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如何把文言文上的有趣味些?如何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上的既有趣又有效?我选择从依据图画找人物找问题的方式做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以四弟子中比较特殊的曾皙为出发点和原点进行设计,借鉴了王君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设计方式:初级挑战——终极挑战——高级挑战,通过这种方式,我设计了三个难度依次递增的大问题,每个梯度的问题侧重解决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个梯度“问题一:曾皙没有遵守课堂纪律?”侧重品味虚词和动词,第二个梯度“问题二:曾皙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侧重通过正面描写了解人物思想,分析人物性格,第三个梯度“问题三:老师孔子最喜欢谁”侧重体会侧面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国理想。
2.分析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对比人物,深入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志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和侧面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志趣。
教学方法:
讲授、设疑、比较
课堂实录:
一、?导入
1.《论语》复习
师:《论语》是孔子写的?
生:不是。
生:是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的话编写成了一本书。
师补充,屏显: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看图找人。
师:大家看图找人,依据课文内容,将人物对号入座。(屏显图片)
生指出孔子。师补充资料。屏显。学生继续指出公西华。还有子路,冉有不能确定。
3.看图找问题。
师:发现这幅图有什么问题,跟课文有出入的地方有哪?
生:没有瑟。
生:曾皙没有站起来。
师:大家说的跟课本有出入的地方集中在这句话上: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学生齐读。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初级挑战——问题一:曾皙没有遵守课堂纪律?
预设:
师:曾皙没有遵守课堂纪律,他在课上干什么了?
生:弹瑟。
师:老师会允许你课堂上弹琴、唱歌吗?
师:曾皙没有遵守课堂纪律,你认同吗?
生:不认同。
师:为什么?
生:是闲坐。
师:闲坐是什么状态?
生:悠闲的,轻松的,随意的。
师:我们来看课堂的主宰者——老师,也就是孔子,有没有营造随意的,轻松的,闲适的,漫谈的课堂氛围。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提醒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师:第一段有一个语气词连续出现了两次,是哪个词?
生:尔。
师:“尔”是语气词吗?“尔”是什么意思?
生:你们。
师:“尔”不是语气词,是人称代词。
生:也。
师:对,齐读带“也”的两句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生齐读。教师出示“也”字用法。
屏显:
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4)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5)与"者"连用,判断句标志,表判断语气。
师:这两句话中的“也”字,不是哪种用法。
学生最终确定是第一种用法。
师:“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这句话怎么翻译?
学生: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这是课下注释的翻译方法)
师:孔子明明比弟子们年龄大很多,却说只大一点,是通过缩短年龄差距,来缩短和弟子们的心理距离。注意语气词也“也”,再翻译一下。
生: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啊。
师:有什么不同?
生:语气不同。
生:语气强烈?
师:是语气强烈了吗?
教师分别读两种翻译。
屏显: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啊。
师:有什么区别?
生:第二种语气亲切。
师:孔子语气越亲切,闲谈的氛围……
生:闲谈的氛围越轻松。
师:继续体会这句话“居则曰,不吾知也。”
生: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师:非常好,还原了当时孔子的语气。
师:再来体会一个语气词,“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屏显:
哉: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表感叹,相当于“啊”。
师:这里的“哉”是哪种用法?
生: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师:怎么翻译?
生: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师:“也”“哉”传达了现场的感情,孔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想让弟子们说出自己的志向,他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营造了随意漫谈的氛围。老师希望自己能够向孔子这样。由此来看,曾皙有没有遵守课堂纪律?
生:有。
师:甚至无课堂纪律可言。在一种闲谈的氛围里,他是可以弹琴的。但是曾皙如果只弹琴不听别人讲话也不对。曾皙有没有听他的同学讲话?
生:听了。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异乎三子者之撰。
师:原来,他一边他一遍弹奏瑟,一边仔细的听,认真的观察,连孔子笑了也都知道的。孔子最后问他,他才停止弹瑟,并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像我们同学有时候不会不敢说吗?
生:不是。
师: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曾皙为什么不变弹琴边说?
生:没有礼貌。
师:为什么不直接放下瑟就直接坐着说,或者不放下瑟站起来说,还要先“鼓瑟希”,再“铿尔”,再“舍瑟而作”?曾皙虽然被老师提问,又是最后一个被提问的,他着急吗?
生:不。
师:他慌乱吗?
生:不
师:他不——
生:不急不躁。
生:不慌不乱。
师:他一系列动作,从容淡定。(板书:从容淡定)
师小结,屏显:
小结:语气虚词运用巧,
传达现场感情妙。
语言简洁绘动作,
人物形象纸上跃。
(二)中极挑战——问题二:曾皙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师:曾皙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但他确实是课上弹琴了,他真是与众不同啊,除了弹琴,他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生:异乎三子者之撰。
师:他的政治理想和其他三人不同。
生:三子者出,曾皙后,他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师:他课下向老师追问。
1.异乎三子者之撰。
师:我们先看他的政治理想和其他三人的不同之处。谁主动回答问的?
