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8 22: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1978年到1985年,中国的改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农村改革,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城市改革。七年来,中国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影响,比七年前看得更为清楚。” ——《时代周刊》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国际社会的评价
邓小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与建国之父毛泽东并列的“中兴始祖”肯定将名垂青史。 ——《共同社》
邓小平把中国带出了落后与孤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
       ——《德新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知识点及要求
了解
理解
应用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巩固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农村改革的目的、内容、意义?城市改革时间、重点?
3、对外开放的时间、经济特区的目的、对外开放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年底
1980年
1982年
1985年
1987年
1992年
1997年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南方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邓小平南方讲话
世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思想路线
组织路线
政治路线
想一想:
遵义会议
思想
组织
转折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拓展提升:

改革开放
(对内)
(对外)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特区
内地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农村)
(城市)
格局
想一想: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你认为党在调整中遵循了什么样的原则?
2、实事求是,符合本国国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拓展提升:归纳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现代著名改革:
世界近现代著名改革:
改革的启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的改革开放;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改革应符合本国国情等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解答:
作用——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有利于学习先进的技术,
管理经验,引进外资,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殊之处——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或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指导思想
南方讲话
解放思想,深远影响
想一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
拓展提升:20世纪影响中华民族的三位伟人?
伟大人物
评价
正确道路
思想成果
重大事件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新中国的缔造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民主共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1991年底,苏联解体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
国家统一
外交原则
民族政策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考真题演练
1、(201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2015年)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D.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A
D
(2016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1、材料一 仙湖植物园里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的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材料二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举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作出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此次会议之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的根本前提是什么?(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因: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引进国外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经济。前提: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