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学考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学考语文模拟试卷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9 06: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学考语文模拟卷(2)
(8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wēi)
麦秸(jiē)
暖和(huo)
暴虎冯河(fénɡ)
B.玄虚(xuán)
孱头(càn)
冠冕(miǎn)
弦外之音(xuán)
C.羡慕(xiàn)
连累(lèi)
脑髓(suǐ)
礼尚往来(shàng)
D.出售(shòu)
给与(jǐ)
剔除(tī)
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离户籍制度承载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呃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在这纷烦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B.某省全面启动了自然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退耕还林,长此以往,该省的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C.刘强同学能做到这样宽宏大量、犯而不校,在崇尚个性化、自由化的今天,实在是太难得了!
D.我太惊讶了,小朋友们用心做出的手工品,气象万千,绝不雷同,简直让大家瞠目结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
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
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企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
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极目远眺,只见微山湖红霞初上,__________,薄雾蒙蒙,整个苇海被笼罩在仙境般的梦幻世界。此时,除了涌动着的芦涛声、偶尔从远处传来鸟儿时断时续的“嘎嘎”鸣叫声,__________;太阳升起,只见秋天的微山湖的芦苇荡,__________,露叶霜根使芦苇青黄相间,令人震撼。
①几乎是万籁俱寂 ②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③芦苇荡上空如牛奶一样的轻纱弥漫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6.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女足姑娘们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黄泉:地下水。
B.壬戌之秋
壬戌:干支年号纪年。
C.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心爱的妻子。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或著作。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旌其所为
B.谨庠序之教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沛公军霸上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对待这些很不爱惜,全部拿给别人。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D.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思念以前的人们。
10.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
B.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创)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漫漫而游  
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B.觉而起,起而归
觉:醒
C.始指异之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
D.穷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1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则施施而行
C.而莫得其涯
D.而不知其所穷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施施”“漫漫”,是慢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悠闲、随意、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这一绘声绘色的描写,既表现景色的优美奇特,作者的抑郁的胸怀因此开阔起来了。
C.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一个看似简单的“始”字,在篇中不可或缺,语约而意丰。
D.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彩,作者旨在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14.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生命的起源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9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8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于1996年8月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
15.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B.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
C.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
D.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8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善假于物也。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去以六月息者也。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吾未见其明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8.两个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19.甲乙两段中的加点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5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叔叔阿姨,请大家继续坚持,不要串门,不要聚会……”近日,在安徽省无为市文景社区,总能看到一个女孩用扩音器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她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二学生王俊。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和父亲王先华已经在社区参加了半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工作。在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时,像王俊这样热情地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人非常多,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为抗击新冠肺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我们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心态面对重大疫情。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冷与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浙江学考语文模拟卷(2)
(8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wēi)
麦秸(jiē)
暖和(huo)
暴虎冯河(fénɡ)
B.玄虚(xuán)
孱头(càn)
冠冕(miǎn)
弦外之音(xuán)
C.羡慕(xiàn)
连累(lèi)
脑髓(suǐ)
礼尚往来(shàng)
D.出售(shòu)
给与(jǐ)
剔除(tī)
潜移默化(qián)
1.【答案】D
【解析】A
项,冯
píng;B
项,“弦”应读“xián”;C
项,“累”应读“lě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离户籍制度承载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上升为论坛主题帖,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呃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在这纷烦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2.【答案】B
【解析】A.“蕃篱”应为“藩篱”;C.“呃守”应为“扼守”;D.“纷烦芜杂”应为“纷繁芜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B.某省全面启动了自然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退耕还林,长此以往,该省的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C.刘强同学能做到这样宽宏大量、犯而不校,在崇尚个性化、自由化的今天,实在是太难得了!
D.我太惊讶了,小朋友们用心做出的手工品,气象万千,绝不雷同,简直让大家瞠目结舌。
3.【答案】C【解析】A项,不止感觉上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B项,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接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C项,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符合语境。D项,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不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
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
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翘首企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
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4.【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中心语,可以在“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后加“的人”。B项“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D项,语序不当,应将“备受”放到“海内外游客”之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极目远眺,只见微山湖红霞初上,__________,薄雾蒙蒙,整个苇海被笼罩在仙境般的梦幻世界。此时,除了涌动着的芦涛声、偶尔从远处传来鸟儿时断时续的“嘎嘎”鸣叫声,__________;太阳升起,只见秋天的微山湖的芦苇荡,__________,露叶霜根使芦苇青黄相间,令人震撼。
①几乎是万籁俱寂 ②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③芦苇荡上空如牛奶一样的轻纱弥漫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5.
