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9 12: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角(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5、欣赏与设计6、练习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角、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3、了解用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直观感知图形。2、借助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3、借助图形欣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要点:1、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4、能辨认平行四边形。5、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
第1节
课型:新授
课题:认识角(初步认识角)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难点: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纸两张、活动角1个。学生:纸两张、活动角1个。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践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比如红领巾、三角板等等。你知道这些角藏在哪里吗?出示课本62页情境图。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情境图,用手比划、红线描出角,并介绍这些角。2、说一说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注:如果学生误以为“角落”或者课桌的顶角是平面的角,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教科书上由剪刀等抽象出的角。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画一画。1、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尝试画角,画完后相互看一看。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教师课堂巡视,如有学生顶点处有交叉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问题二:认一认。1、引导学生看教科书认一认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习怎么读,怎么写。2、在自己画的角上,标一标角的标记及各部分的名称。问题三:在下面的图中各找三个角,标一标。1、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学习怎样在图形中标出角。2、鼓励学生自己标出各个图形中的角。3、指名展示,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第1题:通过画角加强学生对角的认识,学生可以画任意大小的角,画角的时候注意提示学生顶点处不要交叉。画好后,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哪是自己画的角的顶点和边。2、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第2题:通过在图形中标出角,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四、拓展练习同学们,请和你的好友一起找一找并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了角?这些角有什么特点?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亲爱的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角,谁能说一说角是由什么构成的?画角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1、四人小组活动,讨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例如:角的大小区别较明显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区别不明显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通过观察另一条边是落在图内还是图外。落在图内,说明比第一个角小,落在图外,说明比第一个角大。2、通过课件演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问题二:如图,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1、同桌一组,先用大小三角板做一做,比一比。2、动手操作后,充分发表意见说说比较后的发现:尽管两个三角板的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从而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教师做两个活动角,让学生观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第64页“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观察淘气的活动角。再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它变得更大或更小。最后让学生做一个活动角,验证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使它变大变小。2、完成课本第64页“练一练”第4题:体会多边形的边数与角的个数的变化情况。3、完成课本第64页“练一练”第5题:帮助学生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四、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64页“练一练”第6题:做一做,填一填。一张正方形纸有四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①提示学生沿直线方向操作;②集体交流,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觉得谁的表现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角

一个顶点
两条直直的边
顶点

第六单元
第二课
第1节
课型:新授
课题: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操作活动,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难点: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活动角,三角板学生:活动角,三角板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践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修改
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课本6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用手比划红线描出的角,并介绍这些角都是直角。2、组织学生借助教科书、黑板和三角板等实物进行再次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转动教科书,从不同方向来观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时,要提示学生三角板上只有一个直角,其余两个都不是。二、探究新知:问题一:说一说,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1)让学生在四个角中辨认哪些角是直角,并说一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教师可以适当引导。(2)引导学生用直角三角板再来找一找图中的直角。借助上一节角的大小比较的经验,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找出哪个角比直角大,哪个角比直角小。
问题二:比一比,认一认。(1)教师在作业纸上首先给出一组直角、锐角、钝角,引导学生用直角三角板比一比,并说说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哪个角比直角大,哪个角比直角小。(2)在比较活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问题三:折一折,画一画。
(1)折角。独立思考一张纸如何折出直角,并尝试折一折,学生想到对折再对折就能形成直角。在此基础上,利用“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知识,折出锐角和钝角。(2)画角。独立思考在点子图上怎样画直角,尝试画一画,画的方向和位置可以不同。在此基础上,再画锐角和钝角。画出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画出来的,以及判断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的方法。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1题: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积累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感性认识。2、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2题:先观察,能看出的直接判断,不容易看出的,学生可以用手中折的直角或三角板当工具进行辨认。3、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3题:借助多种图形,进一步辨认角的种类。4、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4题:进一步巩固学生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并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5、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5题: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圆片。开展活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折叠步骤,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指出折后图形中的直角。6、完成课本第66页“练一练”第6题: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到答案;第(2)题指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得到答案。四、拓展练习:数一数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觉得谁表现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直角图形
锐角图形
钝角图形
第六单元
第三课
第1节
课型:新授
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学生: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践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修改
一、复习导入:1、回顾一年级时认识的图形,呈现一组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说清楚两件事:第一,两张图片是什么(书和邮票);第二,两张图片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1)为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告诉学生用折一折和三角板量一量的方法做一做,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并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折和量之后的发现。注意让学生一边说自己的发现,一边演示自己折和量的过程。学生一般会通过用直角三角板量,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用直尺量和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3)在交流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是长方形的特点。问题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折一折,量一量,填一填。
