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人教版
阅读新课堂 提炼议论文中的观点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意思对即可)
2.从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提示:“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是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答题)(共14张PPT)
人教版
写作 修改润色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修改方法:
1.从“言”入手,根据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字、词、句、段四个层面来修改润色文章。
(1)字,指文章没有错别字。(2)词,指词语的运用是否已准确表达了意思,是否合乎具体环境,感彩是褒义还是贬义,词语搭配是否恰当。(3)句子修改要注意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特别要注意句子的简洁、流畅。(4)段落修改,要着重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①段落的顺序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出清晰脉络;适当调整段落安排,改变叙述顺序,效果是否会有不同。②段落的详略安排是否得当,能否突出中心。③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若有突兀之处,可以增删哪些内容。
2.“言”与意结合。从语言着手,要做到字斟句酌;从细节入手,构思、选材是否突出了中心,文体是否明确,从情感入手,哪些人或事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
3.养成修改习惯。
【写作文题】
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写作例文】
一个有趣的夜晚(原稿)
去年秋天,带着满腔的期待,我们来到了鲁汇基地,进行农家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晚的田园集体舞了!
太阳一点一点地落下山去,直到最后一缕夕阳的消失,我们兴奋得(地)跳了起来:“天黑了!天黑了!”我们兴奋的(地)叫着,未等广播通知,五个班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地)等待在了操场上,“噗”随着篝火点起,大家都尖叫着,音乐声响起,大家都跳起了白天老师所交(教)的舞蹈。你除草,我也除草,你挑担,我也挑担。大家在享受田园舞乐趣的同时,也消除了平时繁忙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此景此物此地此时,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队伍里不知谁说了一句,让大家哄堂大笑,有了一位同学的开头,后面就更不得了了?(!)田园篝火舞会又成了田园篝火诗会,平时上课无精打采的我们,也诗兴大发,像“今夜篝火连绵,兴致怎也不消,试问老师,说我们人来疯,知否?知否?此乃学生之乐!”也堪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10:10分与正常的熄灯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在基地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停止了疯闹,悻悻回到了寝室,但兴致依然不消……
如今我已坐在了初三的课堂中,压力与繁重的作业,使我们再次向往当时的快乐与轻松,课间,我们不在(再)喧闹,不再歌舞,多得(的)是写字的“刷刷”声,考卷的翻页声;但那次的田园舞会,时时牢记在心,这将成为我初中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一个有趣的夜晚(修改稿)
光阴荏苒,转眼我们已坐在初三的课堂上。被繁重的学业压得透不过气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初二时的趣事。
那天,我们都盼着夜晚早点到来,因为天一黑,就可以举行十四岁集体生日晚会了!眼看天渐渐变灰,又慢慢变成深灰,再变成墨黑一片,迫不及待地我们在集合哨吹响前,早早地来到了营地操场。
操场中央的大铁盘上,放着干枯的稻草。很快,主持仪式的老师便高举火把,伸入大铁盘中。只听见“噗”的一声,篝火熊熊燃起,昏暗、清冷的郊外,霎时变得明亮、温暖。年级里20名同学整齐地站在主席台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响亮的誓言回荡在空旷的操场上。在几百名师生的见证下,他们成了新一批光荣的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庄严、神圣,站在台下的我,不禁热血沸腾,希望以后也能加入共青团!
接下来的集体舞更是有趣。音乐声响起,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围成大圆,手搭前面同学的肩膀,跳起由《兔子舞》改编而成的《田园集体舞》。我们从没跳过这样的舞蹈,女生兴奋地边跳边叫,模仿起农民伯伯们锄草、挑担、采茶等动作。平时豪迈的男同学,却在这时因为害羞显得扭扭捏捏,完全没有在体育课上的风光,他们身体僵硬,舞姿滑稽,犹如一头头笨熊醉酒后跌跌撞撞地晃在马路上。手脚不够协调的同学,常常踩不准音乐的节奏,时不时就会听见女生喊:“怎么又踩我的脚?”狼狈不堪的男生,被舞姿优美的女生嘲笑得更不知所措了。有些男生总是学不会,索性做呆头鹅,站在原地。老师急得大叫:“队伍要首尾相连,快接上!”
