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概况,知道《红楼梦》的内容和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基本知识,知道京剧是“国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欣赏、人物形象分析等方式,掌握《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理解文学艺术是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体会阅读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点
《红楼梦》的内容和价值;昆曲和京剧的发展
教学难点
文学艺术的社会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红楼梦》视频
同学们知不知道刚刚视频展现的是哪部电视剧?红楼梦是一部诞生于清朝前期的伟大小说,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国家的秘史”,一部伟大的小说必然能体现创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又能反映时代的厚重,实现艺术与思想的深度融合,红楼梦是如何展现自己魅力的呢?(3分钟)
视频激趣
点明主题
激发学趣
课堂探究
师:今天我们从红楼梦中人、曲、韵三个部分展开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性、包容性和思想性的学习,我们首先从红楼梦涉及到的人物说起。
红楼梦中人——上穷碧落,栩栩如生
作者扫描——曹雪芹
师:教材中告诉我们,红楼梦是曹雪芹和高鹗共同创作的作品,但是对于高鹗的续写仍然有争议,而且高鹗续写的部分也是在对曹雪芹铺垫好的意旨延续和呈现,所以这本小说应该是曹雪芹的成果,那么曹雪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曹雪芹,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少年时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曹家败落,他也因此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经历过曹家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这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的成果。
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不仅是曹雪芹人生观、价值观的展现,就连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也是曹雪芹的现实投影,通过本书我们能一窥曹雪芹对所处时代的描摹,也能感受他高超的人物刻画手法。
2、人物品味——刘姥姥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段红楼梦中的描写,找一找当中对人物进行了那些描写?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过响声儿就没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评(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形象:显得没有见识,但在质朴中透着乖巧,显得世故。)
师:刘姥姥只是书中一个小人物,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作者综合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描写,仅用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她世故和质朴的人物形象,作者的文学艺术造诣由此可见一斑。作者在书中塑造了许多近七百个形象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小说对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现在请同学根据导学案上探究任务一中的材料,小组合作,一起去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阆苑仙葩——林黛玉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展示分享(才思敏捷、孤苦敏感、言辞锋利、孤傲任性、善良勇敢)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才貌双绝
“(黛玉忽见落花洒满地,不觉想到自己,悲从中来)写下《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巧言利齿,心思细腻
“(林黛玉虽敏感爱哭,却伤而不悲)拒绝做封建淑女,按照封建礼教传统道德去桎梏自己的人生……追求个性解放”——李希凡《<红楼梦>人物论》敏感爱哭,勇敢,追求自由
师:林黛玉其实就是这样一位虽然才貌双全、口齿伶俐,却也多愁善感、敏感孤僻,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在书中多次落泪,其中一次是因为她偶然听到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去听听这支戏曲。
红楼梦中曲——机德可叹,绕梁戏唱
百戏之祖——昆曲
学生欣赏《西厢记》片段
师:同学们听完这支曲子有什么感觉?
这支低回婉转、轻柔优美的曲子正是昆曲的代表作《西厢记-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片段,同学们觉得昆曲听起来感觉很怪,那是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在明清时期它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那么昆曲又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呢?为了更好的去了解昆曲,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昆曲的小档案制作。
姓名:昆曲
地位:“百戏之祖”
代表作: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出生时间: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朝前期
表演特点: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
学生小组合作,完善档案,展示分享。
师:昆曲因其对文学、音乐、舞蹈、唱腔等艺术的高度融合,将中国古代的戏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后来,昆曲脱离群众,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京剧将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百年国粹——京剧
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了解京剧,老师写一段京剧解说词。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京剧是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等剧种经过不断的融汇,在道光年间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以红、紫、白、黄、黑等颜色调和而成的脸谱烘托和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代表作有《玉堂春》《空城计》《霸王别姬》等。与国画、中医,并称国粹。
学生齐读解说词,感受
师:当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与现代流行文化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歌——《说唱脸谱》
学生学唱,加深感受
师:昆曲、京剧都是清朝的艺术符号,不同的是昆曲诞生于清朝的鼎盛时期,京剧诞生于清朝衰落时期,那么鼎盛时期的清朝到底是怎样?
红楼梦中韵——盛世余音,悲情啐啄
“在这个时期(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徐伟新、刘德福著《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前清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正如同学们所说,清朝前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经济蓬勃发展,政治、文化鼎盛,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但同时随着专制的强化,闭关自守的中国也在慢慢的落后和沉沦。繁盛中潜藏着危机,封建社会像落日黄昏,虽然美丽,却避免不了走向衰落的命运。正如曹雪芹创作的红楼一梦,绚丽的绽放,悲剧来收场。曹雪芹借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走向,那么取代封建社会的又将是怎样的社会?
这个问题,红楼梦其实进行了回答。我们刚刚分析了书中主人公林黛玉的形象,她其实就是当时的一个反叛者,她虽然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却体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
封建社会的三大礼教
林黛玉
走向
君主专制
支持贾宝玉,不醉心功名,反抗专制
民主
男尊女卑
才貌双全,男不如女
平等
父母之命
不满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
自由
师: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正是人们不断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的过程,曹雪芹对此进行了预判,精准的掌握了时代的脉搏,让红楼梦成为具有深邃思想价值的小说。
红楼一梦醉千古,那是因为它将高超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融为一体,诠释了名著的艺术魅力。古人常说开卷有益,多读名著,我们会有更多的感悟与收获,希望同学们在闲暇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行走在阅读中,与平静相遇,我能更好的看清前路
徜徉在书海里,与美好相遇,我会更加享受和热爱生活
沐浴在名著间,与智慧相遇,我便点亮心中的明灯
群学示范
关注明线
小组合作
实践学法
过渡处理
自然衔接
视听体验
融入情境
小组合作
能力培养
教师引导
了解常识
古今结合
加深感受
依托人物
反映现实
总结收束
首尾呼应
鼓励阅读
设计反思
主线明晰,用红楼梦来串联知识点,展现清朝前期的时代特征,
就设计环节而言,学生活动不够新颖,限于文学艺术鉴赏的难度,教师讲述部分设计较多,难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难以达到让学生自主生成的目的。
反思改进
优化提升
板书设计
红楼一梦,啐啄历史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中人(艺术性)
红楼梦中曲(昆曲、京剧——包容性)
三、红楼梦中韵(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