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
课时练(附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là yuè nì tūn yàn
( ) ( ) 甜( ) ( )
tāng chǐ jiǎo bàn nóng chóu hè sè
( ) ( )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莉莉咽( )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 )。
2.球场遇到劲( )敌,反倒使他干劲( )更足了。
3.塞( )外并不闭塞(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益:①好处;②增加;③更加;④有益的(跟“害”相对)。
1.锅里的粥益发浓稠了。 ( )
2.坚持适量运动,是延年益寿的好习惯。( )
3.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 )
4.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 ( )
四、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 ,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 》、散文集《 》等。
2.本文以“ ”为线索,写了八儿 粥—— 粥——猜粥—— 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五、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膩腻的感觉呢?( )
3.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六、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2.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七、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八、课内阅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1.八儿为什么“进进出出”灶房?从这个词你体会到八儿怎样的心情?
2.八儿的心理变化是从“ ”到“ ”。(用文中的语句填写)
3.文段运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来表现八儿等粥时的心情。
九、课外阅读。
粥(节选)
梁实秋
我不爱吃粥。小时候一生病就被迫喝粥,因此非常怕生病。平素早点总是烧饼、油条、馒头、包子,非干物生噎不饱。抗战时在外作客,偶寓友人家,早餐是一锅稀饭,四色小菜大家分享。一小块酱豆腐在碟子中央孤立,一小撮花生米疏疏落落地撒在盘子中,一根油条斩做许多碎块堆在碟中成一小丘,一个完整的皮蛋在酱油碟中晃来晃去。不能说是不丰盛了,但是干
噎惯了的人就觉得委屈。
一说起粥,就不免想起从前北方的粥厂,那是慈善机构或好心人士施舍救济的地方。每逢冬天就有不少鹑衣百结的人排队领粥。“鱣(zhan) 粥不继”就是形容连粥都没得喝的人,“鱣(zhān)粥”就是稠粥。喝粥暂时装满肚皮,不能经久。喝粥聊胜于喝西北风。
不过我也必须承认,某些粥还是蛮好喝的。北方人家熬粥,有时加上大把的白菜心,等菜烂再撒上一些盐和麻油,别有风味,名为“菜粥”。若是粥煮好后取嫩荷叶洗净铺在粥上,粥变成淡淡的绿色,有一股荷叶的清香渗入粥内,是为“荷叶粥”。从前北平有所谓粥铺,清晨卖“甜浆粥”,是用一种碎米熬成的稀米汤,有一种奇特的风味,佐以特制的螺丝转儿炸麻花儿,
是很别致的平民化早点,但是不知何故被淘汰了。还有所谓“大麦粥”,是沿街叫卖的平民食物,有异香,现在也不见了。
1.“我"小时候怕生病的原因是:
2.“鱣粥不继”形容 的人。
3.“我”为什么认为“喝粥聊胜于喝西北风”?
4.“我”认为哪些粥还是蛮好喝的
参考答案:
一、熬粥 腊月 腻 吞咽 汤匙 搅拌 浓稠 褐色
二、1.yān yàn
2.jìng jìn
3.sàI sè
三、1.③
2.②
3.④
4.①
四、1.沈从文 石子船 边城 湘行散记
2.腊八粥 盼 等 喝
五、1.夸张
2.反问
3.拟人
六、1.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法来反抗。
2.这必须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七、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
八、1.因为她想看看腊八粥煮好没有。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他焦急和迫不及待的心情。
2.喜得快要发疯 眼睛可急红了
3.动作 语言 神态
九、1.一生病就被迫喝粥,可是“我”讨厌喝粥。
2.连粥都没得喝
3.因为喝粥只能暂时装满肚皮,不能经久,肚子很快就会饿了。
4.菜粥、荷叶粥、甜浆粥、大麦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馋样、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地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看到粥后的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腊八粥非常熟悉,也会对文章产生很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研读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
3.了解其他描写腊八粥的文章。
学生准备
1.搜集腊八粥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2.阅读有关腊八粥的美文、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2.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教师相机强调:“咽”在本课读yàn,“匙”在本课读chí,“搅”的读音为jiǎo,“稠”是翘舌音chóu,“脏”为平舌音zānɡ。
(2)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掌握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筷子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4.组织学生独立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5.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匙:“是”的捺要写得长一些,“匕”不要写成“七”。
褐:左窄有宽,左边是“衤”,不是“礻”。
6.掌握两个多音字:熬,铺。
7.学生练习书写,投影展示评议。
8.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语,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再读课文,理清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
归纳“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细化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3.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4.你能简要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5.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2.过渡:是啊!一锅浓香的腊八粥,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一个天真嘴馋的孩子,构成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哪!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了解八儿一家的生活,感受作者写法的巧妙。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为揣摩作者的写法做铺垫。
二、揣摩语句,感悟形象
(一)体会腊八粥的美味
1.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腊八粥的美味。
2.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勾画相关的语句。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重点语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子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学生汇报。
(2)重点语句:“把小米、饭豆……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②学生汇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从“叹气似的沸腾着”“咽三口以上的唾沫”“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塞灌”可以感受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这句话对“看、闻、吃”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指导朗读。将重点词语重读,读出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二)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
1.自主阅读课文第2~17自然段,勾画描写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语句,同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品析“盼粥”。(学习第2~8自然段)
(1)重点语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
①抓住“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体会八儿的心情。
②体会八儿的心理活动,猜一猜他在想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八儿内心的焦急与盼望。
(2)重点语句:“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①“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是真的饿了吗?
