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短文两篇 讲练课件—山西省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8 23: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人教版
13 短文两篇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右边这副对联,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上、下联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字体:_______
上联:
下联:
隶书
B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矫情   逻辑   孜孜不倦   修剪移接
B.伦理 周密 欣然忘食 狂妄自大
C.提倡 睾肾 因小失大 文彩藻饰
D.盲目 聪颖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C
B
5.在学校组织的“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主题活动中,小文同学写了一段读书心得,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①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繁心·春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小王子》让我明白了爱就是责任,《我与地坛》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②为了避免以后自己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读书计划。
(1)修改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和文学作品”删去。
把“避免”或者“不”删去。
C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D
阅读《不求甚解》,完成8~10题。
8.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也不尽然”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_加点词语直接点明了作者对一般人的观点的看法,用词很有分寸。
(2)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中有三处阐发说明:第5段“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6段“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第7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有几个核心: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3)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这样”指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9.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增加了文采。
10.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论据不超过50字)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二)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和《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人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缓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有删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1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四个方面(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指出读书的益处。
1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作者把“书”比作“冬日里温暖的炉火”,把“忧愁、愤怒、牢骚”比作“衣服上的湿气”,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生动、更形象。
14.“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作者列举了三位古人的事例对其进行论证。请再列举两个现代名人(不限中外)读书的事例做论据。(不超过50字)
示例:张海迪高位截瘫而作《绝顶》等长篇小说,患有卢伽雷氏症的霍金作科普著作《时间简史》。
15.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示例一:培根的随笔 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 高尔基的小说 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示例二:鲁迅的诗集 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
示例三:陆游的诗词 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
16.4月23曰“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1)你所在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
示例:爸爸(妈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兴趣以及对书籍的喜爱,始终离不开你们的引导与帮助,爸爸(妈妈),请您把刷微信的时间留给我,和我一起读书吧。
(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写两句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作为自己读书的座右铭。
【材料一】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
——曹文轩
【材料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__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_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__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7.在《谈读书》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如作者用“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天赋的作用,这样写使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请以“逆境成才”为话题,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片段。注意设喻要恰当,说理要充分。(100字左右)
【连线课文】
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②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写法分析】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它能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从而增添文采,彰显智慧与灵气,增强文章的说服性。
示例: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所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重要的一手(2017·山西)
一位大作家的弟弟,想学习哥哥写作的窍门。哥哥让他一同出海钓鱼。
钓了好多天的鱼,弟弟烦了,问哥哥:“你不是要教我写小说吗?可你一点都没有教。”
“那现在开始教吧。我问你,你钓鱼的时候,什么时候最激动?”
“钓到大鱼时。”
哥哥摇头说:“我的意思是,你钓到大鱼的整个过程中,哪一会儿最让你激动?”
弟弟仔细回忆着。
哥哥启发他:“你想想,是鱼猛地一咬钩子的时候,是往上拽的时候,还是把它装到网里,它乱跳乱蹦的时候?”
弟弟想着,说:“当它咬到钩子,鱼线猛地绷紧。就在绷紧的那条线上,一溜水珠往下掉的时候,我最激动。”
哥哥微笑着说:“你懂得怎样写作了。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
弟弟后来回忆说:“哥哥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手。”
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写作”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留心,多观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小雯说:“在我看来,平时多读书,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小欢说:“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把心里想的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小玥说:“我觉得写文章要有细节,如果写钓鱼,就把那‘一溜水珠’写细了,这样的文章肯定精彩。”
小灵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选择观点谈看法以及表达的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选择出自己的观点。题干以给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选择出你认可的观点,运用适当的论证的方法(如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来论证你的观点。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论据要充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可小玥的观点。好的文章要有细节才精彩。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外在穿着的细节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写出了孔乙己穷、懒,以及他死爱面子的特征。让人读来如见其人。因此,好的细节描写能给文章增添光彩。
示例二:我认可小灵的观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说得上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写《红楼梦》如此,唐代诗人贾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多念多改,才能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