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28张ppt)+视频+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28张ppt)+视频+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9 08:29:10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重点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难点是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当代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点落实:能通过文字史料及图片史料,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3.核心素养渗透: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如“五四宪法的特点”“法治与法制一字之改的意义”等问题,思考“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什么”,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导入新课
播放10月15日环球网新闻,《中国青岛采样已近千万,给世界各国上了生动一课,外媒赞叹不已》,思考问题:中国能如此迅速控制疫情,依靠的是什么?
中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持,包括强大的先进的医疗卫生水平,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快速的生产建设能力,更需要强大的国家软实力发挥的惊人能量,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保障,法律保障以及民族的凝聚力。我们的人民能自觉地汇报行程,参加检验,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今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大主题——《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
【设计意图】联系当今时政热点,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环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法治及精神文明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环节,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第一组:梳理建国前后至改革开放前法制建设的主要成果,思考这一时期国家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二组:梳理改革开放至十八大法制建设的成果,思考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特点有哪些?原因何在?
第三组:梳理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成果,谈谈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民法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组:梳理新中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表现,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三、讲解分析环节
(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1、建国前后——法律初创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老师通过展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制定五四宪法的原因及五四宪法的特点。
2、遭到破坏:文革期间
列举“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刘少奇)
展示资料: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
得出认识: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民主法治观念淡薄。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渐成体系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字方针;
(2)1982年宪法及一批基本法律;
(3)十五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5)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探究活动】:
找不同:五四宪法和八二宪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
80年代,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原因是什么?
从“法制”到“法治,谈谈你对一字之改的认识。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守护我们一生一世的法典,请结合《民法典》的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培养用逻辑思维图解概念的能力以及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法;
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
2018年十三届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2020年,颁布《民法典》。
【探究活动】:
你知道《民法典》里有哪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请结合《民法典》的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小结】:根据时空坐标周,总结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果,谈谈你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活动设计】:
1、感受英雄模范的精神力量,模范英雄人物知多少?
2、你知道济南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做些什么?
3、说说你心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人物。
【设计意图】讲述英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拉近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程小结:
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公正不阿的包拯、海瑞,从无私奉献的雷锋,到逆行不惧的钟南山,从大家熟悉的老师同学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共同的精神力量。中国自古就不乏舍生取义,崇德向善的英雄模范,所以,在当今,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对新时期道德和法治建设的最好回应。正是在这种继承与发展中,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我们更是在疫情的挑战下爆发出世界瞩目的能量。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抗疫战役中的感动瞬间,感受每一个恪尽职守的中华儿女的可爱和可敬,让我们铭记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做更美好的自己,做更优秀的他人!(共28张PPT)
看视频思考:中国能如此迅速控制疫情,依靠的是什么?
思考:中国能如此迅速控制疫情,依靠的是什么?
医疗卫生水平
科研创新能力
生产建设能力
党的领导
国家制度、法律制度保障
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硬实力
软实力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10课
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理解当代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第一组:梳理建国前后至改革开放前法制建设的主要成果,思考这一时期国家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四组:梳理新中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表现,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第三组:梳理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成果,谈谈在生活中怎样利用《民法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组:梳理改革开放至十八大法制建设的成果,思考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特点有哪些?原因何在?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①确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立法制度、及司法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毛泽东带领的起草团队呕心沥血
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历时8个月零12天。3月23日到6月11日为宪法草案制定时期。在这中间,全国政协和各省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共8000人进行讨论,提出的修改意见达5900多条。
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
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从此成为常态;体现了新中国立法充分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特征。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这掷地有声的话在那动乱的年代显得苍白无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98页
教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字方针
2、八二宪法及一批基本法律
3、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5、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6、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八二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五四宪法
反映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请同学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颁布这些法律文件的主要原因。
经济立法能为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减少外国的疑虑,更好地吸引外资,融入世界;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
2、经济合同法(
1981年)
3、外资企业法(
1986年)
4、企业破产法(
1986年)
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
6、海商法(
1992年

7、公司法(1993年)
8、证券法(
1993年)
9、票据法(1995年)
10合伙企业法(1997年)
11、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
12、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2年)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138页
法制
法治
含义
产生与
发展
基本要求
法律制度
法律统治
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
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保障人权、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司法独立
与国家同时产生,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法;
颁布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
2018年十三届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2020年,颁布《民法典》。
“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问题”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守护我们一生一世的法典”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你知道《民法典》里有哪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请结合《民法典》的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了解《民法典》,
增强维权意识。
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1949
1954
1966
1976
1997
2001
2004
2010
2012
2020
1990
1980
《共同
纲领》
五四宪法
文革破坏
八二宪法
依法治国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十八大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民法典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
加强经济立法
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立法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请根据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谈谈你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认识。
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化,系统化;
越来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体现人民意志,关注民生问题;
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请根据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谈谈你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认识。
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关系:法治建设,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改革开放后:
(90年代)三大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21世纪以来)核心价值观
树立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王进喜
李四光
雷锋
时传祥
孟泰
焦裕禄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感受英雄模范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你知道济南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吗?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做些什么?
爱党爱国爱家乡,
行为规范讲道德。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牢记心中,时时践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评测练习
一、单选题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2、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时间
结构
1954年
序言
总纲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
序言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3、(2018·全国卷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4、(2015·重庆一中高一期中)
从1980年~
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
D.实行改革开放
5、(2020·江苏启东高一期末)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中断的关键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C.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
D.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
6、(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1954年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这说明该宪法
A.立足于过渡时期的历史实际
B.做到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统一
C.奠定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7、(2020·辽宁和平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月考)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8、(2017·四川泸州高一期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0、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是杰出代表。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善于改革
B.无私奉献
C.崇尚节俭
D.勇于创新
二、材料阅读
1.(2019·全国Ⅰ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ADCBA
AADAD
二、材料阅读
1.【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可以概括出刘源张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他倡导井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概括出他在推动制度建立方面的贡献:从材料中他主持项目研究并在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可概括出他的质址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他参与(纲要)起草定稿工作可概括出他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刘源张、李四光等人都出于爱国精神而为国做出贡献,显示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他们都是科学工作者,在领域内有杰出的贡献,可见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他们的贡献都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并产生重大影响,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