底是多少呢?
预设:可以把这个梯形看成是长方形的一部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都是7.2厘米,梯形的上底可以用7.2-1.6-2.2求出来,是3.4厘米,之后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3.4+7.2)×4.8÷2=25.44(平方厘米)。
3.
第三幅图。
预设: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高是3.4厘米,下底没有直接给出来,可以把这个梯形看成是平行四边形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都是5厘米,用5-2.3=2.7(厘米),计算出梯形的下底是2.7厘米。之后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5+2.7)×3.4÷2=13.09(平方厘米)。
4.
总结方法。
预设1:在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时,要选择正确的数据,有些条件是隐蔽条件,需要转化才能找到。
预设2:有些条件不是直接给的,是间接给的,比如第二个图形中的上底和第三个图形中的下底,要找到所给数据之间的联系,将间接条件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条件,才能计算梯形的面积。
(二)灵活解决问题
1.
求花坛的面积。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这个花坛是梯形,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就是求梯形的面积。
质疑1: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不知道,怎么求面积?
质疑2:这是直角梯形,高是20米。但是只知道高,还是没办法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预设:篱笆长46米,包括了三条边的长度,是上底加高再加下底,从46米里面减去高20米,就知道上底加下底的和一共是:46-20=26(米)。
质疑3:知道上底与下底的和,还是不知道上底和下底分别是多少,还是不能求面积。
预设:虽然上底、下底分别是多少不知道,但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只要知道了上底加下底的和,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而26米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积是26×20÷2=260(平方米)。
2.
求梯形的下底。
请同学们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用逆推公式的方法。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进行逆向思考,先用梯形的面积乘2,再除以高,得到上底加下底的和,列式是:15×2÷3=10(厘米),再用上底加下底的和减去上底求出下底,算式是:10-4.5=5.5(厘米)。
预设2:结合图形理解逆推的方法。
把两个一样的梯形拼合在一起,转化成平行四边形。15×2就是拼合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用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是10厘米,再减去上底4.5厘米,就是下底的长度。
预设3:用列方程的方法。
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求梯形的下底是多少,就设梯形的下底是x
cm,列出的方程是:(4.5+x)×3÷2=15,解方程后,求得这个梯形的下底也是5.5厘米。
3.解决圆木根数问题。
预设1:从上往下数,每一层的根数分别是2根、3根、4根、5根、6根,加在一起一共是20根。2+3+4+5+6=20(根)。
预设2:这堆圆木摆得很像梯形,把上面的两根圆木当成梯形的上底,下面的6根圆木当成梯形的下底,一共有5层,就相当于梯形的高。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2+6)×5÷2=20(根)。
结合图形理解:把两堆这样的圆木拼在一起,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每行有8根圆木,有5行,一共有8×5=40根圆木,所以原来一堆圆木数量要除以2,一共有20根圆木。再看每一行的8根,正好是梯形中第一行圆木的根数加上最后一行圆木的根数,就是2加6的和,所以列出算式是:
(2+6)×5÷2=20(根)。
小结:在理解这种求圆木根数的方法时,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分钟
三、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能更加熟练、灵活的使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生2:能用转化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来解决有关梯形的问题。
30秒
四、布置作业
1.数学书第97页第4题。
2.数学书第98页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