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8 23: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人教版
12 词四首
1.诗词和书法结合往往能创作出异彩纷呈的作品,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把画线句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________
草书
sài

zhàng
zhuó
yān


bìn


huī
zhì


pī lì


jīn
zhé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C
D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域、季节。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与中原的不同。
B.“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统领全词,气概豪迈。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这两句也是词人现在的生活——军营之中。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化用典故,词人发出了莽莽红尘难觅知音的叹息,无限悲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C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燕然”化用典故。词人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述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写出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用语豪放,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D.“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词人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拭”字写出了菊花的干净,明丽。
D
7.读古诗词,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3)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秋思》中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嶂里,长安落日孤城闭
会挽雕弓如满月
五十弦翻塞外声
英雄末路当磨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诗句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表达了热切希望恢复河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8)《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一)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8~9题。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B
9.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二)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0~11题。
10.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①“牵黄”“擎苍”的行为;②“锦帽貂裘”的装束;③“千骑”狂奔的场面;④自比孙权的语气。
1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运用“射天狼”典故,抒发了词人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三)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2~13题。
12.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13.赏析“醉里挑灯看剑”这一词句。
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
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四)
阅读《满江红》,完成14~15题。
1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1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五)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6~17题。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17.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8.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1)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蟀不计家,
数行新柳自啼,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_____ 乙:_____
C
B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栏目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佫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子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3)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咏诗词弘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