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教版
15* 无言之美
1.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chuànɡ
pín
xù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瞬息万变 心旷神怡 唯妙唯肖 缥缈无踪
B.珠两悉称 轻描淡写 马鸣风萧 沉默渊穆
C.包罗尽致 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 含蓄不露
D.闲情逸至 目不忍睹 丝毫不爽 传情达意
C
B
5.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①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②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
A.“缥缈无踪”“尽善尽美”“文学作品”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句子的主干是“文学是美术”。
C.画线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画线句①是表并列关系的复句。
C
6.下列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D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阐发对艺术创作中“无言之美”的一些认识,核心概念是“无言之美”,还涉及“言”“意”“流露”“含蓄”等关键概念。
B.文章围绕“无言”所造成的美感,分析了文学、音乐、雕刻、图画等的一些艺术作品。
C.文章分析了言和意的关系,认为言是用以表达情感意旨的工具,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用言来传达的。
D.本文是篇美学论文,遵循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论述思路。
B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
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8.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9.第①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10.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示例: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异色彩。
11.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一: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__示例二: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甲乙均可,能结合“距离产生美”做正确解读即可。)
12.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D
13.下面是彤彤在“探究汉字之美”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 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示例:①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②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③汉字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天生成是美术的,具有美感;④用物体的形状代表这个字,体现了汉字的表意功能,说明汉字是表意文字。
(2)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①符合“走近汉字”主题;②不少于60字。
示例:汉字,记录了我们民族的兴衰;汉字,为我们的文化锦上添花。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近汉字,欣赏汉字的形体美,体味汉字的意蕴,传承汉字的风骨!
14.本文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所举的事例非常充分、详细。如为了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他不仅列举了《论语》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还用陶渊明、钱起、陈子昂、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加以佐证,不但有写情,而且有写景,这些例子有详有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请以“勤能补拙”为话题,运用举例论证写一段话。注意举例要详略清晰,具有说服力。(不少于120字)
【连线课文】
①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②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
【写法分析】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能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运用举例论证,首先注意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其次所举事例要新颖而丰富,在列举事例时还要叙述清晰,突出重点,与论点紧密结合。
示例: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的眼睛灰暗呆滞,不是学戏的料。梅兰芳没有灰心,他展开了辛苦训练。喂鸽子时,他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养金鱼时,他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