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导言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1919年的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给人们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迈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 它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二十一条”
2.巴黎和会
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从此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日本。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日本对中国历来就有野心,表现为: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915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为什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
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在“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英、法、美等协约国方面作战,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巴黎和会
问题三: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
B.“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
2、过程
3、结果
问题四: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问题五:五四运动的过程怎样?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6月3日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方式:
口号:
北京
上海
学生等
工、商、学
学生
工人
罢课示威
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
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
《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
五四时期的上海
问题六: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1)、释放了被逮捕的爱国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 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在民众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被罢免。
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多次向日本借款。
陆宗舆参与签订
“二十一条”等卖
国条约和向日本
借款的合同。
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多次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
问题七: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40
1919
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110年)
名称 任务 性质 领导阶级 主力 指导
思想 前途 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1949)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失败
成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社会主义社会
问题八:什么是五四精神?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本课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
五 四 爱 国 运动
背景
国际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阶段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以6月3日为界)
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
B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作业布置:
1.自我测评:1.2.
2.活动探究一、二
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有什么影响?
探究活动二:
5月3日晚,学生听到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群情激愤,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填膺,当场将中指咬破,扯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字。
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被北洋政府警察厅捕去三十多人。
6月3日,北京学生数百人上街讲演,被警察厅捕去近两百人。第二天,有更多的学生上街讲演,又有七百多人被捕。
6月5日,又有五千多学生上街游行。
阅读上面五四时期北京学生活动的部分大事表,请思考学生们为什么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反映了学生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