②从对八儿的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什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迫不及待)
(3)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下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儿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从哪里可以看出八儿想吃粥的急切?
(4)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八儿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好八儿的迫不及待。
(5)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6)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儿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分粥”这一部分。
3.品析“分粥”。(学习第9~11自然段)
(1)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改主意了?
(2)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3)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他们“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可爱、聪明。)
(4)得到妈妈的认可,八儿得寸进尺地想再多吃一点。运用语言描写把八儿的天真与可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4.品析“猜粥”。(学习第12、13自然段)
(1)过渡: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锅里的粥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2)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3)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腊八粥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
5.品析“看粥”。(学习第14~17自然段)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表现八儿看粥后的心理?(惊异)
(2)找到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最后的结果。)
②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肿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饭豆在锅中的样子。)
(3)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看到粥与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只是颜色出乎意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读对话,想象八儿的心情。(读出“呃……”中“呃”字包含的无限惊讶,省略号的意犹未尽和“怎么,黑的!”包含的疑惑。)
6.小结:课文描写八儿急切想吃粥的情形随处可见,且对八儿的描写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先写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粥,再写妈妈的话让八儿苦苦等待,然后是在等待中的美妙猜想,直到最后亲眼所见时表现出的惊奇。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生动地再现了八儿天真可爱的特点,从八儿的身上我们找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让我们不禁想起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
(三)关注吃腊八粥的过程
1.本文题目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八儿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呢?自由读课文第18、19自然段。
2.品析重点语句: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抓住“一面小鼓”“浪漫地摆成”“奈何它不来了”来体会八儿一家吃得饱,吃得尽兴,吃得满足。
(2)想象当时的画面,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温暖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设计意图]按照“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顺序感悟课文,此环节引导学生精读、细读、品读,抓住描写八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同时,抓住对腊八粥的描写,感受作者描写的巧妙。
三、揣摩写法,练笔拓展
1.我们抓住关键语句品析了课文,现在请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等粥部分写得那样详细呢?(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腊八粥的美味。)
2.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详略,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把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3.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揣摩文章写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明确什么时候详写、什么时候略写,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提供语用平台,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第1自然段描写腊八粥的方法来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在阅读中训练写作,做到读写结合。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阅读。
(1)搜集描写腊八粥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
(2)查找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和传说。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在体会八儿的馋样儿时,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在找到相关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八儿的馋样儿的。揣摩写法时,我引导学生从篇幅的对比与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关系中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理解了内容后,学生体会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在小练笔的环节中,切实感受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好处。学生写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从不同方面来介绍食物的美味,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0张PPT)
腊八粥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腊八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新知导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知作者
新知讲解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知要求
新知讲解
学字词
腊
粥
筷
咽
搅
稠
肿
熬
褐
缸
脏
我会写
zhōu
là
jiǎo
yàn
áo
zhǒng
zāng
gāng
hè
chóu
匙
chǐ
kuaì
zhǎn
盏
新知讲解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何况 搅和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惊异 筷子 总之 染缸 解释 浪漫 奈何
新知讲解
chǐ
汤匙
匙
易写错
新知讲解
hè
褐色
褐
易写错
新知讲解
多音字
熬
áo(熬粥)
āo(熬白菜)
铺
pù(店铺)
pū(铺床)
新知讲解
等粥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明内容
喝粥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腊
八
粥
新知讲解
等粥
明内容
喝粥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腊
八
粥
详写
略写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课堂小结
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
tāng chí
jiǎo dòng
yóu nì
nóng chóu
zhǒng zhàng
shuǐ gāng
nòng zāng
腊八粥
汤匙
搅动
油腻
浓稠
肿胀
水缸
弄脏
课堂练习
二、给多音字注音。
1.蕃蕃咽( )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 )。
2.球场遇到劲( )敌,反倒使他干劲( )更足了。
3.他圈( )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 )养牛群。
4.塞( )外并不闭塞( )。
yān
yàn
jìng
jìn
quān
juān
sài
sè
课堂练习
三、感知课文。
本文以“ ”为线索,写了八儿 粥—— 粥——猜粥—— 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腊八粥
盼
分
看
2 腊八粥
新知讲解
第二课时
