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精品课件:物理教科必修1第3章第五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精品课件:物理教科必修1第3章第五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2-20 21:39: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3张PPT)
第五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课标定位:
应用:1. 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
2.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理解:1.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步骤.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作用.
认识:1. 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运动学的有关规律和公式.
第 五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课标定位
课前自主学案
一、由受力和运动情况确定物体质量
由已知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再根据___________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解方程求出物体的________.
二、由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质量
加速度
运动学的规律
三、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_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核心要点突破
一、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把题中所给的情况弄清楚,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要注意画出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不能漏力或添力,分析受力的顺序一般是先重力,再弹力,最后是摩擦力.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
特别提醒:(1)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2)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用合成法求加速度往往要简便一些;若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作用时,要正确应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
(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定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如图3-5-1中的AB、AC、AD都是光滑的轨道,A、B、C、D四个点在同一竖直圆周上,其中AD是竖直的.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C、AD轨道下滑至B、C、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  )
图3-5-1
A.t1=t2=t3     B.t1>t2>t3
C.t1t1>t2
二、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基本思路
是解决第一类问题的逆过程,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力.
2.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受力图和运动草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特别提醒:(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外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求出合力的大小、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分力.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2.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课堂互动讲练
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以3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前方发生事故,司机立即刹车,直到汽车停下,已知汽车的质量为1.5×103 kg,刹车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2×104 N.求:
(1)刹车后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2 s内的位移;
(3)汽车在6 s内的位移.
例1
【精讲精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代入数据解得:a=8 m/s2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x=v0t+at2/2
注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代入数据得x=48 m,
(3)由计算得刹车后的加速度知汽车经过
t=Δv/a=4 s即停下.
所以6 s内位移与4 s内位移相等即由公式:
x=v0t+at2/2,以t=4 s代入得:x=64 m.
【答案】 (1)8 m/s2 (2)48 m (3)64 m
【方法总结】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应从研究对象的受力入手,求得它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利用运动学公式去求相关的运动物理量.
变式训练1 如图3-5-2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10 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100 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求:5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和5 s内物体的位移.(sin37°=0.6,cos37°=0.8,g=10 m/s2)
图3-5-2
答案:30 m/s 75 m
例2
质量为0.2 kg的物体从36 m高处由静止下落,落地时速度为24 m/s,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是多少?(g取10 m/s2)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图3-5-3
F合=ma=0.2×8 N=1.6 N
而F合=mg-F阻
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F阻=mg-F合=0.2×10 N-1.6 N=0.4 N.
【答案】 0.4 N
【方法总结】 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特别是对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须分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速度是前后过程联系的桥梁.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前后过程中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
变式训练2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0 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后拉力大小减小为F/3,并保持恒定.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5-4所示.求:
(1)物体所受到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
(2)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 m/s2)
图3-5-4
答案:(1)9 N (2)0.125
例3
临界法分析动力学问题
图3-5-5
【思路点拨】 小球和斜面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球相对斜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压在斜面上,一种是离开斜面.两种情况有个临界点,弹力N=0,此时的加速度称为临界加速度a0.本题关键是比较实际加速度与临界加速度,判断小球的相对状态,再受力分析求解.
【自主解答】 先求出临界状态时的加速度,这时N=0,受力如图3-5-6甲所示,故
图3-5-6
【答案】 见自主解答
【方法总结】 临界状态是物理问题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研究时,首先要抓住临界条件,然后从受力分析入手,列出相关方程进行求解.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应用规律列出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挖掘出临界条件.
变式训练3 如图3-5-7所示,水平木板上有高为h的台阶,圆柱体半径为5h,现给木板以水平向右的加速度a,当a为多大时,圆柱恰好对水平木板无压力?(一切摩擦不计)
图3-5-7
解析:以圆柱体为研究对象,其只受重力和尖角作用力.
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