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光和颜色 同步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光和颜色 同步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9 16: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光和颜色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2.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3.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4.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 C. D.
5.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B.C.D.
6.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自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是红外线,Ⅲ区是紫外线
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C.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8.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
9.去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筷子“折断”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10.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D.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11.从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图所示的直线经过路灯,他头
部的影子会沿着图中的哪条路径(  )
A.路径1 B.路径2 C.路径3 D.都有可能
1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防疫人员用额温枪快速测量人的体温并记录,额温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了(  )
A.红外线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紫外线
13.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树叶的实像
1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D.小孔成像可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某市中学九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春季郊游活动,下列他们欣赏到的景色,其中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二.填空题
16.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中,体温检测成了病毒“早发现”的重要手段,其中红外线体温计成为重要的防疫物资。红外线属于   ,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而常规的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
17.下列成语中,包含各种光现象:①立竿见影;②一叶障目;③杯弓蛇影;④坐井观天。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填序号)。
18.光在   中传播最快,其速度为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m,月食形成时,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在中间。
19.人们把红、   、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
20.如图所示是无锡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21.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   知识解释。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当易拉罐适当远离蜡烛时,所成的像将变   (选填“大”或“小”)。
22.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   (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   色。
23.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24.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光斑亮度   (增强/不变/减弱);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变大/不变/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
25.如图为某次小姚同学在暗室里做光的色散实验示意图。
(1)实验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白光是由   ;
(2)历史上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科学家   ;
(3)小姚把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分别放在红光区、红光区外侧,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几乎一样,其原因可能是   ;
(4)实验时用白屏的主要原因是   ;
(5)若在三棱镜上贴满红色透明薄膜,在光屏上贴满绿纸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红光 B.绿光 C.黄光 D.没有光、黑的
(6)小姚想利用此实验来检验一张100元纸币的真伪,他应采取的操作是:把纸币放在   光的外侧(选填“A”或“B”)。
26.小刚用硬纸圆筒做成了如图1甲所示的简易针空照相机,他用该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小刚经过多次的打孔实验,发现小孔必须   (选词填空:“大一些”、“小一些”、“足够大”或“足够小”)才能从甲图右侧看到半透明纸上形成的像: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小刚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在图乙中画出h﹣s之间的关系图象。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6.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12.0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   
(4)小刚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中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m,从上査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   m
(5)如图2为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此时,小刚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B.C.D.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D; 7.C; 8.D; 9.B; 10.C; 11.A; 12.A; 13.B; 14.D; 15.C;
二.填空题
16.电磁波;热效应;液体的热胀冷缩; 17.①②④; 18.真空;3×108;3.84×108;地球; 19.绿;蓝;白光; 20.吸收;反射; 21.倒立;直线传播;小; 22.蓝;红;黑; 23.折射;同一种均匀介质; 24.变小;不变;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5.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牛顿;温度计分度值太大或光线太弱或环境温度太高;白色能反射所有色光;D;B; 26.足够小;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1.4×1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