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音频 (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音频 (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0 21:22:41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四单元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书籍、抽屉、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舅老爷、绞刑”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同学们,当这优美的、激昂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幸福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认识一位这样的开创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导入新知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了解李大钊
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简介作者
军阀
避免
僻静
严峻
魔鬼
课文中的生词,你能读准字音吗?
苦刑
执行
袍子
皮靴
含糊
初读课文











zhì



chǒu
xuē
xínɡ

jùn
zhí
hnɡ

dèng



bǎng
páo
kěn
本课的会写字,你都会写吗?
学写字

hnɡ
不要多加“一”


不要漏写“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zhí
“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折钩”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课后第2题)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叙述顺序
具体事情
第2—7自然段
第8—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第30—33自然段
被捕前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讯息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捕
段落
叙述顺序
具体事情
第2—7自然段
第8—18自然段
第19—29自然段
第30—33自然段
被捕前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讯息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捕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
课前你搜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和同学交流。
结合刚才交流的资料,请你再读读课文,你对哪些地方有了新的理解?还有没有你很想了解,但课文中没有写的内容呢?
我想知道阎振三后来怎么样了。
李大钊被捕前为什么不离开北京?
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课下根据梳理的问题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再分享。
一、将下列词语按意思相近的分组。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残暴
残酷
含糊
模糊
安宁
安定
可惜
惋惜
占据
占领
坚决
坚定
课堂练习
二、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回忆”的近义词是
,“十六年前”指的是

记忆
距写文章的1943年16年的1927年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打开书,边浏览课文,边回顾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课后第2题)
导入新课
通过这些事,李大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课文是怎样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的。
默读课文,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用“
”画出来,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互动课堂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对工作高度负责
陈述句,强调某种事实
反问句,传递某种感情
描写语言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
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课后第3题)
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向由李大钊同志领导的游行请愿的学生开枪,打死47人,伤200余人。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早出晚归
工作忙碌
1927年春天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1927年春天
局势危急
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1926年春天
必须争分夺秒工作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沉着镇定
言行神态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临危不惧
(课后第3题)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对比
父亲:不慌不忙
被捕时
临危不惧
敌人:虚张声势
(课后第3题)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处变不惊
对比
父亲:从容镇定
敌人:兴师动众
(课后第3题)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暗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外貌描写
(课后第3题)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的语言处处显示他想保护家人,字字都饱含着他对亲人的爱。
慈祥
在人们眼里,李大钊是一位忠诚的革命者;在他女儿的眼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充分表明了父亲对“我们”的慈爱
也表明父亲对革命事业是很慎重的
耐心
含糊
对比
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慈父。
在女儿眼里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大钊?
在我们眼里
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伟大革命者。
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后第4题)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照应开头
这种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课后第4题)
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
后面揭示答案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李大钊,你知道为国牺牲的革命者还有哪些?
(课后第5题)
面对敌人残酷审讯,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
宁死不屈的刘胡兰
被捕时
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
十六年前
的回忆
法庭上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结构梳理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
__与父亲的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
,被害后写了
,展现了革命先烈的
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敬仰与怀念
形势险恶、危险
心虚、残暴
处变不惊
镇定、沉着
无比沉痛
忠于革命
课文主题
李大钊的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拓展延伸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
到永生!


叶挺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
子里爬出!
1.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2.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一、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描写?
课堂练习
二、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1.……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三、课下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课后练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观看《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革命题材的小说或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