一锅浓香的腊八粥,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一个天真嘴馋的孩子,构成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哪!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腊八粥”,课文为我们讲了什么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等粥
喝粥
八儿
新知讲解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腊八粥的美味。
想一想
新知讲解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子的大孩子,嘴巴上
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
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以反问的形式加深语气,意思是“提到腊八粥,谁嘴里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反问
排比
新知讲解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形象地写出了熬腊八粥时将材料放在一起煮的特点。
原指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在这里用来形容腊八粥里放的东西种类多,难以分清楚。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发出的声音。
描写出人们吃腊八粥时痛快淋漓的样子。
这段话对“看、闻、吃”这三方面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新知讲解
读了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
这甜甜的腊八粥,色、香、味俱全,馋得我直流口水,真想赶快吃上一碗。
新知讲解
自主阅读课文第2~17自然段,勾画描写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语句,同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想一想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并体会其意思。
想一想
新知讲解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说明八儿喜欢腊八粥的程度之深。
夸张
盼粥
高兴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的心情吗?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合不拢嘴。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高兴得手舞足蹈。
新知讲解
②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迫不及待
说明八儿进出灶房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说明八儿等待的时间之长,同时也突出了熬煮腊八粥的时间之长。
动作描写
指导朗读
读出八儿内心的焦急与盼望。
新知讲解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表示八儿的话未说完就被母亲打断了。
写出了八儿感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很久,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
语言描写
新知讲解
④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说明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
外貌描写
迫不及待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表现了八儿在妈妈的命令之下的无奈。
体现了八儿想吃粥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八儿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好八儿的迫不及待。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八儿的可爱。
想一想
新知讲解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反问句
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新知讲解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腊八粥在锅中熬煮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出来。这句话也写出了八儿的可爱和嘴馋。
新知讲解
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儿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分粥”这一部分。
想一想
新知讲解
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改主意了?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想一想
分粥
新知讲解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他们“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
可爱
聪明
新知讲解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得到妈妈的认可,八儿得寸进尺地想再多吃一点。
此处语言描写把八儿的天真与可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语言描写
新知讲解
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锅里的粥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想一想
猜粥
新知讲解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2、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腊八粥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
想一想
新知讲解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着无休止的“叹气”声中,八儿变得更加焦急,于是猜想着锅里的样子。从“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写出了八儿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他的天真与嘴馋。
心理描写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
新知讲解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表现八儿看粥后的心理?朗读第14~17自然段。
想一想
看粥
新知讲解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体现了八儿看到粥之后的惊讶。
在这里表示八儿看的意犹未尽。
新知讲解
栗子:已变得粉碎
饭豆:煮得肿胀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
糖: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
√
√
√
粥的颜色是深褐
没想到!!
看得细致
拟人
新知讲解
怎么,黑的!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这时的八儿既奇怪又感叹。
新知讲解
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写喝腊八粥的呢?默读第18、19自然段,一起看一看吧!
想一想
喝粥
新知讲解
动作描写
靠着 斜立着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侧面描写
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一饱口福
比喻
新知讲解
思考:“喝粥”部分作者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后的家庭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结尾更有余味。
新知讲解
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巧妙之处吧!
想一想
新知讲解
看粥
盼粥
猜粥
喝粥
分粥
等粥
详写
略写
等粥的过程越长,人对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更让人觉得美味、诱人。
新知讲解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写一写
新知讲解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拓展提高
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名家阅读: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课堂总结
一碗浓香的腊八粥,一幅温馨的年景图,把我们带入了那浓郁的民俗文化之中。我们不由得想起春节辞旧、清明祭祖、端午念屈、中秋团圆、重阳登高……这是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爱我们的传统节日吧!沉浸其中,去体味我们文化的根、精神的源。
板书设计
盼粥
分粥
腊八粥
猜粥
看粥
等粥
八
儿
活
泼
可
爱
喝粥
急切
迫不及待
好奇
惊异
家庭温馨和睦
课堂练习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yì zhǎ yǎn( )的工夫,就到了除夕。天刚擦黑,rán fàng( )的烟花就把夜空装点得五光十色。
2.就着xiāng cù( )泡过的腊八蒜,大人们吃着香喷喷的jiǎo zi( ),孩子们则吃着最喜欢的zá bànr( )。
一眨眼
燃放
香醋
饺子
杂拌儿
课堂练习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万象( )( ) 日夜( )( )
( )( )得已 截然( )( )
悬灯( )( ) 残灯( )( )
更
新
不
绝
万
不
不
同
结
彩
末
庙
课堂练习
三、按要求写句子。
这不是一般的忽,而是美丽的西湖。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加点词写句子)
2.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在的农村。(改病句)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课后作业
1.搜集描写腊八粥的文章或片段进行阅读。
2.查找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和传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