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ZHONG YUWEN
第三单元·阅读
《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第一课时
《关雎》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内容以颂扬为主。
文学常识
雎鸠 jū jiū 荇菜 xìng
窈窕 yǎo tiǎo 寤寐 wù mèi
好逑 hǎo qiú 芼 mào
正字音
第一课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节奏语气
感情
听读
第一课时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流: 捞取
寤寐:日日夜夜。 服: 思念
悠: 忧思的样子。 友: 亲近
芼: 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识记重点词语
第一课时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译文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一.读出故事: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课时
首章(前4句):小伙子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中8句):小伙子的寤寐不忘。
尾章(后8句):设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爱慕
思恋
幻想
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二.读出情感: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课时
例: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雎鸠和鸣图。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
三.读出画面: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第一课时
①雎鸠和鸣图
②少女采荇图
③长夜难眠图
④琴瑟和谐图
总结
思读: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文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即直陈其事,直接抒写。
比:即比喻。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文学常识
赋 比 兴
第一课时
赋
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
第一课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它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关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
兴
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
第一课时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诗句有什么特点?
重
章
叠
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品读:鉴赏手法,读出美感。
一、比兴手法的运用
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写作特色
第一课时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第一课时
1.完成《关雎》测试题
2.配乐美读《关雎》
作业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诗经》是 ,收录诗歌 ,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三个部分。《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
文学常识回顾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305篇
《诗三百》
“风”“雅”“颂”
赋、比、兴
第二课时
《蒹葭 》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疏通诗句,理解《蒹葭》的主要内容。
2、学习起兴、重章叠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3、感知“伊人”形象,解读诗歌主题。
重点
难点
第二课时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秦风就是秦地的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蒹葭》简介
萋萋:qī 茂盛的样子
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
湄: méi 岸边,水草相接的地方
跻: jī (路)高
涘: sì 水中的小块陆地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正音释义
第二课时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一唱三叹读《蒹葭》
第二课时
听读:感受诗的音韵美
四言句式
重章叠句
押韵
叠词
第二课时
再读:请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的内容
一唱三叹读《蒹葭》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第二课时
写景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景物特点: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画面。
写景作用:起兴手法,每章开头均以秋景起兴,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和环境, 又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忧郁感伤的情怀。
联想想象绘《蒹葭》
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1.从伊人所在地点的变化中表现男子的情感。
例如:“一方”、“中央”、“湄”、“坻”、“涘”、“沚”
表现出主人公对伊人追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意伤感之情。
2.从道路的悠长曲折变化中表现男子的情感。
例如:“长”、“跻”、“右”
表现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不畏险阻,执着追求的真挚情感。
本首诗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情感的??
字里行间品《蒹葭》
第二课时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多维视角悟《蒹葭》
爱情说:认为“伊人”是意中人。
政治说:认为“伊人”是贤能之人。
理想说:认为“伊人”象征着理想。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写作特色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迁移拓展
1.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同
从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2.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
3.使用双声叠韵,富于音韵美。
4.都采用了重章叠句、起兴手法。
第二课时
迁移拓展
2.从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异
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关雎》
《蒹葭》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1.背诵并默写《蒹葭》
2.推荐阅读: 《诗经·子衿》
《诗经·木瓜》
《诗经·桃夭》
作业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