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礼记》两则
1.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请赏析下面四幅书法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图一至图四书体分别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
B.我国汉字的演化过程由繁到简。上述字体演变的顺序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
C.草书笔法流动,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楷书由草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解析】楷书由隶书演化而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甘美。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7.填空。
(1)《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五经”之一。“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其中《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2)《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3)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大道之行也》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一)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至道(道理)
(2)教学相长也(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9.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
地方。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吧!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解析】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
(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13.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外户而不闭”。作为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诚能如是(这,这样)
(2)令心意不驰走(跑)
15.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16.本文和《虽有嘉肴》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虽有嘉肴》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从分别后没有一天不思念你的。春风温暖,料想你在为官的空余时间,(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自己应当用十年的功夫,修养心境,探索道理。”我常常吟咏赞叹这句话,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足够来追随匹配古人。然而学习是有要领和方法的,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斟酌,自己探索事理,才能看见古人用心的地方,像这样就不会白白用功;又想进一步探求道理,必须拒绝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会得到全部功效。读书时先把室内打扫干净,点燃熏香,让心意稳定,不四处奔走,那么读书就能理解会意了。少年志向和精气正强盛,这时能像这样做,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功效必定会成倍。外甥本性有见识聪明有悟性,一定能理解这些,所以我把道理都详尽地告诉你了。
17.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兴起 )
(2)事父母者莫善于顺 ( 好 )
(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错误,过失 (“犯错误”亦可)]
【任务二】 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中心论点
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邦。
分论点一
“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1)_______
分论点二
“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2)_______
分论点三
“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3)_______
C
B
A
【解析】分论点一的核心是推己及人,这和C项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观点一脉相承;分论点二的核心是家庭要和睦孝顺,和B项的“顺”和“让”相吻合;分论点三的核心是“大同”“天下为公”,正好能用A项对“大同社会”理想状态的描述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