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张PPT)
第6 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16课 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标: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建筑、航海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导 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正是由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中国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天象记录,有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标志着航海技术水平的郑和远航,有了实测子午线这样的大范围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那么,除了四大发明外,你还知道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吗?你了解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成果吗?这就是本课要探讨的内容。
一、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阅读课文,归纳四大发明的伟大成就
项目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植物纤维纸
西汉
东汉蔡伦
“蔡侯纸”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唐朝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14C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北宋用于航海;13C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
战国——北宋
司南.指南车.指南鱼.指南针
唐宋
火炮.火箭.火蒺藜.突火枪
西汉纸: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东汉纸
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金刚经》是最引人注目的海外中国流失文物之一
价值1.96万元的康熙手书写金版《金刚经》
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我国古代发明的黑色火药是一种低级炸药,它的爆炸能力和自动燃烧的速度,都远远赶不上近代的高级炸药。
近代的高级炸药是用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等做的,和黑色火药并不相同,可是它们都是从我国古代的黑色火药发展来的。
元代 · 铜火铳
宋代 · 火箭
宋·指南针
今天的指南针
司 南
(战国)
结合P24材料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1、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同时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结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最终推动世界由古代向近代演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 二 、天文学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天文学成就
时间 人物 成就 地位
战国
东汉
张衡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浑象仪
地球是圆的
比欧洲早1000多年
测定(非预测)地震方位
地动仪
时间 人物 成就 地位
唐朝
元朝
郭守敬
僧一行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与梁令瓒同创黄道游仪
主持实测了子午线长度
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新型浑仪—简仪
比欧洲早300多年
测定黄道.赤道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秦汉时期已发明了“浑仪”
测量天体入宿度和去极度的仪器就长期使用浑仪
浑象是浑天家发明用来演示天球运动,说明浑天学说的一种仪器。
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在当时已经具有了机械天文钟和自动日历的雏形,对后世自动天文仪器的制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早期的灵台不仅进行天文观测,也是祭祀和每月初一举行告朔仪式的地方。后来,随着天文工作和祭祀活动日益扩大,灵台成为专门进行天文观测的场所,而祭祀和告朔则在社坛神庙和明堂进行。
古 代 天 文 台
侯风地动仪
张衡
侯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地动仪内部的“都柱”就发生倾斜,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
方向的龙头张开嘴,
吐出铜球,落到铜蟾
蜍的嘴里,发生很大
的声响。于是人们就
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
方向。
下面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张衡《灵宪》
月食
为了表达世界人民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仰慕与敬重,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就是以张衡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的月面坐标是:东经112°,北纬19°。
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用它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僧一行测算子午线
僧一行:世界首位算出子午线长度的人
一行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天文仪器制造、大地测量、编制《大衍历》三个方面。尤其是《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称颂。
僧一行
郭守敬: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在天文、水利、数学、测绘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成就卓著,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领先当时世界水平。正由于他的辉煌成就,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又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郭守敬以其所作出的多方面的贡献造福社会,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赤道装置早300年左右。
郭守敬:简仪
浑仪是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一种仪器,结构复杂。郭守敬富有创造性地制造了简仪,简仪从复杂的环圈交错中解放了出来,简化了仪器的结构,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
简
仪
郭
守
敬
郭守敬编制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授时历》,它被沿用达400 年之久。《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一致。
郭守敬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原因: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
[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
三、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数学成就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南朝
九九乘法口决
筹算计算法
祖冲之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最先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比西方早约500年
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将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后面
七位
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
九九乘法口诀砖(春秋)
春秋末发明了度量衡
(春秋战国)算筹
(元代)算盘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东汉的《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英文版
祖冲之: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圆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圆周率,记号是π.祖冲之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成果丰硕。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在国外直到一千年以后,十五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计算到小数十六位,才打破了祖冲之的记录。
20世纪以前的π
时间 纪录创造者 小数点后位数
前2000 古埃及人 1
前1200 中国 1
263 刘徽 5
480 祖冲之 7
1593 Romanus 15
1706 John Machin 100
1853 Rutherford 440
1874 William Shanks 707(527位正确)
20世纪后的π
年份 纪录创造者 所用机器 小数点后位数
1949 Smith & Wrench 1,120
1958 Genuys IBM 704 10,000
1961 Shanks & Wrench IBM 7090 100,265
1973 Guilloud & Bouyer CDC 7600 1,001,250
1983 Kanada, Yoshino & Tamura
HITACHI M-280H 16,777,206
1987 Kanada, Tamura & Kubo et al
NEC SX-2 134,217,700
1989 Chudnovskys IBM 3090
1,011,196,691
1997 Takahashi & Kanada 51,539,600,000
1999 Takahashi & Kanada
HITACHI SR8000 206,158,430,000
四、农学:(强调应用)
时 间
作 者
成 就
地 位
南北朝
元朝
明朝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农学成就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王祯
《农书》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上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农桑辑要》:元代,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齐民要术》: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农书》:涉及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及生产工具的改革
《农政全书》:博古今农学之大全,吸收西学
五、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医学成就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战国西汉
东汉
明代
《黄帝
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
张仲景
《伤寒杂
病论》
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被称为“医圣”
华佗
精针灸,擅外科手术,发明最早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最早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李时珍
《本草
纲目》
全面系统总结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就,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东方医学巨典”
《黄帝内经》:现存的较早的一部医书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的基础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全书52卷,约200万
言,收药1892种(新
增374种),附图1100
多幅,附方11000余
首。是集我国16世纪
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在训诂、语言文字
、历史、地理、植物
、动物、矿物、冶金
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
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
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
遍的生产力。
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缺陷:
1、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了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技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1、下列的科技成就是在东汉时取得的是
A、纸的发明 B、《九章算术》
C、《甘石星经》 D、关于彗星的记录
2、下列科技著作,按成书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 ②《农书》 ③《农政全书》④《黄帝内经》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B
A
3、与《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4、在西方,三大发明在反封建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明清时期却未能推动社会的变革。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长期稳定
B、经济停滞,无力改进
C、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
D、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A
C
5、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司南的发明 ②蔡侯纸 ③火药的发明
④《金刚经》的印制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D
探究:
1、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会出现高度发达?
(阅读P28课后的《阅读与思考》归纳出原因)
2、P28《解析与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3、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P65
(课标)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会出现高度发达?
(阅读P28课后的《阅读与思考》归纳出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交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
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作用
民族关系:各民族融合和民族迁移促进交流;
对外关系:国家间文化科技交流促进传播;
个人:科学家杰出天赋和探索精神。
P28《解析与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目的和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国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历史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启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因: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西方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讨论: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P65
(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对外政策、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局限性。)
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对外政策、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局限性。
1)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2)经济: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教育考试制度:科举制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被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外;
4)文化传统:是整个社会轻视科技,缺少探求自然奥秘的氛围;
5)对外政策: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难以进行;
6)中国古代科技本身的局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原因是什么?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有各种解释
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发明的动机等。
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一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思想家 培根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国思想家 马克思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的总结。
1、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考内容之外;
3、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4、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近代科学
从内容上 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没有完整的学说 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宇宙空间的理论性、规律性的探究
从方法上 大多数是侧重于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描述和总结 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从特点上 总结性、描述性、实用性、技术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具有开创性和延续性,科技研究着重于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在成果上互相推动、不断发展
从作用看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神学挑战的有力武器,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丰富、改变了人类生活
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科学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