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
1.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_________
行书
B
拜见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独自享用
遍及、普遍
虚夸,夸大
实情
使信服
赐福,保佑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驱车追赶
充满。这里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倒下
军队
老师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指诉讼事件
监狱
类
归属;类别
5.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古汉语句式。
(1)夫战,勇气也。(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何以战?( )
判断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原因,缘故
所以
听从
跟随
代词,他的,这里曹刿的
代词,他们的,指齐军的
凭、靠
按照
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结构助词,的
语气助词,呢
兼词,“于此”,在那里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了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了,军旗也倒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A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1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最终大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战前的对话说明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的、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12.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我赞成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鲁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
(二)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⑤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⑥,不禽⑦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⑨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⑩,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④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⑤门官:国军的卫士。⑥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⑦禽:同“擒”。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⑩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4.查阅《古汉语词典》,“既”有以下几个义项。“楚人未既济”中“既”的意思是( )
A.尽,完了 B.已经
C.尽,全部 D.既然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在《曹刿论战》,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子鱼论战》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泓水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8.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述】 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利。
(2)【故事链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以强凌弱,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献计于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最终大败齐军。
(3)【对联续写】 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艺多才有担当
曹刿请命无愧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