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 藏 地 区
【教学目标】
一 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是我国地广人稀的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主要山脉、河湖的名称;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是主要农业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柴达木盆地是“聚宝盆”;交通运输面貌的变化;青藏、滇藏、新藏、川藏公路和兰青、青藏铁路;青藏地区是科研和旅游的宝地;藏族人民生活的变化。
2、记住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西宁、拉萨、格尔木是主要城市。
3、理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成因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村镇、农业、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的原因;太阳能、水能、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在地图上准确找出本区的范围和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学会分析本区高寒的气候对自然景观、农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3、能准确地将本区的主要城市和公路、铁路线填注在填充图上。
4、学会用不同地方的各月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识别其气候所属的地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并能扼要说出判别的主要依据。
3、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本区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形既是构成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又是本区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从而体现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对高原农牧业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4、通过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藏交通运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教育。
5、通过学习“科研和旅游宝地”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精神。
6、学习“读一读”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友爱、互相支持,才能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
1.地高天寒的环境形成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2.本区农牧业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3.建国以来,青藏地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教学难点】
1.本区农作物千粒重量高、地热资源丰富、为什么?
2.高原公路的修建和航空线的开辟。
【教学方法】
画图分析、朗读
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高、寒、冰、雪、山、河、湖、草
2.四条公路、四条航线、三种牲畜、三种作物、两种能源、两类电站、一个最大钾肥厂、一条铁路线
【教学过程】
一 概况
1.读“青藏地区位置和地形”图 明确位于我国西南部及包括三省(区)。做读图第(2)题,找出围绕青藏地区周围边界的山脉名称。
2.板书25%、1%,其中,一个数是本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一个数是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从而得出本区地广人稀的概念。这里是藏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分布。
二 “世界屋脊”的自然景观
1.首先请学生将课文,“高”和“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这一句用红笔划出来。
2.接着讲“冰”和“雪”是“高”和“寒”的第一“产品”。冰雪又同山、河、湖密切相关、请读下面一段补充文字:
“打开中国或世界地形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块完整而厚实的青藏高原,论高度平均海拔4000m,胜世界任何高原,喜马拉雅山平均高度6000m,可谓山脉冠军;珠穆朗玛峰8848m,号称地球“第三极”、“第三女神”。由于高原之上,一行一行排列着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雄伟壮观,为青藏高原增添不少奇景,很多大山在高原西部汇集,使青藏高原获得另一个独特的称号——“山原”、“山结”。高山之上,雪峰连绵、冰川纵横,于是,它又赢得了“冰雪高原”的美称。冰雪被称为“固体水库”,是亚洲大江大湖的“缔造者”,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无不以它为源,故这里又被称为“世界河源”;世界最高高原湖群中的青海湖和察尔汗盐湖也与冰雪结下不解之缘。可见,这块在地质史上形成年代最晚、最年轻的高原,堪称是祖国的一块“宝地”。
以上就是教材所写自然景观1、2、3的详细描述关于第4点,强调说明人类活动的场所,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三 高原农牧业
1.牧业分布及牲畜 高原上丰美的草原提供牲畜饲料,有牦牛、藏绵羊(看图)。它们的体毛长而厚。念“读一读”(一)牦牛一段材料。
2.农业分布及其农作物 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和湟水谷地(青海)。
总之,本区的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读一读”(二)糌粑的一段材料。
四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太阳能丰富 质疑:青藏地区气温低,为什么太阳能非常丰富?教师提示:这个问题在上文中刚刚讲到,你能不能把刚讲过的知识迁移过来作解释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数长】,所以说,青藏地区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太阳能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2.地热资源丰富 请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田分布图”上找到羊八井。教师讲勘探羊八井地热田的时候,曾有一口钻井打下去,竟能喷出热气柱高达几百米,热水柱高约50m多。试问:地下喷出热水和热汽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地热集中分布的地区叫做地热田。(看图)西藏地热田分布很广,现在羊八井等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看一看封面彩照)地热发电是一种洁净能源。也是一种新能源。
3.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读“柴达木盆地矿产分布图”,说一说有哪些矿产?“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察尔汗盐湖含的盐类是多成分的,有钾、镁、硼、芒硝等,我国正建设全国最大的青海钾肥厂;察尔汗湖光食盐就可供全世界人口吃2000年。铁路、公路建在盐盖上,炒菜用不着买盐,住房用盐块砌墙,补路挖卤水浇灌,吹来的风带有咸味,所以这里被称为“盐的世界”,(看一看封面彩照)。
五 交通运输的变化
1.解放前落后 请读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本区交通的落后呢?
2.建国以来 进行了现代交通建设:①建成四条公路,一条铁路——体现中国人民的勇敢、坚强。②冲破“空中禁区”,开辟航线——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创举。③现代交通促进了工业发展(黄河上最大的龙羊峡水电站、我国海拔最高的羊卓雍湖水电站等的兴建)。从而鼓舞藏族人民和全国人民并肩前进,共同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
大声朗读:(一)从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汉藏两族人民的团结互助这两段“读一读”材料。读后,教师有必要再次宣读第3册第二章第二节开首一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了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以此作为小结。
六 科研和旅游的宝地
宣读一下课文,提示本区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旅游、探险、科研的宝地。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青藏地区
一 基本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二 区域特征及其影响
教后一得: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中国分区地理中的青藏地区,主要讲述了青藏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在教学中要注意阐明人地关系,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雪山连绵
牦牛和藏羚羊
藏族儿童
一 青藏概况
找出作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的山脉。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说出位于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青藏地区包括青海(西宁)、西藏自治区(拉萨)和四川(成都)的西部。
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位置: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的西部
面积:25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5%
人口:约1000万,约占全国的1%
民族: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较多,大部分地区以藏族为主,多信仰藏传佛教。
二、 三江源
澜沧江下游的名称是什么?
