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青藏地区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造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冰川不断消退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光照强
B.
过度放牧和乱采滥伐
C.
全球气候变暖
D.
这里是大江大河的源头
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A.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耕地多,土地肥沃
D.
地势低,气温高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如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青藏区粮食产量比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资源
C.
光照条件
D.
机械化水平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原因是( )
A.
纬度低
B.
纬度高
C.
海拔高
D.
降水多
读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问题。
对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
B.
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
C.
河湖密布,属于湿润区
D.
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
如图是小云和爸爸暑假期间观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完成问题。
旅行中小云的爸爸曾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可能的原因是( )
A.
纬度增高
B.
纬度降低
C.
海拔升高
D.
海拔降低
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
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及雅鲁藏布江谷地
B.
“高原之舟”藏绵羊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
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
除青稞和小麦外,无法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西藏自治区主要的农业区是( )
A.
湟水谷地
B.
河西走廊
C.
雅鲁藏布江谷地
D.
金沙江谷底
2019年3月7日,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500万年的棕榈(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叶化石的文章,科学家据此推测出了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世界屋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如图为“我国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中青藏高原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民族主要为维吾尔族
B.
雪山绵绵,人烟稀少
C.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D.
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导致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临近疆界
C.
地形地势
D.
地理位置
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
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
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
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青藏高原人口稀疏,是因为( )
A.
资源贫乏、面积狭小
B.
地势高、空气稀薄
C.
荒漠、气候干旱
D.
全年高温多雨、原始森林广布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
漠河
B.
吐鲁番
C.
青藏高原
D.
海口
藏族小伙丁真因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他的家乡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平均海拔四千余米,被誉为“世界高城”。据此完成问题。
被誉为“世界高城,雪域圣地”的理塘县属于( )
A.
高原山地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新藏公路的起止点是( )
A.
下关--芒康
B.
叶城--拉萨
C.
拉萨--西宁
D.
拉萨--成都
读如图,完成问题。
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
暖湿
B.
高寒
C.
干旱
D.
炎热
青藏地区地高天寒,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该地区优良的畜种是(
)
A.
滩羊
B.
牦牛
C.
细毛羊
D.
三河马
拉萨和成都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差别都比较大,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山脉阻挡
下图为我国四大牧区中某个牧区的草场图片,其牧区类型是(
)
A.
人工牧场
B.
温带草原牧场
C.
高寒牧场
D.
山地牧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青藏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河流,表示长江的是________。
(2)到拉萨旅游的游客多携带防晒品、衣物、氧气袋等物品,说明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________。
(3)简要解释下列地理现象的原因。
①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水能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藏自治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仅占1%。“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青稞、小麦、豌豆等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高原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318国道)海拔图。
(1)
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盆地,
③__________公路,④__________江。
(2)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请你说出气候方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列举青藏高原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人文因素(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夏秋季节,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是骑行爱好者通常选择的路线。请据图说出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不利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建中的川藏铁路,是中国第二条进藏铁路。该铁路线“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如图为青藏地区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条进藏铁路线①是
______
线,由
______
(填城市名称)至拉萨;
(2)在建的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成都位于
______
盆地,拉萨位于
______
高原,沿途地势起伏
______
(选填“大”或“小”),穿越了我国地势第
______
级与第
______
级阶梯,修建难度较大;
(3)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以
______
族为主,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
,农业以
______
业为主,进藏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融。
2020年5月,我国第三次完成对世界最高峰的身高测量,12月8日,中尼双方共同宣布珠峰的“新身高”为8848.86米。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最高峰位于我国和
______
(填国家)的边境。
(2)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______
,影响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因素。
(3)青海省的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被誉为“三江源。“青藏地区略图”中①②③,代表长江的是
______
。
(4)下列关于川藏铁路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川藏铁路是青藏铁路的延伸
B.从成都到拉萨跨过了我国的一、二、三级阶梯
C.修建川藏铁路最大的难题是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D.铁路沿河谷南北分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造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冰川不断消退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气候变暖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因全球气候变暖?
