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训练提升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训练提升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9 08:38: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 大自然的语言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点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积累并能辨析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课文的写作技巧。
3.筛选文章中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4.学习并积累一些物候学知识,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以练助学
基础达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功能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按照说明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②空间顺序。按照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建筑物、实体、工艺品等。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从总到分等。
这篇事理说明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基 础 巩 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冰雪融化,草木ménɡ fā( 萌发 ),各种花cì dì( 次第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rán( 翩然 )归来。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yù( 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 sù( 簌簌 )地落下来。

  
  
  
  
  

(3)到处呈现一片shuāi cǎo lián tiān( 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fēnɡ xuě zài tú( 风雪载途 )的寒冬。
(4)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nónɡ yàn( 农谚 )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5)我国大陆性气候xiǎn zhù( 显著 ),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 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
    
    
  
  
  
B 

3.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得多。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是必要的。
A.灵验 观察   B.灵活 预测
C.灵敏 观测 D.灵便 测查
C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句末加上“的科学”)
B.看到绿草遍地、杏花开了、候鸟归来,使我不禁感叹春天改变世界万物的巨大力量。(在“看到”前加上“当我”)
C.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只要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把“只要”改为“但是”)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从这两句诗中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把“从”删去)
B 

5.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
(2)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
           
           
课 内 阅 读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标题中的“语言”一词指丰富的物候现象。这个标题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作出的反应。

拓展提升
能力达标

C.课文前三段运用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自然现象就是物候。
D.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它们之间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  C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本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高下差异会影响到物候变化。山寺一般都建在山上,与平地温度不一样,植物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一定”在句中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了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一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左右”表示估计、推测,说明花期延迟时间不能确定是十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4.说明文语言除了准确性外,还具有生动性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一例,试作简析。
第2段中“杏花开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两句,语言较为生动,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两句讲的是人们常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对现象的表述之中。

5.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①举例子:第5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②作比较:第8段“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春天便来得迟了”,说明了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③列数字:第7段“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只比北京早十天”,说明了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④引用:第10段“根据英国南部……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拓 展 阅 读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0℃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①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或“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②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③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3)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D 
综 合 运 用
7.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走近大自然”的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活动主题。
示例:赏自然美景,悟自然之理
(2)在“感悟大自然”活动环节中,你有幸担任了主持人,请为本环节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浩瀚无边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就让我们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吧!

(3)在“了解大自然”环节中,你发现大自然正在受到严重破坏,如果让你就环境保护问题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你会写些什么?(至少写两条)
示例:①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珍惜生命!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及一次性塑料袋。②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为鸟类构建一个和谐安宁的生存空间。

8.(湖北荆门中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人们也由此制订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
(1)________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
(2)________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3)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注]。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惊蛰 
清明 
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