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1971)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一篇 日日思亲不见亲
(教数——弱冠)
时代背景: 战火纷飞的年代
台湾与大陆隔绝
①
②
教数之年—难忘1937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看到的是轰炸机。几次逃亡,数次离乡,这便是我如"蒲公英的岁月"。
1928年,余光中出生在南京,因母亲为江苏人,故常以江南人自称。
1938年,因为抗日战争,余光中的妈妈把他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亡到常州、重
庆。
1950年,余光中辗转来到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舟子的悲歌(1952)
余光中
昨夜,
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
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在那淡淡的月光下,
我梦见脸色更淡的老母,
我发狂地跑上去,
一颗童心在腔里欢舞,
啊,
何处是老母,何处是老母,
荒烟衰草丛里,
有坟茔无数……
日日思亲不见亲
1949 年,国民党内战失利,退踞台湾, 5月19日颁布台湾省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至此台湾再次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台湾问题的
由来
材料分析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材料四: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江泽民
思考:在不同时期,我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有什么变化?
探究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以后
武装解放台湾
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邓小平
江泽民
八项主张
毛泽东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前提?
第二篇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天命——花甲之年)
时代背景: 《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政策提出
台湾“三不政策”
台湾调整政策
①
②
③
提出“三通”的呼吁
通航、通邮、通商
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拟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来取代原有“解放台湾”的口号,积极对台湾展开“和平统一”的攻势。对此蒋经国“总统”曾在声明中提及:“中华民国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与中共政权交涉,并且绝对不放弃光复大陆解救同胞的神圣任务,这个立场绝不会变更。”而在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中,前述蒋经国的谈话更进一步成为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的内涵。
乡
愁
知天命之年—归心似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87年,蒋经国授权“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代表台湾当局与大陆的中国红十字会接触,作为两岸沟通的窗口。最终台湾政府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至此,“三不”政策事实上已经被放弃。
“三不”政策的调整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
‘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
意义: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第三篇 家书十五行
只道早还乡
(古稀——耄耋之年)
时代背景: 海协会、海基会成立
汪辜会谈、九二共识
胡锦涛会见连战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①
②
③
汪辜会谈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会长汪道涵
1990年,台湾“海基会 ”董事长,辜振甫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
1992年,余光中首次应邀回大陆。“40多年过去,故乡变了。文化的乡愁是永远解不了。”
古稀之年—回归故里
台独分子 李登辉(右)
陈水扁(左)
1990年9月李登辉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1994年4月,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鼓吹“两国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行的刊物《外交政策》在台北访问吕秀莲。有关两岸关系,吕秀莲表示,文化及人种上,两岸是亲戚;地理上,两岸是邻居,“而不是一国、一家”。她并强调,两岸的现状是“台湾已经独立了”。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祖国,使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台湾的历史
三国时期
隋唐时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元朝时
清朝初年(1662年)
清康熙年间
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末(1895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台湾回归祖国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活动:回眸历史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005年3月14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胡锦涛等领导人在主席台上按表决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身份非同寻常:两岸领导人会面
互称“先生”
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
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这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两党
两岸领导人
台湾蓝鹊
妈祖老酒
台湾蓝鹊是台湾特有的一个品种,这种鸟最大的特点就是顾家,所以它的寓意是两岸都是一家人,两岸一家亲,我们之间的见面是家人之间的见面。
“马祖老酒”是台湾的特产酒,中国人在亲人团聚的时候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把家里最好的酒拿出来共饮。古语说“浊酒一杯家万里”,马英九用送酒的方式表达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用意。
第四篇 日日思归盼统一
背景: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②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努力
①
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人员交往
经贸往来
来自台湾的品牌
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空运直航
邮政合作
海运直航
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
日益密切的交往
耄耋之年—盼归途
2012年4月,北大举行“诗与海峡:余光中、朱炳仁诗会系列活动”
诗会活动从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乡愁》和朱炳仁先生的诗作《云彩》入手,通过两岸诗歌创作的交流和碰撞,促进两岸文化与情感的融合与交流。
“一抹天边的云彩,化解了两岸的乡愁。”当《乡愁》遇见了《云彩》,来自台湾的余光中先生与来自大陆的朱炳仁先生成为了知己。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回望他的一生,平淡中闪耀着深沉的光
转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逝世: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乡愁是什么?在那些两岸阻绝、不同音讯的日子里,乡愁不仅是船票,是邮票,是坟墓,还是海峡。一言以蔽之,是绿叶对根的思念,也是困住思念的牢锁。
余翁仙去,我拿什么解乡愁!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1、党和政府应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提高综合国力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互相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
(3)积极推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4)与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2、面对台湾问题,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应对?
①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拓展延伸
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政策
改革开放前
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后
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八项主张
两岸关系
1987年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
“九二共识”
2005年
连战访问大陆
2015年
习近平、马英九会面
关系日益密切
课堂总结
当堂训练
1、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
A. 台湾 B. 西藏
C. 香港 D. 澳门
A
2、2016年8月2日,台湾某网络报刊发文章说,蔡英文自始否定“九二共识”,反而要求大陆要尊重她所代表的台湾新民意。回顾历史,“九二共识”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 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C. 汪辜会谈
D.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
3、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战争解决 B. “三不”政策
C. 民族区域自治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4、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这表达了两岸领导人( )
A. 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意愿
B. 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 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意愿
D. 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C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地区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③①②
C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历史上,台湾地区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是什么?这一“设想”在哪些地区得到成功实践?
表达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和对海峡两岸能早日实现统一的期盼。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
荷兰、日本
共同心愿:
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