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门 石 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龙门石窟历史概况,了解其艺术成就;
2、让学生了解龙门石窟艺术所体现出的价值,了解其艺术成就;
3、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并拓展延伸。
二、学时重点:龙门石窟历史概况,了解艺术成就。
三、学时难点:龙门石窟艺术中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分组辅导学生准备关于龙门的资料。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龙门石窟基本情况。
对龙门石窟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导入
1、设问:
你能列举出哪些咱们洛阳的名胜古迹?
洛阳的文化符号是什么?
2、思考并回答问题:
龙门、白马寺、关林······
龙门石窟。
引出课题——《龙门石窟》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我国的三大石窟是指?
龙门石窟的概况;
为什么称龙门为一座“大型石刻博物馆”?
2、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云冈石窟、莫高窟;
开凿时间、造像多少等;
有各方面的文物史料等。
让学生了解龙门石窟的历史及规模概况。
3、深入学习
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从北魏、唐代两个时期来分析龙门石刻艺术的特点。
①北魏时期:
古阳洞(开凿最早,内容丰富,华丽的龛楣和背光,精美的飞天形象)
宾阳中洞(皇帝礼佛图、皇后礼佛图,构图严谨,衣纹线条流畅,非常精美,但现在流失海外)
莲花洞(洞窟顶端的硕大莲花极具美感)
②跟老师一起来欣赏、分析龙门石窟在两个代表性时期(北魏和唐代)的艺术特点,并思考和回答问题:
飞天形象的特点;
莲花洞窟顶莲花的特点。
4、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龙门石窟唐代的代表作——奉先寺大像龛(又称卢舍那大像龛)的艺术特色。
5、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代石刻艺术的特点。
①艺术特点:
大(体量大、气势大)
精(刻画精致、形神兼备)
美(视觉中心的营造,神人交流,威严大气)
师生共同分析主佛旁的几尊造像,与其历史背景相结合:
小和尚、阿难,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天王力士及“不屈的地鬼”
②从当时政治局面来分析奉先寺大像龛的布局特点。
仔细观察唐代代表作——奉先寺大像龛,然后根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奉先寺大像龛的艺术特点:
主佛旁边几组造像的特点:
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讨论并总结出结论。
在观察一些造像特点并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回顾欣赏的龙门石窟石刻艺术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回顾所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7、引导学生分享其对于石窟艺术的个人观点并表述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及表达能力。
四、小结、拓展
总结并评价同学们的巧思妙解,同时布置作业:搜集我国除龙门外另外两大石窟的资料,对比它们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师生共同总结并将知识延伸,在课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