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了解这期间的成就与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 1952年底经济基本好转
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3、实施: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4、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5、成果:
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一五计划成果图”
一五成就图片
武汉长江大桥
新型喷气飞机
鞍钢工厂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原因: ①个体生产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②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①农业:53年普遍建立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合作社,55年出现兴办高级合作社高潮; ②手工业:以合作社的形式,从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到一次性合作化高潮;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初级是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高级是实行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1953年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性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4、评价: ①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面对三大改造,他们真的支持吗?
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天津某厂公私合营后,
挂上新的厂牌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方针——八大: ①召开:1956年北京; ②内容: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和建设方针; ③评价: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
①表现:1958年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原因: 急于求成,摆脱落后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受苏联模式影响; ③结果: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特困。
3、调整恢复
①1960年冬“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农村减小生产单位、恢复自留地和市场贸易、停办集体食堂,城市调整计划指标; ②1962年底经济基本恢复,文革之前取得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成就; ③隐患是思想领域的左倾错误并未消除。
4、文革浩劫
①原因:
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造成严重损失; ②经济影响: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据估计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③成就:
周恩来与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取得一定成果
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
“高举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
一边是浮夸的高产
另一边却是荒芜的土地
大跃进时期放的卫星
南瓜与玉米远比人大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
全民大炼钢铁,刚没炼出好钢,却给我们后代留下了留下荒山秃岭
56-66十年全面建设的成就
想一想:
我们在这十年间,除了失误外,我们还取得了那些成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胜利油田
大庆油田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①抓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改造要符合生产力实际;不能夸大主观能动性;经济建设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要用经济的方法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盲目照搬;
③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本课小结:
对应的练习
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
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
①国营经济 ②合作社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6、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