【答案】C 【解析】从“几乎是万籁俱寂”入手,可排除A、D两项;再结合语境如“薄雾蒙蒙”“青黄相间”等可确定相关内容;第一空处肯定填第三句话,因为后面出现了“苇海”,由此可以直接推出C项来。
6.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女足姑娘们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6.【答案】B【解析】B项是比拟手法,A、C、D三项是比喻手法,AD两项是明喻,C项是暗喻。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黄泉:地下水。
B.壬戌之秋
壬戌:干支年号纪年。
C.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心爱的妻子。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或著作。
7.
【答案】C 【解析】“美人”是苏轼借鉴屈原的写法,指君王。故选C。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旌其所为
B.谨庠序之教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沛公军霸上
8.
【答案】B 【解析】A项,“旌”,名词作动词,表彰。B项,“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兴办,此句可译为:认真兴办学校教育。C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D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对待这些很不爱惜,全部拿给别人。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愤怒地起飞,它的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D.故述往事,思来者。——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思念以前的人们。
9.A
【解析】B
项,举:拿。予:给。译文中把“举”翻译成“全部”是错误的。C
项,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怒:振奋,这里是指鼓起翅膀;D
项,所以追述往事,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们的抱负。来者:将来的人。
10.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广阔、深沉的基调。
B.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10.
【答案】D 
【解析】D项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原创)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漫漫而游  
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B.觉而起,起而归
觉:醒
C.始指异之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
D.穷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11.
【答案】A 【解析】A项,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1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则施施而行
C.而莫得其涯
D.而不知其所穷
12.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C、D都表转折。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施施”“漫漫”,是慢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悠闲、随意、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这一绘声绘色的描写,既表现景色的优美奇特,作者的抑郁的胸怀因此开阔起来了。
C.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一个看似简单的“始”字,在篇中不可或缺,语约而意丰。
D.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彩,作者旨在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13.
【答案】A 【解析】A表达作者“悠闲、随意”的心情状态理解错误。因作者是被贬谪居住在永州,内心充满愁绪。
14.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14.
【答案】C 【解析】C项,结合原文中“用少数事情来作说明”“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可知是错误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生命的起源
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星而传播到地球。
1965年,水后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8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NASA于1996年8月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之一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选自《科学画报》,略有改动)
15.下列不属于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的“4条证据”的一项是(????)
A.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化合物PAH,而PAH与生命体有关联。?
B.ALH84001火星陨石里含有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
C.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虫类的微生物化石。?
D.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些细菌衍生物。?
15.【答案】D【解析】第四条证据应是“ALH84001火星陨石里有一丝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并非“细菌衍生物”。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8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16.【答案】D【解析】A项,“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是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并非指现在,应改成“火星的气候曾经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才妥;B项,原文第一段提到类似的意思,但加了限定词“也许”,只不过是推测,并非确指;C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磁铁矿里有可能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因此不能以此作为“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善假于物也。
(2)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去以六月息者也。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吾未见其明也。
17.【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小学而大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8.两个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
18.【答案】甲: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由“这”字可见,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乙:“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句话既引出了林黛玉的心理状态,也引出了林黛玉眼里外观宏伟的贾府。
【解析】“这”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景象,由此可知,最后一句“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应是中心句。《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主要是叙事,所叙之事应是林黛玉刚进入贾府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林黛玉所见到的贾府与别的地方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应是“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19.甲乙两段中的加点字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运用叠词,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从而让“我”明白虽然残疾但不应该颓废。乙:四个“大”字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
“敕造”一次暗示了贾府显赫富贵的地位。
【解析】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属于拟声词,也是叠词,作者用这样的词语展示了草木竞相生长的状态,园子虽然荒芜却充满了生机,而这也就启发“我”,虽然自己残废了,但不应该颓废,应该像园子一样,荒芜却不衰败。第二处,加点字是“大”,“大”是形容词,它修饰“大石狮子”“门”等,展示出贾府的宏伟外观,而“大书‘敕造宁国府’”展示了贾府的显赫富贵的地位。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叔叔阿姨,请大家继续坚持,不要串门,不要聚会……”近日,在安徽省无为市文景社区,总能看到一个女孩用扩音器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她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二学生王俊。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和父亲王先华已经在社区参加了半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工作。在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时,像王俊这样热情地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人非常多,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为抗击新冠肺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我们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心态面对重大疫情。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以“冷与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20.【写作指导】这个材料紧扣时事,以热心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时代大学生王俊作为正面形象,然后引出与之相反的群体,一“热”一“冷”,形成鲜明对比,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国家、他人遇到灾难或困难面前,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如何面对?应该以何种行动参与其中?是热心参与还是冷眼旁观?答案不言自明。在立意上,学生可以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角度去立意。
【参考立意】1.凡是要尽匹夫之责
2.给冰冷以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