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历史学科
高中一年级
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你的印象
重文轻武
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理学兴盛
国穷民富
积贫积弱
冗官冗兵
名人印象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历史,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之世也。”
钱穆: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钟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序
·
记忆中的宋代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壹
壹·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宰相赵普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初所面临的弊政是什么?宰相赵普给出了什么样的国家长久之计?
明人作
《雪夜访普图》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臣子事权集中,威胁皇权。
武将专权势重,威胁政权。
天下自安
1、“收精兵”
(1)
杯酒释兵权
——收回朝中大将的兵权
(2)
禁军——“三衙—枢密院”
兵权相互牵制
(3)
充实中央禁军(抽调)
——强干弱枝,守内需外
(5)
实行养兵政策
更戍法
(4)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我且与尔曹约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2、“削实权”
特点:分权原则
集权:加强皇权
分权:
(1)三分相权,分散与限制相权;
(2)官、职、差遣的分离
中央:“二府三司制”
二府三司
2、“削实权”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
判
知县(或县令)
地方管理:
(1)
州郡属中央
(2)
文臣→知州
(3)
通判→“监州”
3、“制钱谷”
“太祖即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跋扈。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之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上喻之曰:我以钱代租税之入,以助尔私,尔辈归朝,日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州县租赋悉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王巩《闻见近录》
设转运使,各地财赋运京师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完善科举制度
(1)
考试制度严密
(2)
录取名额放宽
(3)
优礼进士
主要措施:
宋人殿试图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此后仁宗对进士名额作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400人。即使如此,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5、崇文抑武
制度:
文臣领兵
以文治武
当兵刺字
风气:
重文轻武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北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太宗在位21年(976-997
)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1022-1063),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又四千五百十七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
最多的朝代。
范仲淹
进士第九十七名
参知政事
庆历新政
王安石
进士第
四
名
参知政事
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
进士第十
四名
参知政事
庆历新政
苏
轼
进士第
二
名
通
判
革新除弊
曾
巩
进士第
一
名
知
州
廉洁奉公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取士名额增多
文官队伍庞大
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
强化了中央集权。
历史理解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历史理解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利: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统计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
材料四: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风气;
导致了“三冗”,积贫(内),积弱(外)。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中期财政状况表
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历史理解
(宋王朝)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积弱
外有辽夏虎狼之师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是阻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五代时辽占据幽云十六州,使得开封至宋辽边境的华北平原区域除河流迟滞外,无险可守。故北宋大量募兵,开封附近驻扎禁军数达80多万,有兵险之称。
积弱
外有辽夏虎狼之师
澶渊之盟:
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1042年,辽索要关南地,辽宋修约。宋增“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辽促令西夏与宋议和。
宋夏和议:
“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
增设官僚机构
分散地方军
权,荒年募兵
冗官
冗兵
军队战斗力弱
集中
行政权
集军权
集中
财政权
养兵养官
军费开支
积贫
积弱
国家财政负担重
行政效率低,政府开支大
冗费
弊
利: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风气;
小结
革弊立新,新弊丛生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
贰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方面)
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方面)
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方面)
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方面)
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方面)
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经济方面)
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方面)
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方面)
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方面)
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方面)
改革内容片面
以吏治为中心
庆历新政因何失败?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先天下之忧
范仲淹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流俗之言不足恤。
【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终又为何失败?
对宋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内部分裂
新旧党争
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
叁
抗金英雄——岳飞
材料: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设问:这首词反映了岳飞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宋高宗赵构
“历史解释”与人物评价
为什么对一个人会出现这么多的的评价?这又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小结:“历史解释”与人物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二章: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合作探究:评价王安石变法。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他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突……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
——钱穆《国史大纲》,第568—581页。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
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
①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①与民争利,加重人民负担
②“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一些变法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
用人不当,反动派攻击
操之过急;王安石个人问题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地方收权、中央分权、崇文抑武
壹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贰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靖康之变,苟且临安
叁
结
·
知识梳理
1
公元960年
3
公元1043年
4
公元1069年
北宋建立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2
公元1043年
澶渊之盟
宋元崖山海战,
南宋灭亡
5
公元1127年
南宋建立
6
公元1141年
绍兴和议
时空定位
回望历史,镜鉴今天
肆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李克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习近平《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评测练习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60-0
人数
4
12
7
1
【达标训练】
『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8分。
1.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C)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太宗实录》中记载:“(赵)普在相位几十年,独断政事,(宋)太祖疑其专恣……但令参知政事,于宣徽厅赴上,位在丞相后……以分普权。”材料表明,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D)
A.减轻丞相的政务压力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C.与丞相成为并列官职 D.分散丞相行政权力
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D)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A.文官出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在各路设四监司
5.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D)
A.解决唐末弊政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6.“大宋皇帝谨致誓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该史料反映出(D)
A.北宋与契丹国并存对峙 B.宋辽之间开放边境互市
C.宋辽两国互派使臣交好 D.北宋送给辽国“岁币”
7.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D)
①对冗官冗兵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得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由此可知,“市易法”的实行(C)
①限制了大商人操控市场 ②使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③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材料表明(A)
①胡服丰富了宋朝汉人的生活 ②宋朝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④两宋与北方民族政权彼此对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太祖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回答:⑴据材料一,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分)
原因:藩镇太重(藩镇割据),(1分)君弱臣强。(1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和课文知识,归纳赵匡胤是怎样“尽夺藩镇之权”来加强中央的?(6分)
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2分)
削实权(夺其权)——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分)
制钱粮——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2分)
⑶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1分)请结合课文知识说明你的理由。(4分)
同意。(1分)
理由: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后,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另外,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养官和养兵使北宋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以上这些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和走向败亡的根由。(每点1分共3分)《两宋的政治与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
2.运用地图,了解“北宋、辽、西夏对峙”与“南宋、金、西夏对峙”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时间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具体的时空下,基于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大忠精神,以及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面对社会积弊勇于改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利弊。
2.难点: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节选视频《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北宋商业的繁华,从而激起学生去了解宋朝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导言:一幅画带我们走进一个时代,这是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2.0》宋代张择端的名作第一次化身动画,全城一时轰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兴盛繁荣,图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宋代之于大家是什么印象?著名学者又是怎么评价宋朝呢?
(通过惯常印象与视频中的繁华景象形成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究两宋政治和军事内容的兴趣)
这样一个王朝,一方面它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似乎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另一方面,它又是受到周边民族严重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个朝代。
展示课题: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一篇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提出问题1:北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历史教学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展示以下多则不同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
提出问题2:赵宋王朝的建立者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安定?
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深入理解。
最后进行,通过史料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学法指导,利用唯物史观的思维,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小结
第二篇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
提出问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引导学生梳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第三篇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
梳理两宋更迭史实。
借助岳飞抗金史实,增强家国情怀!
合作探究:评价王安石变法。
(学法指导,历史人物评价方法。锻炼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时间轴的完成,落实两宋主要历史事件,并且逐渐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
第四篇
回望历史,镜鉴今天
最后,回望历史,镜鉴今天。进行家国情怀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