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8 23: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人教版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书法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历经演变产生了不同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______
隶书
C
D
B
A.文段几处加点词语“它”是代词,代指“想象”。
B.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C.“魅力四射”“高山流水”“艺术之树”的短语类型一致。
D.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表条件关系的复句。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通过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这一基本问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驱遣想象,才能接受文艺作品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D.作者引用王维的一句诗,通过这个例子,论证了“阅读文艺作品要看到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D
6.阅读下面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的情感常常寄寓在想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想象,把握其意境与情感。
如何欣赏音乐?
艾伦·科普兰
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听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是在三种不同的层次上来听音乐的:感官层次,表达层次,纯音乐层次。我把这个过程机械地拆分开来,这唯一的好处是便于分析。
听音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觉得好听,这是感官层次。音乐有一种强大而原始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人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此刻你正读着这篇文章,如果有人在钢琴上轻轻弹奏一曲,房间里的氛围会顿时不一样。在这个层次听音乐,就只是听而已,不用任何思考,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着其他事情,对于音乐完全可以心不在焉。不少自认为合格的音乐爱好者沉溺于这个层次。然而,音乐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它诉诸感官的愉悦程度。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听音乐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表达层次。不过,这可是个难题:要用语言来解释某一音乐作品表达的含义,准确无误,还要让每个人都满意,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这有多困难。但是,我们谁都不能否认音乐具有“表达”的力量,每个音符背后都有某种意义,作品总有想要言说的内容。这就是下面简单的问答:
“音乐有意义吗?”
“当然有。”
“你能用语言把这个意义说清楚吗?”
“不能。”
人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会满意,他们总希望音乐有一个具体的意义:如果音乐能让听者的联想越熟悉、越明确,比如,一列火车、一场暴风雨、一个曼妙的舞姿……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音乐就越富有表现力。一位胆怯的女士曾向我坦陈,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缺陷,原因在于她听音乐的时候没法联想起某种明确的事物。这当然是把重点搞错了。
要我说,一首乐曲无法变成简单而明确的解释或联想,它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会引发不同的感受:或安详宁静或朝气蓬勃;或懊悔不迭或心满意足;或暴怒或喜悦……它可以用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来表达人类最微妙的情绪和感受,甚至传递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说的意义。假定你很幸运,能用很多词汇来确切地描述你“听懂”的某一音乐,而且你很得意于自己的描述。但这并不能保证别人会满意,别人也不需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会不同。就连经典作品,每次重新听的时候,你的感受很可能也会不同。
我的意思是说,音乐的确可以表达某种意义,但欣赏音乐不是喋喋不休的解释。听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触动,能体验音乐本身的魅力,这是最重要的。
听音乐,能够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方式来欣赏音乐。这就到了第三个层次,纯音乐的层次。的确,除了令人愉快的乐音和所能表达的意义之外,音乐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方式中。一般来说,普通听众不太能达到这个层次,当然,专业音乐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区别也在于此。但他们的误区在于,经常全神贯注地陷入琶音①和断奏②,以至于忽略了乐曲更为深刻的层面。我觉得,提高对乐曲的理解比克服纯音乐层次的坏习惯更为重要。不过,如果人们能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能跟上作曲家的思想脉络,能听出旋律、节奏等要素,就会在纯音乐的层次上慢慢听出门道,这对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最后,我再重申一遍,为了便于分析,才把欣赏音乐分成三个层次。实际上,人们不会只在某个单一层面上听音乐,而是各个层面相互联接、相互融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想的听众在同一时刻既能进入音乐也能超脱音乐,既能欣赏音乐也能品评音乐。只有当你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去听,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学会欣赏音乐。
可是,读再多这样的文字也无法代替音乐本身带给你的体验。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多听,要广泛涉猎,对经典作品反复听,听莫扎特,听巴赫,听贝多芬,听斯特拉文斯基③等等。我想,不仅音乐,每一种艺术的欣赏都应如此吧。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琶音:一种专门的音乐技巧。②断奏: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之一。③莫扎特、巴赫、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都是著名的音乐家。
7.下列对标题的回答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听音乐不能只沉溺在音乐带来感官愉悦这个层次。
B.听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要能产生明确而熟悉的联想。
C.听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触动是最重要的。
D.懂得一些音乐的专业知识对深入理解音乐有好处。
B
8.文章末段谈到“每一种艺术的欣赏都应如此”。请根据此段内容,就“如何欣赏艺术”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
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而不是……。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就要……
示例: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广泛接触艺术作品,而不是只读理论文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就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9.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与音乐有关的句子。请比较本文与该句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
本文论述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意在引导读者学会欣赏音乐;《社戏》节选的句子描绘了“我”听横笛时的内心感受,意在表现月夜行船的美好心境。
10.大同力行中学九年级(3)班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的语文实践活动。
(1)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
示例: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在雨幕里,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3)王宁要向大家介绍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下面是他的发言稿,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
【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改为“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_____”改为“_____”。
展开
展示
能否

11.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自选话题,运用对比论证,写一段话。(120字左右)
【连线课文】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写法分析】
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放在同一环境中加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上述文段中作者以到过北方和没有到过北方的人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想象鉴赏作对比,使诗歌所描绘的图画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
同学们在运用对比论证是应注意:一、要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三、材料的对比点要鲜明突出。
示例: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才如此的顽强,因为“杂”,它才得以历经风霜、磨难,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只喝调配好的营养液,因为“纯”,所以脆弱,因为“纯”,所以极易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