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南方地区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南、北方地区差异的是()
①工业部门:南轻北重?
②粮食:南麦北稻?
③糖料作物:南甜北甘?
④耕地:南田北旱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列描述的地理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A.
气象灾害主要是旱灾
B.
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
C.
冬季河流只有一个月的冰期
D.
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属于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差异的是()
A.
生产方式
B.
文化传统
C.
生活习惯
D.
植被类型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其以南区域独有的天气现象是()
A.
寒潮
B.
梅雨
C.
沙尘暴
D.
干旱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在于()
A.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B.
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C.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下列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
A.
辽中南地区
B.
京津唐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农作物以水稻、油菜、茶、甘蔗为主
B.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C.
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塞外江南”
D.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材料:贵广高铁途经21个站点:贵阳北、贵阳、龙里北、昌明、都匀东、三都、榕江、从江、三江南、五通、桂林西、阳朔、恭城、钟山西、贺州、怀集、广宁、肇庆东、三水南、佛山西、广州南。据此回答问题。
贵州、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西南、西北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B.
广西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C.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小杂居、大聚居
D.
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
小明随爸爸去果园摘水果,他家在暖温带,最有可能摘到的水果是( )
A.
柑橘
B.
苹果
C.
椰子
D.
核桃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热充足,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等生产基地
B.
因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C.
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D.
蔬菜种类多,全年可收获10-11次,四季均可上市
下列关于南方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最佳的是( )
A.
以平原、盆地为主
B.
以盆地、高原为主
C.
平原面积广阔
D.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
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 )
A.
土地条件的显著差异
B.
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C.
种植习惯的显著差异
D.
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
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业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B.
南方多种水稻,北方多种小麦
C.
南方多产甜菜,北方多产甘蔗
D.
南方作物生长期长,北方作物生长期短
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
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宜在下游大力发展水电事业
B.
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C.
在上游地区利用广阔的河湖水面发展淡水养殖业
D.
利用湿热的气候.大力发展甘蔗、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
平源和高原
B.
气温和降水
C.
乡村和城市
D.
工人和农民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造成塞北与江南景观差异的自然要素是(
)
A.
气候
B.
植被
C.
地形
D.
河流
成都市所处的干湿地区为()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相符的是()
A.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墙体厚,窗户较小
B.
传统服饰多以毛皮为主
C.
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
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景观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B.
我国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C.
我国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
D.
我国青藏地区的乡村聚落
造成南、北方地区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差异
B.
土壤
C.
降水及水源条件
D.
农业生产技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______,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是_______。
(3)图中A、B、F地形区的主要土壤类型:A________,B________,F________。
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__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盆地:A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平原:C__________。
(3)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湖,位于__________省。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是___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
(5)G岛为__________气候。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
(7)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缅甸。
(8)2016年9月,上海某大学新生报到期间,来自北京的张刚与来自南京的王亮分在同一宿舍,
他们一见如故,就聊了起来。张刚说:“我们那里的人们日常都①喜欢吃汤圆、米饭,②冬季可到公园湖面上滑冰,③我自己坐火车沿京广线来上海。”而王亮则说:“我们家乡的人们日常都④喜欢吃水饺、馒头,⑤每年春节我都去海南三亚外公家的海边游泳,⑥春游紫金山(位于南京)可看到荔枝树开花。”请将以上相关数码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人物
真
假
张刚
王亮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____盆地和B__________平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该山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上。C是______(山脉),是_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__流域的分水岭。D是__________海,E是__________海。
(2)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下,本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气候,南部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发育形成______(土壤)
。
(3)B地区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农业区。
读下列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______,B______.
(2)主要支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湖泊:C______,D______.
(4)重要港口城市:E______,F______,H______,G______.
(5)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______,K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方的差异,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南北方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南北方的差异表现在工业部门:南轻北重,粮食: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南甘北甜,耕地:南田北旱,①④对。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南方地区气象灾害不仅有旱灾,还有涝灾、台风等,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冬季河流无结冰期,南方地区煤、石油等资源不丰富。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都属于南北方的人文差异,植被类型属于南北方的自然差异,南方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以南的南方地区独有的天气现象是梅雨(梅雨发生在江淮地区),寒潮、沙尘暴等主要发生在北方等地区,干旱南北方都有。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在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北方地区地势更平坦,南北方地区人口都较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湖众多,盛产稻米、淡水鱼,被称为“鱼米之乡”。
7.【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南方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塞外江南”是指西北地区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故A不正确;
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是壮族,故B不正确;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故C不正确;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故D正确。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要牢记。
9.【答案】B
【解析】解:我国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盛产亚热带、热带水果,如柑橘、菠萝、甘蔗、香蕉、荔枝等。其中柑橘是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亚热带水果。小明随爸爸去果园摘水果,他家在暖温带,最有可能摘到的水果是苹果。
故选:B。
要识记我国主要经济果木的分布,根本上还是理解我国主要气候区的分布,熟悉我国的温度带分布是解题的关键,学会应灵活掌握回答。
考查我国水果的地区分布,要与气候相联系。
10.【答案】B
【解析】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基塘农业是该地区的农业特色,选项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基塘农业是该地区的农业特色.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理解记忆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故选:D.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要牢记.
