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与佛、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主干。
知识回顾: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
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衰弱,玄学的发展,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
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发展到理学阶段,明代掀起高潮。这是封建社会后期孕育发展起来的“新儒家”。
什么是理学?为什么会兴起?它与孔孟之学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1、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三教合一——理学兴起背景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反映了什么问题“?
戴王冠冕的孔子像
探讨: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
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 齐家是治理家族。 治国是治理国家。 平天下是治理天下。 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
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人世间的,首先应做好人这个基础,把基础做好了才有条件学习佛道二家的知识,人应该不违世法以证佛法,宗教是人类理想的最高祈祷目标,宗教的道德标准超然地高于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足以看出,在三教中儒家思想这个基础的重要性了。
二、宋明理学
2、什么是理学?
宋明时期的儒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3、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① 代表人物: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理学集大成者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程颢
程颐
朱熹
②主要思想
1)“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2)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3)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4)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评价: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程朱理学
含义: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③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
①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②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发展
“二程”、朱熹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
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
(2)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
陆九渊
王守仁
②主要思想
②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陆王心学
陆九渊心学
①世界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阳明心学”
①世界观:良知即天理
②方法论:
“致良知”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1、B 2、B 3、A 4、A 5、C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