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课件: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课件: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20 21: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政治——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社会矛盾尖
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工商业阶层兴起。社会拜金逐利
风气盛行。
思想——①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因循守
旧②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开
阔眼界,新思想孕育
——根本原因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阅读“导言”和“知识链接”,概括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社会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表现——思想批判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藏书》
《焚书》
(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表现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介绍
2、李贽的思想主张
3、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1527–1602),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
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2、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材料3: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从这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一: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挑战孔子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程朱理学。
材料4:“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5: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从这二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二:认为人皆有私,应顺其“自然之性”,发展个性;
男女平等。
材料6:“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三:提出“万物皆生于两”的社会发展观,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表现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介绍
2、李贽的思想主张
3、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
明清之际除李贽猛烈抨击传统儒学外,还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三位著名思想家,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封建思想和李贽的思想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材料1: “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2:“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材料3:“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材料反映王夫之什么思想主张?
认识论:正确认识来源于考察客观事物。
本体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伦理学:肯定人本能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历史纵横】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 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 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
材料1: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从根本上否定了伦理纲常。
材料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3: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3、4:分别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黄宗羲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2: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1)爱国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 王、黄、顾共同的进步思想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主张务实,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P22 自我测评1
【归纳总结】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等思想。
(2)反封建专制。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工商皆本思想等
探究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影响
1、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带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2、在明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转型环境下产生,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3、其思想在数百年后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社会的发展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如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社会的转型,中国在“文革”结束后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曾使古代的中国也获得过一次发展的机遇,为何在当时没能促进中国性质的转变?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小结
1、思想家:四个
2、内容:三批
批判君主专制
批判程朱理学
倡导经世致用
3、影响:四点
春秋末年
战国时期
明清之际
明朝
宋朝
西汉时期
孔子学说奠定基础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
阳明心学
唯物思想、君主批判经世致用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发生变化
发展到理学新阶段
正统地位
儒学发展
儒学创立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持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思想演变规律
儒学思想流变图
【归纳小结】
1、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B孔子思想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明朝专制统治者
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
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5、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2、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3、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6、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7、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A
A
C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祖国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08年10月5日74岁高龄的清史专家阎崇年在无锡签名售书时遭遇一年轻男子掌掴。
黄海清对阎崇年提出的“满清统治者削发易服是促进民族融合、否认大屠杀、认为文字狱维持了社会稳定”等观点极为不赞同,并称其为“反人类的荒谬说法”。
许多网友认为阎的观点是在美化专制美化暴力。
黄海清
阎崇年对外表示,他没说过这样的话,纯属捏造 。
阎崇年:这件事不是我个人的一次不幸,是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点悲哀。
据某网站参与人数上万的调查显示,有四成网友认为“打人者不对,应给予谴责”,同时有六成网友认为 “阎崇年该打”、“打人者虽然不对,但理解这种行为”。而对阎崇年关于清史研究的争议观点,有五成人“坚决反对”,“完全赞同”的占一成。
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