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生活中的装饰布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 年级 三 授课日期 2018.5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与三年级上册《色彩滴染》和四年级上册的《快快乐乐扭秧歌》同属色彩知识领域。同时处于承上启下阶段。本课教材的编写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以冷色为知识点的色彩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新课标中提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力求让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装饰布,认识冷色、感受冷色给人带来的美感。了解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综合性因素所决定的。
本课承接三年级上册《色彩滴染》中的三原色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冷色的色彩知识,为四年级上册《快快乐乐扭起来》暖色知识做铺垫。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本身没有冷暖,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同时,冷色和暖色,也是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对比而言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连续纹样图案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如色彩滴染,油水分离等,色彩表现力较强。同时,在色彩知识的掌握上,了解了三原色及三间色。此阶段的学生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度阶段,是小学阶段中重要的一个阶段。本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较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还是不了解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急需教师引导教授。
(三)我的思考:
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整堂课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节课我主要是采用创设情境、对比分析、小组合作拼摆、图片欣赏等形式,结合之前学过的相关色彩知识,让学生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动手实践进行拼摆,通过实践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及艺术表现力。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冷色,知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同时能够运用简单的连续纹样及冷色设计装饰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对比等形式感受色彩的冷暖。利用小组合作拼摆的形式,学习利用连续纹样和冷色设计装饰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色彩奥秘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冷色,知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利用连续纹样和冷色设计装饰布。
教学用具:教师:课件、范画、演示用纸、美术书等。
学生:美术书、纸张、马克笔、并按要求有秩序摆放。
教学流程示意
(情境导入)
新授
了解冷色 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了解连续纹样 欣赏连续纹样的应用
教师演示(利用复写纸创作连续纹样)+学生实践
作品展示
作品评价
拓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营造情境,出示课题。
1、出示小熊家的情境图片,屋内所用颜色以红、黄、橙色为主。
教师:同学们,小熊搬新家了,看了他的房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太热闹了、有点乱、不想待在这······
【本环节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小熊的想法跟大家一样,可是它不知道要怎么布置自己的房间,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冷色的相关知识。
3、出示色相环。
教师:请你在色相环中找到小熊房间里的颜色。
学生:在色相环中标出红、橙、黄区域。
4、教师:同学们,小熊想挑一些能表现凉爽,清新的颜色来装扮它的房间,你能帮它挑一挑吗?
学生:蓝色、绿色······
【本环节设计意图】利用色相环了解色彩的冷暖知识.
教师:我们把这些给人以凉爽感觉的颜色称为冷色。
联系三原色的基础色彩知识,了解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5、出示红色、蓝色、紫色的色卡
教师:我们之前学习过三原色,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调和成的,那么紫色属于冷色吗?
学生:与红色比紫色偏冷,与蓝色比紫色偏暖。
【本环节设计意图】结合之前的旧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出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初步了解连续纹样。
6、出示小熊的房间,同时出示一些冷色的色块。
教师:可是只有这些纯色的色块,装饰完的效果好像不是很理想,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图案,请大家试着拼一拼。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拼摆。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展示学生拼摆后的作品。并出示连续纹样的概念。
教师:大家用了同样的纹样,通过不同方向的拼摆,组成了不同的花纹。这就是我要介绍给大家的一个设计小窍门,连续纹样。
欣赏连续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及美感,并学习如何绘制连续纹样。
8、出示具有连续纹样的图片欣赏。
教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布种类,他们都运用到了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
学生:欣赏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装饰布图片。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9、教师示范,利用复写纸绘制连续纹样。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的形式,讲授如何绘制连续纹样。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艺术实践:
作业内容:请你利用连续纹样的设计手法,为小熊的家设计一些冷色调为主的装饰布。
作业要求:1、纹样简洁2、充分利用冷色3、注意画面干净整洁。
【本环节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创新,指导学生将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完善设计稿。
四、教师辅导:
巡视辅导要点:
(1)作品是否合理运用冷色。
(2)适合纹样的绘画方法。
学生动手绘画。为小熊的家设计冷色调为主的装饰布。
【本环节设计意图】学生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辅导,将本课的重点进行强调,指导学生提升作业效果。在巡视中发现比较普遍的问题再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各有所得、各有所获,从而获得体验设计应用带来的乐趣。
五、作品展示
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前面,并把部分学生的作品融入到小熊的房间设计中。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将学生的作品回归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六、作品讲评:
教师进行讲评指导。
自评、互评、师评。
【本环节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作品,评价作品的空间,师生共同营造健康激励的评价氛围,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困生的作品要肯定学习态度,挖掘优点,激发和延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七、课外拓展:
欣赏苗族的蜡染作品,同时与第一课奇妙的效果相联系。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装饰布都是苗族蜡染的作品,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花白底看起来显得清秀淡雅,富有韵味。
【本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评价形式主要是以学生自评和他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知识中关于冷色的知识,同时理解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在设计时要注意冷暖搭配。同时,学生基本能够利用简单的连续纹样设计装饰布,通过简单的拼摆设计,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能够回归到生活中。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较为新颖,教师主动创设情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帮小熊装饰房间”这一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的德育点渗透。 在学习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环节中,在之前所学的基础的色彩知识之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结论,结局本课教学重点,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的拓展环节回归到课本中,由教师简单介绍苗族蜡染的作品。这样的介绍不仅是对本学习第一课《奇妙的效果》的知识点回顾,更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