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6 加减混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6 加减混合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8 17: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和口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问题背景的图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 5+2= 10-4= 9-7= 4+2+3=
9-0= 3+5= 10-0= 9-2-4=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4+2+3和9-3-4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4+2+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9-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原来有( )人,下车( )人,还剩( )人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车上原来有7人,下车2人,可以提出“车上还剩几人”的问题。
???教师:要算车上还剩几人怎样列式?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2
???(2)屏幕上出现原来车上有7人,下车2人,又上车( )人,现在车上有( )人。
教师: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车上有几人?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7-2”的后面写“+3”,把算式写完整 7-2+3。
教师:为什么要在7减2的后面加3?
学生:因为车里原来有7人,下车2人后又上来3人,只有从原来的7人中先去掉下车的2人,再加上上车的3人,才是最后的人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7-2+3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7-2+3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7-2+3”中标明计算顺序
教师:第二步是几加3,为什么是这个数加3?
学生:第二步是5加3,因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两个数相减的得数加3,所以是5加3。
2.学习例2。
(l)在屏幕上出现反映“原来有6棵树苗,拿来2棵,又种了3棵,还剩几棵树苗”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6+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减?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6+2”的得数“8”和3相减。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8”,并在屏幕上闪动“”。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 三、巩固练习
??1.选一选
(1)、 2+3-4=( )
① 10 ② 6 ③ 1
??(2)、10-3+2=( )
① 8 ② 9 ③ 6
??(3)、8-6+2=( )
① 4 ② 5 ③ 7
??学生独立完成,评讲反馈???????????
2、.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说题意,再列式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先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