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 孔乙己 讲练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5 孔乙己 讲练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8 22: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人教版
5 孔乙己
1.右图是毛泽东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鲁迅先生《自嘲》中的诗句。请赏读这幅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_____________
行书(行草)
tǎng
sǔn
huí
hūn

xíng
jiàn

zhàn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
B.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性格特征所致。
C.因为孔乙己只能挣扎在社会底层,所以他打心眼里不认同短衣帮,不肯与他们为伍。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
B
5.读语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描写不仅写出了他深陷贫困,而且揭示了其整个已被戕害的灵魂。但他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其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B
A.文段的第一句话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关联词语为“不仅……而且”。
B.“被戕害的灵魂”是偏正短语,“心智不悟”是主谓短语,“扼杀心智”是补充短语。
C.画线句子的主干是“遭到压迫”。
D.“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这句话中的“这”指代的是前面的“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
6.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外貌描写。写出了孔乙己尚有劳动能力但又不肯劳动、懒得出奇的特点,以及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的现状。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语言、神态描写。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A
(一)
阅读《孔乙己》,完成8~10题。
8.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9.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
“排”字有摆的意思,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的“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绽”有裂开的意思,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情态。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
“大约”与“的确”在这里并不矛盾。“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10.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示例:就孔乙己而言,这种嘲笑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穷困潦倒却又好吃懒做,只能被别人嘲笑;就酒客而言,他们完全把孔乙己的痛苦作为自己的下酒菜,这种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笑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冷漠、世态炎凉。
(二)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①吃完早餐,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
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楼,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找钥匙。可又?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敲了敲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
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伸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
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笑呵呵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婶子,您总算回来了!”老太太迅速抽回路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婶子,我是住楼上的。”“关我屁事!”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⑥“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没我的事了。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你说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我干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要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地上,两手死死地拖住老张的腿。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⑦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控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回来看见你在门?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后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
⑧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⑨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⑩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
?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放心地离开。
?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他又憨憨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04期,有删改)
11.请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并结合全文说说“住203房的男人”在小说中的作用。
赏析句子:示例一:“瞥”,快速地看,表现男人对老张的怀疑;“钻”,可见门缝开得很小,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老张)划清界限的心理。__示例二: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愤。__示例三:“怪异地”表现了男入内心的怀疑;“风一样”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这个句子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愤。(意思相近即可)__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对他的两处描写前后呼应,使老张从被误解到误会解除这个情节的推进与逆转显得合情合理;②衬托主要人物。男人由之前的怀疑到后面的解释,都曲折而有力地证明了老张是好人,是清白的。
12.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是读者能看到的,还有更多是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读者却能读懂的。试探究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理论。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文中再举一例做简要分析。
示例:警察过来看看棚顶……警察从203房出来,提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分析:读者可以从中想象出省略的内容:警察查看监控、查明真相的情节;警察同203房男人的对话;警察对老张由怀疑到解除误会的心理变化过程。
示例一:结尾“他又憨憨地笑了……”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笑”,让读者感受到老张看到下一代传承了乐于助人的美德后的欣慰,也暗示了邻里关系由过去的互不信任,到现在的友好互助。__示例二:开头“又忘记拔钥匙了”,“又”暗示了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引出后文与此有关的故事情节;设置了悬念:“又忘记拔钥匙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__示例三:文中第③段“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读者会猜想:老张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把钥匙放门垫下吗?还是找到一个不起眼但又能让老太太发现得了的地方?__示例四:文中两次写到小女孩守在201门口,但并没有写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小女孩的行为是她自己想到要这么做的,还是受到老张的启发和影响?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插叙手法,意在使过去和现在的邻里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说通过讲述老张被邻里误当小偷,最终误会解除一事,表现了老张的淳朴善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尚。
C.第④段和第①段都写到老张“仰起头”,表现了老张由强忍委屈到完全释然的心理变化。
D.小说以“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为线索展开叙述,既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情节集中紧凑。
A
14.下面两幅图是我们熟悉的名著中的插图,仔细观察两幅图,完成任务。
(1)请从A、B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将画面的内容描写出来,至少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60字)
示例一:A 几个小孩子举着手向孔乙己讨要茴香豆吃,一袭长衫的孔乙己惊慌失色,忙把碟子端起,向那几个孩子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示例二:B 武松一翻身骑在老虎身上,左手抓住老虎前额,右手握拳高高举起,使出全身力气打下去。不可一世的老虎被武松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2)请任选画面中的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
示例一:孔乙己:善良热心又迂腐可笑。
示例二:武松: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疾恶如仇。
15.班级举行了“鲁迅作品复习”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1)请你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社戏》 《藤野先生》 《孔乙己》 《故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示例一: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示例二:一幅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示例三: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 示例四: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活动二:薪火相传】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
(2)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
要求:结合上面列举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100字左右)
示例一: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追问,《故乡》中对“新的生活”的思考,对我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__示例二: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如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描写,让我看到动词传神的力量;又如他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一词所达到的讽刺效果,显示了独特的文字魅力。
16.本文成功地运用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如“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的肖像描写,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请你也运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写一位你熟悉的人。100字左右。
【连线课文】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写法分析】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在运用肖像描写时要注意所写人物外貌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
示例: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厚厚的整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一副大黑框眼镜已经占去了半边脸,眼镜后面有一双正在眨着的豆豆眼。你可别小瞧这一双豆豆眼,一想到鬼主意,那双小小的、灵活的豆豆眼立刻变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当然,月牙下面还有一张正在“奸笑”的嘴。这双豆豆眼转两圈,以及送上嘴边的“奸笑”,大家便知道她的鬼主意要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