,使冰川融化,造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冰川不断消退,选C。
2.【答案】B
【解析】解:青藏地区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B正确。
故选:B。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在河谷地带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粮食产量比重低。
故选:A。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故选:C。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了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是中考的热点。
5.【答案】A
【解析】解:A、图示地区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故符合题意;
B、图示地区海拔高,基本不受寒潮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C、图示地区主要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澜沧江、长江、黄河注入太平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图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澜沧江、长江、黄河。
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概况,结合图示判断出该区域解答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具有高寒缺氧的环境特点,因此小云的爸爸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
故选:C。
根据小云和爸爸暑假期间观光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可判定他们是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资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及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身体强壮;
青藏地区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主要作物为小麦、青稞、大麦、豌豆、马铃薯等,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故选:A。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农业类型、农业分布等地理知识,结合课本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选:C。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9.【答案】A
【解析】解:题干中描述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一片距今2500万年的棕桐,该农作物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说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温暖湿润、海拔较低。
故选:A。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2)现存的棕桐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变化特点,结合题干中植被的生长环境来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族主要藏族,A错误。
青藏高原地区雪山绵绵,人烟稀少,B正确。
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C错误。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D错误。
故选:B。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青藏地区的民族主要藏族,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概况,在把握青藏地区的民族、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有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是解答此题关键。
【解答】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的第一阶梯,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特殊的高寒景观,而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由于地势较低,再加上周围高山环绕,形成了亚热带湿润的盆地,这主要是地形地势的影响;C对,ABD错。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古高原,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青稞种植;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选:D。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考查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要理解记忆。
13.【答案】B
【解析】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故选:B.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考查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14.【答案】C
【解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故选:C。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省,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考查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15.【答案】A
【解析】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被誉为“世界高城,雪域圣地”,其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依据题意。
故选:A。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横断山脉中段,沙鲁里山纵贯南北。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在把握理塘县所在地形区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16.【答案】B
【解析】解:新藏公路,又称叶拉公路,编号G219,因而也被称作国道219,始建于1956年3月,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拉孜县,全长2143公里。
故选:B。
熟记新藏公路的起止点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属于基础性题目.联系铁路一起学习.
17.【答案】B
【解析】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显著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故选:B。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考查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要结合海拔高度理解记忆。
18.【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适应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体矮身健,适合在青藏高原上攀爬,被称为“高原之舟”。滩羊、细毛羊、三河马分别为宁夏、新疆、内蒙古的优良畜种。
19.【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气温低的原因。
【解答】拉萨地处青藏高原,
海拔高,
气温低;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
海拔低,
气温高。
2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牧区类型。
【解答】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远方是皑皑的雪山,草场上放牧的牲畜是牦牛,由此判断该牧场为青藏地区的高寒牧场;温带草原牧场位于内蒙古牧区;山地牧场位于新疆牧区。
21.【答案】(1)乙
(2)高寒
(3)①水量大,地势高?
②落差大(,流量大)?
③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人口密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1)由图可知,乙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袋;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衣物;地势高,太阳辐射强,需要携带防晒品。这些都说明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
(3)①三江源是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地,青藏地区是三条河流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因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而得名“中华水塔”。②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由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③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合居住。
22.【答案】(1)祁连?
柴达木?
新藏?
雅鲁藏布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3)
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民居、服饰、歌舞)
、高原牧场、布达拉宫等藏传佛教圣地
(4)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导致高原反应;紫外线辐射强,导致皮肤灼伤;
多阴雨天气等
【解析】第(1)题,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为祁连山脉,②为柴达木盆地,③为新藏公路,④为雅鲁藏布江。
第(2)题,青藏地区作物单产高的气候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第(3)题,青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民居、服饰、歌舞)
、高原牧场、布达拉宫等藏传佛教圣地。
???????第(4)
题,
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
沿途不利气候条件有: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导致高原反应;紫外线辐射强,
导致皮肤灼伤;
多阴雨天气等。
23.【答案】青藏?
西宁?
四川?
青藏?
大?
二?
一?
藏?
草地?
畜牧
【解析】解:(1)第一条进藏铁路线①是青藏线,由西宁至拉萨,该铁路线是我国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2)在建的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沿途地势起伏大,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一级阶梯,修建难度较大;
(3)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以藏族为主,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进藏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融。
故答案为:(1)青藏;西宁;(2)四川;青藏;大;二;一;(3)藏;草地;畜牧。
(1)①是青藏线,由西宁至拉萨;
(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川藏铁路沿途地势起伏大,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一级阶梯;
(3)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以藏族为主,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铁路线的分布及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
24.【答案】尼泊尔?
高寒?
地形?
②?
C
【解析】解:(1)世界最高峰即珠穆朗玛峰,该山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的边境,有“地球之巅”之称。
(2)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影响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3)青海省的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被誉为“三江源。“青藏地区略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③是澜沧江。
(4)川藏铁路的起止点城市是成都和拉萨,川藏铁路不是青藏铁路的延伸;从成都到拉萨跨过了我国的一、二级阶梯;修建川藏铁路最大的难题是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川藏铁路沿河谷大致呈东西分布。
故答案为:(1)尼泊尔;(2)高寒;地形;(3)②;(4)C。
(1)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的边境。
(2)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是地形因素造成的。
(3)“青藏地区略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③是澜沧江。
(4)修建川藏铁路最大的难题是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河流及川藏铁路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