(湄公河)
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海拔高)
本区雪山冰川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海拔高)
完成87页3、4题
2000年8月19日,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奠基在长江源通天河畔。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我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 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
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地
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
沙漠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种类
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剧。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气候恶劣,但是可可西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珍稀动物
在藏北高原上,常见的兽类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岩羊、盘羊、黄羊、狐狸、狼、马熊、雪豹、豺等。上述兽类中,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盘羊等系青藏高原物产珍稀动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均属国家保护动物;白唇鹿更是中国特有,为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学生这样说。
三、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寒夏凉,
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这一地区降
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
内部逐渐减少,藏北高原有大面积的无人区,
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由于海拔高,气温
低,藏北高原有大面积的无人区,主要牲畜有耐寒的牦牛,
藏绵羊,藏山羊等.
本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但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喜
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且单产较高,最主要的
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之一便是低温。第二就是光照强。
因为低温,故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如青稞、小麦等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因为太阳光照强加上昼夜温差大,故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主要农作物
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主要牲畜
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马等。
牦牛等高原上的牲畜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毛厚而长,主要用于御寒。此外高原上的牲畜还能适应缺氧、低压的环境。
四、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矿产
石油——冷湖、花土沟
天然气——马海
石棉——茫崖
铅锌矿——锡铁山
钾盐——察尔汗
五 青藏地区的交通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
1.公路建设
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和航空建设
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青藏公路
1951年到1954年,仅从青海入藏的大驼运,就动用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骆驼,每年都有不少骆驼和人丧生进藏途中。1954年,简易的青藏公路修通后,每向拉萨运送一车汽油,就有一半被汽车本身当燃料耗费掉,进藏运输的每个汽车团,每年都有30多人被高原夺去生命。在随后至今的半个世纪里,青藏公路的运输条件虽然大有改观,但依然无法解决物资和人员进藏难的问题。
青藏铁路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建设始于1958年9月,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78年8月完工,全长815公里。青藏铁路新线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数万名铁路建设者经过4年零4个月的艰苦奋斗,预计将于10月15日在拉萨火车站铺下最后一根铁轨,这意味着青藏铁路将全线贯通,也标志着西藏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青藏铁路
据了解,这条处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被称作“钢铁天路”的新线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位于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始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而位于可可西里自认保护区,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大桥。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因这条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不但运输成本会下降三分之二,而且会给西藏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彻底消除西藏可持续发展中的交通瓶颈制约,青藏也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从而彻底解决货物、人员“进藏难”的问题。同时,青藏铁路将把西宁、格尔木、拉萨三个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以可鲁克湖、托素湖、雅丹地貌、昆仑文化、三江源、可可西里、盐湖、玉珠峰、唐古拉山等为核心内容的环格尔木旅游圈,以及环拉萨旅游圈,每年将创造近百亿元的旅游收入。这最终将会把西藏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经济造血功能,促进西藏经济结构从被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质变,带动青藏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讨论
青藏铁路的修建是否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要保护得当,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不会明显地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减轻该地区的生态压力。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六、本区经济的发展
重要的工业城市: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等。
青藏高原的主要旅游景点和项目:拉萨的布达拉宫,藏王松藏干布和唐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文物,藏族的人民丰富多彩的歌舞,草原风光及野生动物,江河源头探险青海湖及鸟岛,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及大量的雪山、冰川等。
九、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
“聚宝盆”
柴达木气候干旱,沙漠、盐湖、盐沼遍布。由于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目前,已在盆地内的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起了中国最大的钾肥厂。此外,格尔木、锡铁山、冷湖等地也建有一批工矿企业。
青海湖
塔尔寺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在归纳区域特征时,要善于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进而分析主导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最终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依照下图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光热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剧烈
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变化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风力作用强,荒漠广布
西北地区的干旱特征
地处内陆
山脉阻隔
风沙治理
生态保护
农田、村庄和城镇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绿洲农业
农产品品质优良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青藏地区雪山冰川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气温低
C.海拔高度高,气温低 D.太阳高度低,气温低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3.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疆地形是“三山夹两盆” B.以平原.盆地为主
C.其中的高原起伏较大 D.拥有中国最高的盆地
4.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相似点有 ( )
A.地势平坦,起伏很小 B.纬度相当,海陆位置相似
C.都全属于季风区 D.湖泊众多
C
B
D
5.列表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气候特征 日照充足,气温低
主要河流 长江、珠江
主要矿产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水稻、油菜
6.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下列人类行为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哈尔滨的冰雕在露天能够保持比较长的时间。
云贵高原的人们有使用背篓的习惯。
草原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藏族同胞穿外衣时,白天习惯把右臂露在外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