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直通车)22短文两篇(2份ppt+2动画+1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件直通车)22短文两篇(2份ppt+2动画+1视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0 18:41:12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刘禹锡
陋室铭
八年级语文上册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请你找出《陋室铭》里的韵和韵脚。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 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把它告诉给大家。
研读课文
一、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找出文句并作讲解。
二、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作什么?请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山水 比兴——引陋室
三、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偶 拟人——描环境
四、作者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他的朋友,这样有什么效果?
对偶 衬托——夸朋友
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你能分辩吗?
虚实 正反——话生活
六、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亮、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类比 隐含——立志向
七、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山水 比兴——引陋室
对偶 拟人——描环境
对偶 衬托——夸朋友
虚实 正反——话生活
类比 隐含——立志向
引经据典 —— 表态度
何陋之有
不陋
精读细品,把握主旨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__________.
3、写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是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德馨
苔痕……青
谈笑4句
惟吾德馨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生活恬适
陋室不陋
山 水 喻 陋室
名 龙 喻 德馨
设喻引题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
托物 言志(共13张PPT)
陶渊明
爱莲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多
洗涤




Zhuó

xiè
亲近而不庄重

xiǎn



一 、生词学习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香味
—— 气质
—— 生长环境
—— 形体姿态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
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牡丹 ——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质朴正直志洁行廉
正衬
反衬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练习反馈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牵牵连连
枝枝节节

应当
拟人
比喻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作业:
1 背诵、默写课文。
2 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象征(托物言
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
实感。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