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4 孙权劝学
第一单元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把书法内容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卿( )今当涂掌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
(4)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qīng
yé
shè
gèng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4)及鲁肃过寻阳( )( )
(5)即更刮目相待( )
推托
事务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等到
经过
另,另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学》节选自______ (朝代) ______ (作者)主持编纂的____________ ,这是一部____________,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用新眼光来看待
6.对下列加着重号的称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A
7.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看不起,但又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B.“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惊”描绘出鲁肃十分吃惊的神态,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才略大有长进。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既显示了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他的自信心。
A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说的显著成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解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严厉中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
(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过去的事情。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好处。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知晓事情。
【解析】往事:指历史。
A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10.“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宛然可见。
1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二)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书三上 ②权乃听 ③子弟虽小 ④不可废也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A
13.鲁肃和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参考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在到陆口去的时候,经过吕蒙所在的驻地。鲁肃(当时)对吕蒙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于是就去拜访吕蒙。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吕蒙问鲁肃说:“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出乎意料的事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
(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
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制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走近吕蒙拍他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地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他们的孩子虽然弱小,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
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数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三)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4.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 )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
停止
如果
1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
17.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学习。
/
【参考译文】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遇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其地域。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没有疑惑才停止。在马上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样,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18.学完《孙权劝学》后,省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开展“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完成下面任务。
【对对联】
(1)下面是第一小组同学收集的关于《孙权劝学》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读书
【巧设计】
(2)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行读书报告会
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会劝说】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梦想,陶冶情操,让我们多阅读纸质书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