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5.神话故事》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5.神话故事》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2-19 11: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吗,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神话故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新标准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得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本课主题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及精神财富——神话故事,凸显了《美术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同时,本课充分利用神话故事离奇的情节、奇幻的场景、神化的形象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凸显了《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教师一直遵循以上理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和协商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加以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深化故事的含义,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了解神话故事任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经典画作,分析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态、表情、背景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并努力结合故事内容使画面充满神奇和幻想。 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学生在之前学习过《走进动漫世界》和《故事乐园》两课,知道一些神话故事,在本册中学习过《奇妙的效果》和《彩墨游戏》掌握了使画面色彩斑斓充满奇幻感觉的方法,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式: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相关知识,启发式提问
技术准备:教师:教学前期,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查阅了相关书籍、制作了课件和范画,借助这些资源来满足上课需要。
学生:分小组学习探究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神话故事内容充满神奇的幻想、形象大多具有超人能力的特点。学习能产生神奇效果的特殊表现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表现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在挖掘学生对神话故事原有认知以及对教材绘画作品欣赏、评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领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发掘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正能量。
教学重点: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了解深化故事的特点,表现深化古诗并努力使其具有神奇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神话故事奇幻的画面效果。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 学生课前搜索神话故事及其相关知识,试着画出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导入新课:
意图:通过观看神话故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提出欣赏问题:“你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它属于什么故事”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神话故事的相关知识。
意图:通过小组探究、讨论,使学生深入的了解神话故事。
1.神话故事的定义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表达了他们美好的愿望。
2. 神话故事的分类
教师:你们知道图片中的神话故事吗?这些神话故事是怎样分类的?


小组讨论后把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3.神话故事的意义
教师:人们为什么要流传和记载这些神话故事呢?故事中的主人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二)学习如何表现神话故事。
意图:学习如何表现神话故事,解决本课重难点。
1. 选定情节,进行构思
欣赏画家于大武和张仃的作品,提问:两幅作品的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创作,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
2. 根据画面需求,选择构图方式
欣赏不同构图方式的《女娲补天》的两幅作品。思考:构图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不同的构图方式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不同,根据所表现画面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
3. 人物造型、动态
教师进行线描演示,学生学习方法。
与学生课前绘画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自己作品的不足。
教师总结:人物造型要夸张,动态舒展,充满张力。
4.细节刻画,具体细致
分析作品《女娲补天》中作者添画了哪些部分?有什么效果?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在作品中添加适当的景物可以增强人物的表现力,画面更加丰满。
5.用色大胆,色彩鲜艳
请你观察这些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6.奇幻背景,衬托主体
(1)观察书中画家的作品,
小组讨论:这些作品使用什么方法绘制出来的?背景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2)请你欣赏一下书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出神话故事的?

学生分析作品。
教师演示用油水分离法表现背景。
教师小结: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表现出画面的奇幻色彩,并且省时省力。
学生尝试练习。
7.教师总结方法。
(三)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意图:开阔思路,为课上艺术实践做铺垫。
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思考:他们运用了哪些技法?给了你什么启发?

学生欣赏后回答。
三.艺术实践
意图: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神话故事,可以独立或合作完成。
(二)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意图:通过展示评价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神话故事展”将作品进行展示。
评价要点:神话故事人物个性鲜明,有想象力;画面背景充满奇幻色彩。
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全班互评相结合。
五.拓展:
意图: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神话故事,拓宽学生视野,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
图片展示: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和玛雅神话,思考:这些神话故事和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5、神话故事 定义:
分类:


创世神话 神佛神话 英雄神话
绘画步骤:
构思——构图——造型——细节——背景——色彩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量规 神话故事人物个性鲜明,有想象力;画面背景充满奇幻色彩。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全员参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二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本节课中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每个环节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立足教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见所想大胆地、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二.利用问题链搭建知识框架
从本课的导入环节:“你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它属于什么故事”引出课题;到讲解神话故事相关知识时:“你们知道图片中的神话故事吗?这些神话故事是怎样分类的?”;解决本课重难点知识时更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绘画尝试等相结合,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示范准确到位
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同时,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在本课中,我在给学生做技术性示范时,就做到了全面具体;给学生做启发性示范时。例如解决本课难点如何表现奇幻的画面效果时,让学生先观察思考,我再进行演示,做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