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1、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天主教的最高统治者,任职终身,驻在梵蒂冈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上帝
华丽的祭坛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大主教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基督教 (诞生于1C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东派)
天主教(西派)
天主教
新教(宗教改革的产物)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16C)
△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本课件的第二部分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我们将会
从中清楚地看到,宗教改革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1: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根因)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材料2: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材料: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
思考:
从以上材料, 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贪婪敲诈、
理解材料: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结论:
——摘自《西方宗教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出售赎罪券
教皇是天下最富有的人,还推销赎罪券,这激怒了众多教徒,他们要求改革宗教。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4、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宗教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挑战教皇权威的?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罗马教会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
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1)、内容
A、
(2)、影响: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罗马教会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兜售赎罪券
《关于赎罪券的功效(改革序幕)
功效微不足道
只要真诚悔罪
就能得到赦免
宣称
质问
教皇最富,为何要花穷人钱
的实质:
《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从根本上否定教会的作
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
(1)、内容
A、
B、
材料一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阅读材料:
(一)合作探究: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政治上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的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盾异常尖锐,同时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教会思想的存在)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性质:
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3)、结果:
新教 产生;
“路德教”或“新教路德宗”
简化仪式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内容
三教鼎立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注释: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1、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 )
A法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思想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
C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
改革第二
位伟大人
物加尔文
加尔文著作
《基督教原理》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材料一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却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而对另一些人则加拒绝。……上帝藉着他的预定拣选了一些人,叫他们有生命的盼望,对另一些人,则判定归于永远的死亡,这预事实上包括着整个宇宙,和一切被造之物。……所谓预定,乃是上帝的永恒旨意,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加尔文什么宗教思想?这有何意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
改革第二
位伟大人
物加尔文
①“靠信仰得救”——先定论
(宗教观核心)
——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A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2)内容:
B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积极作用
C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1)著作:
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的善行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
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的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货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设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否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
改革思想中找到共鸣?假如你是当时一位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你会
更倾向谁的主张?为什么?
相同点:
1、范围: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2、形式:都采取了神学异端形式,
3、社会基础: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4、斗争对象: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否认教皇权威,
5、内容:都主张信仰得救,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改革。
加尔文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的性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1、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2、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3、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三、宗教改革的性质:
问题: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回答: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
提倡人的个性解放,
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请判断: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 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B、 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C、 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D、 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3、马丁·路德的主张有 ( )
①因行称义 ②因信称义
③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 ④先定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C
4、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 )
A 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 先定论
C 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辩护
D 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
5、宗教改革中,新教各派集中反对的目标是 ( )
A 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 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
C 罗马教廷对各国的经济掠夺
D 罗马教皇垄断教职的任免权
B
7、有关西欧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 有力的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
A
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
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 ( )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