(1)引导学生根据前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尝试独立探索正方形的特点。(2)组织学生交流对正方形特点研究的结果,同样要求一边交流,一边演示折和量的过程。学生一般通过用直角三角板量角,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用直尺量和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在探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应注意学生往往只进行横竖对折,就认为四边相等了。淘气的操作,提示了在折一折中只有说明正方形的邻边相等,才能推出四边相等。问题三:认一认。直接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读一读,认一认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并在自己的学具上指一指。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只要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即可。根据实际情况,教师也可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2题:要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写出哪几块板可以拼出长方形,哪几块板可以拼出正方形。3、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4、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4题:巩固对长方形特征的理解,要求学生先读懂题意,边折边想折出正方形怎样才能保证“最大”,它的边长是几厘米。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你是怎样折的?猜想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几个正方形,再折一折,验证猜想是否正确。5、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5题:巩固学生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强化验算意识。四、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6题:引导学生注意数的有序性,以保证数的结果不重不漏。对于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填空。
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
正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六单元
第四课
第1节
课型:新授
课题:平行四边形(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并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学生:七巧板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践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修改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本69页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读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物品。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看一看,认一认。1、向学生介绍在教科书上涂红的这些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2、让学生用手比划或者用铅笔描一描教科书上描红的图形。问题二:做一做,说一说,这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1、准备一个可以拉动的长方形框架,先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个框架是什么形状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拉动框架时,会发现什么。2、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例如,学生可能会说不管怎么拉动框架都是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也没有变;拉动之后框架的四个角发生了变化,有的角变大了,有的角变小了,框架还会变矮等。
问题三: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
1、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的指导,如通过数点子数可以帮助画出平行四边形。
2、画完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各自画的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互相之间的交流可以丰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拼完后可组织学生交流。2、完成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2题:可以让学生描出学过的图形,并在同桌间说一说。3、完成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3题:巩固学生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4、完成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4题:通过在点子图中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对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5、完成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题:这是阅读材料,通过生活中实例,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四边形——梯形、菱形和筝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四、拓展练习试着把下面的图形添上几笔,变成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和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
第五课
第1节
课型:新授
课题:欣赏与设计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图形的美。2、在图案欣赏过程中,能辨认图案中已学过的平面图形。3、会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书中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
难点:会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图案资料
学生:彩笔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践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欣赏下面的图案,找出你认识的图形。1、引导学生欣赏图案。2、组织学生讨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类似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问题二:说一说,下面的两幅作品是如何设计的?1、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案。2、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两个图案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例如,第一个图案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正方形还有大小不同的两种;第二个图案是由三角形组成的。第二,两个图案在涂色和排列上有什么规律。例如,第一个图案都是四个长方形加上四个小正方形围成四个大正方形,四个大正方形围成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第二个图案是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小正方形,多个小正方形组成了大正方形等。学生发现的规律和表达规律的方式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只要说的合理、表达清楚,教师就应予以鼓励。
问题三:在方格纸上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在图案设计活动中,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用一种图形设计图案。2、在全班组织图形展览。教师对那些有独创之处、设计新颖、绘图美观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在全班组织展览,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设计的图案表示的意思。三、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在描的基础上,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都描了哪些图形。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2题: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小题中的图形看起来分别像什么,上面分别有哪些学过的图形。3、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帮助学生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强化学生的验算意识。4、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4题:练习时注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四边形进行设计,且设计的图形应该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谐性。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和同学说一说。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图形,分别是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基础练习:1、课本第73页第1题:用三角板比一比下面各是什么角,指出其中一个角的各部分名称。2、课本第73页第2题:题中给出4个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感性认识。3、课本第73页第3题:这道题出示了两个钟面图。组织学生观察并分小组活动,用学具拨一拨、比一比、找一找。找出后,说一说是什么角。4、课本第73页第4题: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复习对角的大小的比较。5、课本第73页第5题:题中给出3个图形,帮助学生积累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6、课本第74页第6题:借助点子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感性认识。7、课本第74页第7题:创设2个有趣的简单情境,帮助学生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8、课本第74页第8题:课前准备十字形和正六边形的硬纸板和剪刀。同桌合作完成。9、课本第74页第9题: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进行设计,所设计的图案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和谐性。三、拓展练习上图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