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与方法。
2.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分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走进大森林吧
师:它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
师: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太诱人了!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师:说的真好!它俩一共从树上摘了几个苹果?(板书:6)哪个小朋友起来说说你的分法?
师:小朋友们分出了这三种好方法.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
师:说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苹果一样多(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家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平均分。
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把东西分得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分。(齐读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每只分得3个。这样,两份分的就同样多,也就是刚才我们认识的平均分。
2、注重表达,描述平均分(6个平均分成3份)
师:同学们给熊大熊二平分了苹果,正当它们准备吃时,
咦?谁来了?(翠花)
师:这时,熊二说:“熊大,俺们可不能吃独食呀,这么美味的苹果,咱们仨平分吧!”你们同意熊二的想法吗?看来你们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这次三只熊平分这6个苹果了,你们会分吗?快拿起手中的小圆片分一分吧!
师:这次每只熊平均分到几个苹果?
师: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我们知道要把物品的数量全部分到三个部分里,每一部分得到的苹果数量必须一样多。好,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2个苹果,第二部分
2个苹果,第三部分2个苹果,并且没有剩余的。所以,6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熊,每只熊分得2个苹果。
二、探索交流,明确“平均分”含义。
师:看到我们帮熊大熊二分苹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这里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把这20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小动物?
师: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帮帮吉吉分一分?
生:…
师:我们用20个小圆片代替20个桃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数出20个小圆片在你们的小组合作帮5只小动物分一分。
师: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组来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分呢?
师:嗯,可以把20个桃子,一个一个地分,每只猴子分得1个,一直到把20个桃子分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个地分,每只猴子都可以得到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师:可以2个2个地分,每次拿2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正好分完,最后每只猴子也都分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师:可以3个3个地分,余下的5个桃子正好每只猴子再分得1个桃子。最后每只猴子都能拿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一样多。
师:还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直接4个4个地分,这一次分得的结果也是每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每份的个数一样多。
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我们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不管是一个一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还是4个4个地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猴子得到4个桃子,也就是说每份的个数一样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均分。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小动物们,在帮助它们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