集体舞结束后,大家很不尽兴,又玩起了“即兴诗会”。有位同学模仿《如梦令》,吟出有趣的打油诗:“今夜篝火连绵,笑声响彻天边。乱舞同窗前,淑女几近疯癫。留恋,留恋,今夕永留心间!”看来即兴诗会,也很有趣。
那个晚上,我们放松紧绷的神经,重温久违的纯真和快乐。庄严的入团仪式、有趣的田园集体舞、自娱自乐的即兴诗会,经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跳着有趣的集体舞,我们体验着田园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有别于都市生活的田园情趣。奋战初三的我,想到那个有趣的晚上,不禁笑了。
【名师点评】
原文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运用现象严重,全文采用顺叙的记叙顺序,结构平铺直叙,不吸引人且语言乏善可陈,材料虽然写出了一点趣味,但缺少相关的细节描写,主题不够突出。修改稿把顺叙改成倒叙,选材围绕中心更加丰富,详略处理得当,思路清晰。同时,能够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趣”,描写别开生面的入团仪式、同学跳田园集体舞的有趣场景和即兴诗会的趣味,准确生动地体现了主题。(共12张PPT)
人教版
口语交际 辩论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2019年2月,在开学前两天,浙江杭州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这些学生家长都是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开启了一轮辩论。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困难……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述。习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 日本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从五年级起开设家庭课。家庭课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用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与家人、家常饭菜的炊事基础、舒适的衣服与家居、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
俄罗斯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针对初中学生,课程内容有:设备材料与机器零部件的加工、家政技术、缝纫、食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
(1)针对材料一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某班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观点:不应该雇人打扫教室。理由:①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责任意识。②学生打扫教室可以培养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③雇人打扫教室,容易让学生变得懒惰,产生依赖心理。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给“雇人打扫教室”的家长发一条微信,对他们进行劝阻。要求:微信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示例一:①家长您好,劳动教育全球重视,中国学生不能做襁褓里的婴儿。示例二:家长您好,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防腐剂,请时时保鲜。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位成功人士回到家乡,某天出门办事,在政府一楼大厅看到一位他熟悉的朋友。这位成功人士二话不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朋友的背后,一把将他抱起来,原地旋转了一圈。当时正是上班高峰期,此举引得很多人侧目。那位朋友不知所措,站定后,尴尬地掉转身,瞥他一眼,招呼都没有打一声就走开了。成功人士见朋友不搭理他,也觉得尴尬。
请发挥想象,写出成功人士和他的朋友此时心理活动。(40
字以内)
成功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多少年了,至于那么摆谱吗?抱你是说明我们感情不一般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抱起来转了圈,别人会怎么想?可不可以注意一下场合和行为方式
(2)某校九年级(2)班对成功人士待友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应该怎样说?(60
字以内)
正方:我方认为,对待每一个熟悉的朋友都要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恭恭敬敬,彬彬有礼,
即熟人生处。熟人生处,于人表示出尊重,于己体现出风度。给熟人足够的尊重,才能熟而不俗,友谊长存。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方认为熟人应该熟处,如果老朋友也要生处,只能说明感情还不够深厚,谈不上是莫逆之交。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熟人熟处,将朋友抱起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恰恰证明了两个人友谊的深厚。
3.班里召开“向拖延症说再见”主题班会,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明说:“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来嘛!”
小梦说:“我也觉得拖延是小事儿,改不改区别不大。”
小亮说:“我倒是很想改掉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就是不知道怎么改。”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议论,该说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要求: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示例:我觉得拖延症必须要改正。因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尤其对我们学生而言,它就像一个毒瘤,会使我们产生焦躁心理,导致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所以说改掉拖延的坏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4.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大家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首先,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设置“图书角”能够便于我们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其次,合理而有序地摆放完全可以让“图书角”有一席之地,而且增设“图书角”更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于遗失和损坏,只要我们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这点是不用担心的。
5.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利大于弊,反方认为弊大于利。假设你是其中一方,在辩论会上,你会如何陈述本方观点?
示例一:(正方)大家好!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理由如下:①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大量信息;②能够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③能提高阅读效率。
示例二:(反方)大家好!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理由如下:①降低了阅读效果;②缺乏深度思考;③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统,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