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认识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
2 使学生经历运用凑十思路探索、交流新算式口算的过程,体会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获得方法的经历中体验从具体动作中抽象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口算活动中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 使学生在运用已有方法探索算法、交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探索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8、7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由已经学过的加法算式推算另一道相应算式的得数。
教法学法: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举例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对比、交流的方法组织学生理解凑十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活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今天这节课,李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去圣诞乐园逛逛,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圣诞乐园图)。
过渡:但是要通过门口的圣诞小精灵的考验,才能进入乐园,你准备好了吗?
1、复习9加几。(口答)
9 + 6 = 9 + 4 = 9 + 5 =
9 + 7 = 9 + 2 = 9 + 9 =
师:请你想一想9+6你是怎么算的?
师:你学的知识可真扎实,这些题目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板书:凑十法)
过渡:圣诞小精灵的第二个考验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2.复习8加几、7加几的连加算式。
8+2+5 = 8+2+9 =
7+3+4 = 7+3+2 =
师:这两把道连加算式你都是先算什么的呢?
追问:这两道题你又是先算什么的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8和几凑成10?7和几凑成10呢?
揭示课题:那么我们就用这样的发现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8、7加几。(板书:8、7加几)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圣诞节的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9加几的口算,8、7加几的连加算式复习引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起点,又顺其自然地从8和2凑成十,7和3凑成十引入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学习例题。
引导列式。
师:小朋友们,我们要进入圣诞乐园了。乐园里的小麋鹿为了迎接大家的到来,准备演奏音乐。它准备了两盒小号,(课件出示例题图)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左边有几把小号,右边呢?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指名回答)
预设:左边有8把小号,右边有7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小号?
(追问:谁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这道题?)说得真完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把,怎么列算式呢?(板书:8+7=)
师:8+7可以怎样算得数呢?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小号图,怎么移动小号,能让我们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小号?
生1:从7把里面移动2把到8把的盒子里。
追问:为什么移动2把呢?
师:一盒加上外面的5把,一眼看出一共15把。
生2:从8把里面移动3把到7把的盒子里。
追问:为什么移动3把呢?
师:一盒加上外面的5把,一眼看出一共15把。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图片、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提问学生结合小号图片如何移动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为下面学生动手操作移动小棒做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帮助重难点突破。】
(2)操作探索。
提问:请小朋友们用数学小伙伴小棒代替小号摆一摆,听好要求:左边摆好8根小棒,右边摆好7根小棒,怎么移动小棒,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开始吧。
口令:说停就停。
教师在黑板上板贴出“左边8根小棒,右边7根小棒”后,巡视指导学生摆小棒和思考。
方法一:
交流:你是怎么移动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生:从右边移动了2根到左边。
师:也就是从7根里面移动2根到8根凑成了10根。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移两根呢?(因为8和2合成10。)在小棒上板书出表示“凑十”的虚线框。
追问:那现在右边还剩下几根?
师:也就是把7分成了几和几?
师: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呢?(15根。)
追问:你能根据这幅小棒图,说说8+7的计算过程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指2名学生来说说)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小棒图下面板书出8+7的计算过程。
集体说一说。
方法二:
师:你们在移小棒的时候有跟刚才不同的移法么?(教师肯定并鼓励小朋友的这种想法。)
生:从左边移动了3根到右边。
师:也就是从8根里面移动3根到7根凑成了10根。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移三根呢?(因为7和3合成10。)在小棒上板书出表示“凑十”的虚线框。
追问:那现在左边还剩下几根?
师:也就是把8分成了几和几?
师: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呢?(15根。)
追问:你能根据这幅小棒图,说说8+7的计算过程么?
生: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指1名学生来说说)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小棒图下面板书出8+7的计算过程。
集体说一说。
【设计意图: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移小棒,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学生体验8+7的算法,易于理解算理。学生发现先把8或者7凑成十,再计算,很方便,突出了凑十法的应用。】
(3)填写算法。
把小棒推到凹槽。
师:你能根据刚才交流的结果,在书上看每次摆出的小棒,填写下面的计算过程吗?(把书翻到92页)
(4)比一比。
提问:请你观察你刚刚填写的8+7的计算过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10。
师:也就是都用了凑十法。
提问:这两种凑十法有什么不同呢?