生:子路。
师:其他人有主动回答问题的吗?
生:没有。
师:哪个词透露了他的性格?
生:率尔。
师:子路有着怎样的性格?
生:鲁莽。
师:我们看看子路的政治理想,齐读写子路政治理想的部分。
学生齐读,一直读到“夫子哂之”。
师:子路认为他可以把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有饥荒的国家,治理的可以抵御侵略,这要靠什么?
生:武力。
师:他要使人民人人都有——
生:勇气。
师:子路是一个好勇的人。(板书:好勇)也要让人民知道为人的道理,子路也重视以礼治国。再来看冉有的治国理想。
老师读孔子问“求,而何如?”学生齐读冉有的回答。
师:相对于子路治理的国家,冉有要治理的国家是大是小?
生:小。
师:至于礼乐教化,冉有认为自己不行,跟子路一比,冉有很——
生:谦虚。
生:小心。
师:冉有跟子路比起来,要谦虚谨慎。(板书:谦虚谨慎)再来看公西华的治国理想。
学生齐读。
师:公西华不敢说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还说在礼乐教化方面,他愿意做一个小相。相比冉有,公西华更加——
生:谦虚。
师:公西华很会说话,说话玩转巧妙,他不仅谦虚,还善于辞令。(板书:善于辞令)这是曾皙的同学们的政治理想和志向以及表现的他们的性格。那曾皙呢?
老师读孔子问“赤,而何如?”学生齐读公西华的回答。
师:曾皙有没有谈治理多大的国家?如何治理国家?
生:没有。
师:曾皙没谈治国方法,只说了一幅生活的画面,这样三五成群的老少,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给人感觉他们的生活——
生:大同社会。
生:安定和谐。
生:和平自由。
师:这样的生活是平和安定的,是带有诗意的生活,是曾皙的愿望,确实“异乎三子者之撰”。
2.课后追问。
师:曾皙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他课下向老师提问。他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生:善于提问的。
生:爱学习的。
师:除了曾皙,还有其他弟子向孔子提问吗?
生:没有。
师:以上我们分析的这些语句都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屏显:
小结:正面描写直接展现人物形象。
(三)高级挑战——问题三:老师孔子最喜欢谁?
师:根据这几个弟子的表现和孔子的反应,你认为孔子最喜欢谁?
生:曾皙。
师:为什么?
生:孔子说“吾与点也”。
师:孔子赞同曾皙的志向,我们看一下,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屏显:
孔子的治国理想:孔子政治理想是仁政,以道德理性统一思想,以礼乐体制规范行为,达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师:孔子的安定和谐的政治理想用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描述出来。
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师:这是曾皙的愿望啊,怪不得孔子赞同曾皙,原来孔子的理想被曾皙描绘了出来。同学们,老师仅仅喜欢跟自己观点一样的学生吗?你猜猜老师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生:(笑)主动回答问题的。
师:非常对!孔子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子路吗?
生:不喜欢。孔子说子路“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师:让,什么意思。
生:谦让。
3.孔子如何评价冉有、公西华的呢?
师:孔子认为子路这个人不谦让,也就是觉得子路有些自负。(板书:自负)那孔子如何评价冉有、公西华的呢?孔子不喜欢他们两个人吗?
生:孔子喜欢公西华。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他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肯定了他的能力。
师:孔子肯定了公西华的政治才能,认为他能做大事情。那孔子对冉有呢?
生齐读孔子对冉有的评价。
师:孔子是不是也肯定了冉有的政治才能?孔子认同冉有、公西华的治国理想,对他们的谦虚是满意的,并且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政治才能。
屏显:
小结:侧面描写间接烘托人物形象。
三、课外延伸
师:孔子不喜欢子路吗,其实不是,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和孔子最亲近。推荐大家看电影《孔子》。
到这里,这篇文章我们就学问了,现在再来看这一幅图,上课初我们还有人物不能确定,现在我们能确定哪个人物了。
生:子路。
师:根据子路好勇自负的性格,从面相上看,应该是这个长满胡须的。
至此,图中人物都已明确。
屏显:
总结:在文章结构上:有问志,有言志,有评志,思路清晰。
在语言用词上:
语气虚词运用巧,
传达现场感情妙。
语言简洁绘动作,
人物形象纸上跃。
在写作方法上:正面描写直接展现人物思想。
侧面描写间接烘托人物形象。
师: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过程中,孔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注重启发鼓励弟子,老师要学习孔子的这些特点,希望自己能像孔子这样对待学生。孔子的这几个弟子都很优秀,老师也希望你们能拥有他们的这些优点:
屏显:
寄语:
希望你有子路的积极,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