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生物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难点名称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而基因、DNA、染色体都极其微小,无法直接展示。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关于染色体,虽然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已经淡忘,且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相对理解起来较抽象,不好被学生理解消化,因此说出染色体、DNA、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要重点突破。
难点教学方法
本节的内容重点就是搞清楚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借用动画、视频等手段,使得三者的关系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即染色体怎么传递基因就怎么传递,因此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关于基因的传递,教师可以结合回顾人的生殖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给学生介绍有关人类体细胞以及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且让学生理解产生这种数字变化的原因。
通过画染色体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学生光听不写不练,知识落实就会打折扣,通过设计让学生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这一环节,既能落实核心知识,又可以检验出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非常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俗语导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都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的现象。我们自身有许多特征与父母的一样,这也是遗传现象。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在遗传学上叫性状。比如我们刚才所谈到的单眼皮或双眼皮、有耳垂或无耳垂都是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遗传。那性状是怎样被遗传的呢?
明确答案:基因传递的途径应该是亲子代间的桥梁,而亲子代间唯一联系的桥梁就是生殖细胞,所以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接下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给子代的呢?基因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是个很抽象的问题,直接研究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尤其是找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就有可能把问题简化了。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图片展示: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染色体。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且数目恒定。
通过人体的染色体数的观察,提出问题:
①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②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怎样的?
明确答案:染色体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3、图片展示: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通过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
4、播放录像: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知识小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而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所以可以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三者的关系图如下:
因此“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
自主学习:科学家对马蛔虫的研究:马蛔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
图片展示:马蛔虫体细胞染色体,提出问题:找马蛔虫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怎样保证染色体稳定的呢?
讲解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染色体恢复原数、成对,并且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形成生殖细胞时基因减半、成单,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基因中各有一个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受精卵中基因恢复为原数、成对,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小结
一
、基因、DNA和染色体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__DNA__片段,基因存在于遗传物质——__DNA__上。
2.__DNA__分子主要存在于__细胞核__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染色体主要是由__DNA__和__蛋白质__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__一定__的。
4.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__成对__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__23__对。DNA分子是__成对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成对__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__染色体__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__46__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__基因__,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二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1883年,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在对体细胞只有__两__对染色体的马蛔虫进行研究时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都只有__两__条染色体,而受精卵则又恢复到__两__对染色体。
2.1890-1891年,科学家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__一半__,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___一条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