追问:第一种算法是把几和几凑成10的?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和几凑成10的?
(5)小结。
说明:在计算8加7时也用凑十法,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地比较8+7的两种计算方法,学生体会凑十法的丰富应用,理解可以选择8和2凑成十,也可以选择7和3凑成十计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意识。】
学习“试一试”。
过渡:老师这里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你会算吗?
出示算式:7+9=
交流算法。
预设1:把9分成3和6,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2:把7分成6和1,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3:想与7+9有联系的算式9+7=16,所以7+9也等于16。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7+9=16 想:9+7=16
师:原来我们算7+9有这么多方法啊!你会算了么?请小朋友选自己算法进行计算,并在书上填写得数。
小结:看来在计算8、7加几时,除了使用凑十法,还可以想想与这道算式有联系的算式。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主要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由已经学过的加法算式推算另一道相应算式的得数。教师通过各种算法的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适当地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想有联系的算式,学生自然会说出9+7=16。学生体会计算8、7加几不光可以用凑十法,还可以想与它有联系的已经学过的算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闯关练习,熟练算法
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圣诞乐园里有个欢乐餐厅,为了欢迎新朋友到来,餐厅准备了一些蔬菜和水果。
提问:你能用3句话说说白菜图的图意吗?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8+3=
提问:你能用3句话说说苹果图的图意吗?怎么列算式呢?
要求:先圈出10个,再算出得数。(把书翻到93页)
提问:你是怎么圈的,请你来指一指。
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练习的第一层次,学生借助情境图,感受8、7加几的算法。先通过圈出10个,直观地看出算式的得数。】
过渡:在欢乐餐厅用完餐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圣诞小屋。圣诞小屋的主人圣诞老人说,如果你能在圣诞小屋中闯过三关,你将得到我的圣诞礼物。小朋友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挑战第一关:算一算。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不摆小棒、不看图,你会写出计算的过程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交流填写的过程和得数。
追问:前两小题为什么把一个数分成2和几,第三小题却分成3和几?
小结:我们可以说看到8,给它2;看到7,给它3。
【设计意图:这是练习的第二层次,学生不借助情境图,直接写出8、7加几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弄懂算法。】
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提问:7+8你是怎么算的?8+9呢?算8+9还可以想哪个有联系的算式?8+5呢?
小结:在计算8、7加几的时候,我们只要选择合适的数去凑成十。
圣诞老人看我们这么棒,还想让我们挑战第三关:比比谁最快。
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你先算一算。汇报答案。
提问:观察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每组两题都是有联系的算式。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交换了位置,得数还是一样的。
小结:计算8、7加几时,也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得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是练习的第三层次,没有情境图,直接想好计算过程,写下得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可以想凑十法,也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渡:我们勇敢地闯过了圣诞老人给我们准备的三关,终于可以得到礼物了。你喜欢哪个算式就用告诉我哪个算式的礼物,我帮你摘下它。
想想做做第5题。
黑板打开,出现在黑板上的是一棵大大的圣诞树,树上贴满了礼物,红色礼物上有8加几的习题,黄色礼物上有7加几的习题。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可以分成哪两类?(一起读一读)
将圣诞树上的题目有序排列(板书):
8+3=11
8+4=12 7+4=11
8+5=13 7+5=12
8+6=14 7+6=14
8+7=15 7+7=15
8+8=16 7+8=15
8+9=17 7+9=16
齐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小2。这个2去了哪里呢?
7加几的算式里也藏着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这是练习的第四层次,将8、7加几的算式有序排列,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读一读,学生找出算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算理,熟悉算法。通过圣诞树上摘礼物的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很感兴趣。】
凑十法儿歌
过渡:圣诞老人看我们这么爱动脑筋,奖励了我们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抽象概括出8、7加几的算法:看到8,给它2;看到7,给它3。】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师:小朋友们今天去圣诞乐园玩了一趟,我们可真开心啊!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8、7加几,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我们还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
板书设计:
8、7加几
凑十法
8 + 7 = 15
8 + 7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