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三节 弹 力
课标定位:
应用:1. 分析弹力的方向.
2.利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1. 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胡克定律.
认识:1. 弹性形变的概念及种类.
2.弹力的概念,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方法.
第三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课标定位
课前自主学案
一、物体的形变
1.形变:物体_____或_______的变化.
2.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___________的形变.
弹性限度:能够完全__________的物体的形变量的最大限度.
3.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留而不能_______的形变.
形状
体积
能恢复原状
恢复形状
复原
二、什么是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方向:与引起形变的作用力的方向_______.
3.产生条件:物体间___________且接触处____________.
恢复原状
相反
直接接触
发生形变
思考感悟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吗?
提示: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相互接触和相互挤压,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产生弹力.因此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能判断它们是否相互挤压,则无法判断它们之间是否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三、常见的弹力
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_______.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_____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也_______,形变消失,弹力随着________.
4.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接触面
收缩
越大
消失
(1)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_____________、钩码若干、坐标纸.
(2)实验过程
①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即原长.
②如图2-3-1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出弹簧的总长l并计算钩码的重力F及对应的伸长量x,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毫米刻度尺
图2-3-1
1 2 3 4 5
F/N
l/m
x/m
(l-l0)
③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____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____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纵
横
④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3)胡克定律
①内容:在___________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
(伸长或缩短的量)成_______.
②公式: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___________,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
弹性限度
正比
劲度系数
核心要点突破
一、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
(1)利用假设法判断
可假设在该处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此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
(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或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看物体的受力是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从而确定物体所受弹力的有无.
特别提醒: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只有两个物体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时,两物体间才有弹力产生.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下面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直接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作用
C.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要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答案:BC
二、弹力方向的确定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几种常见情况如下表:
类型 方向 图示
接触
方式 面与面 垂直公共接触面
点与面 过点垂直于面
点与点 垂直于切面
类型 方向 图示
轻 绳 沿绳收缩方向
轻 杆 可沿杆
可不沿杆
轻弹簧 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特别提醒:判断弹力方向的方法是:先明确两物体之间作用的类型,再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弹力的方向.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2.如图2-3-2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2
A.A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A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A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解析:选C.球A受重力竖直向下,与竖直挡板和斜面都有挤压.斜面给它一个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挡板给它一个支持力,水平向右,故选项C正确.
三、弹力大小的计算
1.弹簧的弹力
(1)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
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可能为伸长量,也可能为缩短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定.
(2)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F-x图像表示,如图2-3-3,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图2-3-3
(3)弹簧上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也成正比关系,即ΔF=kΔx.
2.除弹簧这样的弹性体之外的弹力大小的计算,一般要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求解.比如悬挂在竖直细绳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绳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3.如图2-3-4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3-4
课堂互动讲练
弹力有无的判断
判断图2-3-5甲、乙、丙中小球是否受到弹力作用,若受到弹力,请指出其施力物体.
图2-3-5
例1
【思路点拨】 从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效果分析.
【精讲精析】 用“消除法”来判断小球是否受斜面的弹力,若将三个图中的斜面去掉,则甲图中小球无法在原位置静止,乙和丙两图中小球仍静止,甲图中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施力物体是斜面,同时受细绳的弹力,施力物体是细绳;乙图中小球只受到细绳的弹力,不受斜面的弹力;丙图中小球只受水平面的弹力,不受斜面的弹力.
【答案】 甲图中小球受到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乙图中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丙图中小球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
【方法总结】 在处理弹力问题时,判断接触面间是否挤压(或拉伸)是判断弹力有无的重要方法.一般地,判断接触面间是否存在挤压(或拉伸)的条件,也经常采用“假设法”,即如果物体间有挤压(或拉伸),则受到某一弹力,当受到这一弹力后物体能否处于当时的状态,如果不能,则此弹力不存在.
变式训练1 在图2-3-6中,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图2-3-6
解析:选B.在具体判断有没有挤压时,我们用“拿去法”进行判断,在A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不动,故A、B间没有挤压,故A、B间没有弹力.在B中,若拿去A球,则B球向左动,故A、B间存在相互挤压,存在弹力.在C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故A、B间没有挤压,没有弹力.在D中,若拿去A球及容器壁,则B球向右动,故B对容器右壁有挤压,而对A球没有挤压,A、B间没有弹力.
例2
弹力方向的判断
在图2-3-7所示图中画出物体P受到的各接触点或面对它的弹力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中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丁中物体P(即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图2-3-7
【思路点拨】 判断弹力方向应把握以下三种情况:
(1)当面(或曲面)接触,弹力垂直于面.
(2)绳上弹力沿绳并指向绳收缩方向.
(3)与球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
【精讲精析】 甲属于绳的拉力,应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因此弹力方向沿绳向上;乙中A点属于点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与平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A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竖直向上.
它们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2-3-8所示.
图2-3-8
【答案】 见精讲精析
如图2-3-9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两弹簧的压缩量x1和x2.
例3
胡克定律的应用
图2-3-9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问题时,应先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弹簧的弹力,然后再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形变量.
【方法总结】 (1)本题在求解的过程中用到了二力平衡和“整体法”受力分析的知识,要注意这些知识的灵活应用.
(2)公式F=kx中,x指的是弹簧的伸缩量,不是弹簧的长度,也不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
变式训练2 如图2-3-10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弹簧,原长x0=10 cm,劲度系数k=500 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均为m=1 kg,则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 )
图2-3-10
A.22 cm B.24 cm
C.26 cm D.28 cm
解析:选C.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得:kxB=mg,求出xB=0.02 m=2 c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由二力平衡得:kxA=2mg,求出xA=0.04 m=4 cm,所以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x0+xA+x0+xB=26 cm.故只有C项正确.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