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34张ppt)+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34张ppt)+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9 08:25:2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历史学科
高中一年级
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你的印象
重文轻武
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理学兴盛
国穷民富
积贫积弱
冗官冗兵
名人印象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历史,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之世也。”
钱穆: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钟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
记忆中的宋代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壹·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宰相赵普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初所面临的弊政是什么?宰相赵普给出了什么样的国家长久之计?
明人作
《雪夜访普图》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臣子事权集中,威胁皇权。
武将专权势重,威胁政权。
天下自安
1、“收精兵”
(1)
杯酒释兵权
——收回朝中大将的兵权
(2)
禁军——“三衙—枢密院”
兵权相互牵制
(3)
充实中央禁军(抽调)
——强干弱枝,守内需外
(5)
实行养兵政策
更戍法
(4)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我且与尔曹约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2、“削实权”
特点:分权原则
集权:加强皇权
分权:
(1)三分相权,分散与限制相权;
(2)官、职、差遣的分离
中央:“二府三司制”
二府三司
2、“削实权”
中央

府州军监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知县(或县令)
地方管理:
(1)
州郡属中央
(2)
文臣→知州
(3)
通判→“监州”
3、“制钱谷”
“太祖即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跋扈。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之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上喻之曰:我以钱代租税之入,以助尔私,尔辈归朝,日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州县租赋悉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王巩《闻见近录》
设转运使,各地财赋运京师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完善科举制度
(1)
考试制度严密
(2)
录取名额放宽
(3)
优礼进士
主要措施:
宋人殿试图
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此后仁宗对进士名额作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400人。即使如此,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5、崇文抑武
制度:
文臣领兵
以文治武
当兵刺字
风气:
重文轻武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北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太宗在位21年(976-997
)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1022-1063),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又四千五百十七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
最多的朝代。
范仲淹
进士第九十七名
参知政事
庆历新政
王安石
进士第


参知政事
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
进士第十
四名
参知政事
庆历新政


进士第




革新除弊


进士第




廉洁奉公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取士名额增多
文官队伍庞大
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
强化了中央集权。
历史理解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历史理解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惟恐不及。
——苏洵《嘉佑集》
利: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统计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
材料四: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风气;
导致了“三冗”,积贫(内),积弱(外)。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91万
126万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16万
时期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北宋中期财政状况表
依据材料,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历史理解
(宋王朝)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积弱
外有辽夏虎狼之师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存在是阻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五代时辽占据幽云十六州,使得开封至宋辽边境的华北平原区域除河流迟滞外,无险可守。故北宋大量募兵,开封附近驻扎禁军数达80多万,有兵险之称。
积弱
外有辽夏虎狼之师
澶渊之盟:
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1042年,辽索要关南地,辽宋修约。宋增“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辽促令西夏与宋议和。
宋夏和议:
“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
增设官僚机构
分散地方军
权,荒年募兵
冗官
冗兵
军队战斗力弱
集中
行政权
集军权
集中
财政权
养兵养官
军费开支
积贫
积弱
国家财政负担重
行政效率低,政府开支大
冗费

利: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风气;
小结
革弊立新,新弊丛生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方面)
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方面)
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方面)
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方面)
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方面)
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经济方面)
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方面)
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方面)
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方面)
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方面)
改革内容片面
以吏治为中心
庆历新政因何失败?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先天下之忧
范仲淹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流俗之言不足恤。
【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
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终又为何失败?
对宋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内部分裂
新旧党争
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

抗金英雄——岳飞
材料: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设问:这首词反映了岳飞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宋高宗赵构
“历史解释”与人物评价
为什么对一个人会出现这么多的的评价?这又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小结:“历史解释”与人物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二章: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合作探究:评价王安石变法。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他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突……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
——钱穆《国史大纲》,第568—581页。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
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
①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①与民争利,加重人民负担
②“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一些变法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
用人不当,反动派攻击
操之过急;王安石个人问题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地方收权、中央分权、崇文抑武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靖康之变,苟且临安


·
知识梳理
1
公元960年
3
公元1043年
4
公元1069年
北宋建立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2
公元1043年
澶渊之盟
宋元崖山海战,
南宋灭亡
5
公元1127年
南宋建立
6
公元1141年
绍兴和议
时空定位
回望历史,镜鉴今天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李克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习近平《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评测练习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60-0
人数
4
12
7
1
【达标训练】
『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8分。
1.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C)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太宗实录》中记载:“(赵)普在相位几十年,独断政事,(宋)太祖疑其专恣……但令参知政事,于宣徽厅赴上,位在丞相后……以分普权。”材料表明,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D)
A.减轻丞相的政务压力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C.与丞相成为并列官职        D.分散丞相行政权力
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D)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
A.文官出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在各路设四监司
5.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D)
A.解决唐末弊政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6.“大宋皇帝谨致誓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该史料反映出(D)
A.北宋与契丹国并存对峙        B.宋辽之间开放边境互市
C.宋辽两国互派使臣交好        D.北宋送给辽国“岁币”
7.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D)
①对冗官冗兵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得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由此可知,“市易法”的实行(C)
①限制了大商人操控市场       ②使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③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北宋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士庶和妇女仿效少数民族的衣冠和装饰。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材料表明(A)
①胡服丰富了宋朝汉人的生活     ②宋朝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④两宋与北方民族政权彼此对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太祖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回答:⑴据材料一,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分)
原因:藩镇太重(藩镇割据),(1分)君弱臣强。(1分)
⑵结合材料一、二和课文知识,归纳赵匡胤是怎样“尽夺藩镇之权”来加强中央的?(6分)
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2分)
削实权(夺其权)——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分)
制钱粮——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2分)
⑶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1分)请结合课文知识说明你的理由。(4分)
同意。(1分)
理由: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后,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另外,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养官和养兵使北宋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以上这些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和走向败亡的根由。(每点1分共3分)《两宋的政治与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
2.运用地图,了解“北宋、辽、西夏对峙”与“南宋、金、西夏对峙”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时间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具体的时空下,基于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大忠精神,以及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面对社会积弊勇于改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利弊。
2.难点: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节选视频《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感受北宋商业的繁华,从而激起学生去了解宋朝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导言:一幅画带我们走进一个时代,这是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2.0》宋代张择端的名作第一次化身动画,全城一时轰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兴盛繁荣,图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宋代之于大家是什么印象?著名学者又是怎么评价宋朝呢?
(通过惯常印象与视频中的繁华景象形成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究两宋政治和军事内容的兴趣)
这样一个王朝,一方面它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似乎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另一方面,它又是受到周边民族严重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个朝代。
展示课题: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一篇
生于忧患,革弊立新
提出问题1:北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历史教学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展示以下多则不同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
提出问题2:赵宋王朝的建立者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安定?
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深入理解。
最后进行,通过史料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学法指导,利用唯物史观的思维,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小结
第二篇
大厦将倾,变法革新
提出问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引导学生梳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第三篇
英雄梦碎,君臣偏安
梳理两宋更迭史实。
借助岳飞抗金史实,增强家国情怀!
合作探究:评价王安石变法。
(学法指导,历史人物评价方法。锻炼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时间轴的完成,落实两宋主要历史事件,并且逐渐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
第四篇
回望历史,镜鉴今天
最后,回望历史,镜鉴今天。进行家国情怀的升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