12.【答案】B
【解析】解: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故选:B。
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此题考查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的原因,要认真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由于气候等因素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故A叙述是正确的;
北方地区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稻、油菜为主,故B说法是正确的;
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北方地区以甜菜为主,故C叙述是错误的;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亚热带和热带两个温度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生长期长,北方地区主要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作物生长期短,故D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依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涉及知识面广,难度适中.
14.【答案】B
【解析】解:长江下游水流平缓,不适宜发展水电事业,故A错误;
在长江沿江地带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故B正确;
在长江下游地区利用广阔的河湖水面发展淡水养殖业,故C错误;
长江沿江地带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适宜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故D错误.
故选:B.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
本题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利用,牢记即可.
15.【答案】C
【解析】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故选:C.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类型,牢记即可.
1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答】气候影响植被,气温低才有冰雪,当塞北有冰雪时,江南杏花开,说明两地的气候不同。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答】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南方湿润地区,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较大;服饰比较轻薄透气;传统体育活动是划龙舟;种植水稻、油菜为主;ABC错误,D正确。
19.【答案】B
【解析】解: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就形成了古诗中提到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与周围的景色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故选:B。
依据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水乡风貌,令人向往,基础题。
20.【答案】A
【解析】解:在我国,从北到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农作物的熟制,与当地的气温高低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我国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气温低.
故选:A.
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南北温差大.故导致我国南北方作物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差异.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北地区不同耕作制度及产生原因,属于基础题,比较记忆有效.
21.【答案】(1)东北平原?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东南丘陵
(2)①?
?
②
(3)黑土?
?
黄土?
?
红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图中A是东北平原,B是黄土高原,C是华北平原,D是四川盆地,E是长江中下游平原,F是东南丘陵。
(2)图中①是黄河、②是长江,③是珠江,其中黄河有结冰现象,长江径流量最大。
(3)图中东北平原以黑土为主,黄土高原以黄土为主,东南丘陵以红壤为主。
22.【答案】(1)秦岭?
(2)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鄱阳?
江西
(4)
长江?
珠江?
?
(5)
热带季风?
?
(6)
多沿海、沿江河分布?
(7)
越南?
老挝?
(8)??
人物
真
假
张刚
?
?
?
?
?
?
?
?
?②
①③
王亮
⑤
④⑥
【解析】第(1)题,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第(2)题,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有四川盆地(A)、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B)和东南丘陵。
第(3)题,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省的鄱阳湖。
第(4)(5)题,E为长江,F为珠江;G为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
第(6)题,图中城市多沿江河、沿海分布。
???????第(7)题,
读图可知,
越南、老挝、缅甸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
第(8)题,北京位于北方地区,南京位于南方地区,而汤圆、米饭为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为京沪线;水饺和馒头为北方人们的主食,南京的紫金山不能满足荔枝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
23.【答案】(1)四川?
?长江中下游?
?巫?
?二?
?三?
?南岭?
?长江?
?珠江?
?
南?
?东
(2)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湿热?
?红色的土壤
(3)
水田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1)结合南方地区略图可以看出,A是四川盆地,B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形区的分界线巫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C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D是南海,E是东海。
(2)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多,气温高,气候湿热,发育成红色的土壤。
(3)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
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4.【答案】宜昌
?
湖口
?
嘉陵江
?
汉江
?
湘江
?
赣江
?
洞庭湖
?
鄱阳湖
?
南京
?
上海
?
武汉
?
重庆
?
三峡
?
葛洲坝
【解析】解:(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是湖北省的宜昌,B是江西省的湖口.
(2)主要支流:①是嘉陵江,②是汉江,③是湘江,④是赣江,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3)湖泊:C是湖南省的洞庭湖,D是江西省的鄱阳湖.
(4)重要港口城市:E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南京,F是上海,H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武汉,G是重庆.
(5)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是三峡,K葛洲坝,其中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故答案为:
(1)宜昌;湖口;
(2)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3)洞庭湖;鄱阳湖;
(4)南京;上海;武汉;重庆;
(5)三峡;葛洲坝.
认真读图,据图中不同字母和序号的位置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名称,读图记忆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